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怎么理解【点击查看详情】
韬光养晦怎么理解,在古代史籍中,常看到“称病不朝”、“称疾不起”、“愿乞骸骨”之类的字眼,其实,这些“疾”、“脖之类,都是假的,用一句现代俗话说,是“泡病号”,是政治玻“称脖作为一种政治权谋应用于官场之上,动机和目的都是十分复杂的,有的是鉴于朝政黑暗,称病韬光养晦的意思“韬光养晦”是邓小平针对1990年前的国际局势提出来的。面对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而出现的不稳定形势,邓
相关视频/文章
韬光养晦怎么理解
韬光养晦怎么理解 2020-03-16 18:37:38
相关问答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读音为tāoguāngyǎnghuì。“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

韬光养晦逐字解释是什么?

韬:本为剑套,比喻隐藏。光:光芒,锋芒。养: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晦:隐藏。韬光养晦:比喻暂且隐藏自己的锋芒或才能,不使外露。读音:tāoguāngyǎnghuì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自】: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示例】...

韬光养晦正确解释

韬光养晦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成语出处:晋·刘昫《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后据此总结出成语“韬光养晦”。成语寓意:...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tāoguāngyǎnghuì]详细解释1.【解释】:"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2.【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解释

韬光养晦,拼音tāoguāngyǎnghuì,汉语成语,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成语之一,当我们需要隐藏自己,暗中发展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成语,韬光养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现典籍《旧唐书·宣宗记》:历...

韬光养晦什么意思解释

1、聪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做个糊涂的精明人,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示弱巧妙地隐藏自己实力,得意不要忘形。抓小放大,难得小事糊涂有前途。2、在外交方面,激进盲动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余痛犹存,韬光养晦的告诫言犹在耳。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解释

”繁体写法:韬光养晦注音:ㄊㄠㄍㄨㄤㄧㄤˇㄏㄨㄟˋ韬光养晦的近义词:韬光晦迹收敛光芒,隐藏踪迹。比喻不显露锋芒和才能。《太平御览》卷六五六引《高僧传》:“释僧同,韬光晦迹,成语语法:...

请问“韬光养晦”的解释是什么?

韬光养晦[成语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典故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译文:经历太和(唐文宗李昂公元827年至835年的年号)会昌(唐武宗李炎公元841年正月至846...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作为一个成语,“韬光养晦”的使用见于清朝末年。晚清实业家、思想家郑观应遁迹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