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合同的法律效力是什么【点击查看详情】
法律分析: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2、合同中的条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经当事人协商同意予以取消或者改正后,不影响合同的效力。3、采取欺诈或者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4、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502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相关视频/文章
相关问答
涉外合同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2、合同中的条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经当事人协商同意予以取消或者改正后,不影响合同的效力。3、采取欺诈或者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是什么?

(一)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概述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往往分属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者地区,下同),而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可能会涉及更多的国家.由于合同当事人所属国家的法律及合同所涉及的国家的法律往往有所不同,就产生了法律适用的问题...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主要有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主要有意思自治原则协议优先;最密切联系原则仍然以意思自治优先,并且意思自治可以突破最密切联系原则;两类特殊合同的法律适用涉外消费者合同、涉外劳动合同;当事人协议原则我国法律允许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法律分析】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中包含法律适用条款是有必要的。因此除了签订在中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这个理论是杜摩兰在16世纪时提出而在19世纪时由学者仿效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上的意思自治原则命名的。根据该原则,当事人有权选择适用于合同的法律,而合同的各个方面...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是如何规定的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有:1、意思自治原则:(1)意思自治原则即协议优先。(2)意思自治原则例外:以下合同不允许当事人意思自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股权或者资产转让合同;外资并购中资企业的...

涉外合同纠纷法律适用是怎样的

涉外合同纠纷法律适用是:1、对于涉外合同纠纷,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的法律;2、当事人未选择合同纠纷适用法律的,适用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一条当事...

涉外合同纠纷法律适用是怎样的

1、当事人选择法律时需要“明示”。在涉外合同中,如果遇到合同订立、合同效力、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和转让、合同终止以及违约责任等争议。按照这一规定,当事人应当以明示的方式选择,也就是在缔约时或争议发生...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二部分第2条也规定:“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可以是中国法,也可以是港澳地区或者是外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6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

涉外劳动合同,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有关制度有哪些

另外,还有非法打工情况下,司法机关不予受理当事人的请求,是否妥当?以及劳动合同中法律适用条款的法律效力的问题值得研究。1,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适用中国劳动法律规范。我国《劳动法》第2条明确规定在我国境内企业、个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