冬景宋苏轼
相关视频/文章
霜降的风俗介绍
霜降的风俗介绍 2021-07-24 19:00:49
霜降时节的风俗
霜降时节的风俗 2021-07-24 18:59:16
相关问答
古诗《冬景》原文及赏析

《冬景》【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翻译: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

古诗《冬景》

古诗《冬景》又名《赠刘景文》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

古诗《冬景》

古诗《冬景》又名《赠刘景文》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

苏轼《冬景》讲解、赏析

《冬景》一般指的是《赠刘景文》【作者】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作者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我们一起来看...

江神子·冬景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江神子·冬景[作者]苏轼[朝代]宋代相逢不觉又初寒。对尊前。惜流年。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去,少清欢。转头山下转头看。路漫漫。玉花翻。银海光宽,何处是超然。知道故人相念否...

古诗《冬景》

《冬景》【宋】苏轼荷花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注释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最:一作“正”。译文荷叶败尽,像一...

苏轼《赠刘景文╱冬景》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刘景文/冬景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苏轼赠此...

苏轼《七绝·冬景》千家诗赏析

苏轼《七绝·冬景》千家诗赏析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一〕,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二〕。〔一〕擎雨盖:指荷叶。擎,举。〔二〕最是:正是。橙黄橘绿:秋季,橙橘成熟于秋天。【点评...

苏轼的冬景的译文

【译文】冬天,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怕风吹霜打的枝条。人们都说:冬天怎么比得上花儿红草儿绿的春天。可是,你往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橙子黄,橘叶绿,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

《冬景》这整首古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的

表达了如下感情:苏轼这首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