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观群怨举例说明
相关视频/文章
相关问答
如何理解“兴观群怨”这一说法?

孔子兴观群怨反映了他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是积极的,但孔子的认识有其时代的局限。他所说的“兴”含有诗以礼为规范的意义,他所说的“观”,也主要是对统治...

孔子所说的“兴观群怨”是什么意思?

“兴、观、群、怨”说是以周王朝的伦理道德为标准的前提下提出来的。男尊女卑、重礼重孝,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就是这种伦理道德的体现。这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文学创作要符合当时规...

“兴观群怨”说是什么意思

“兴观群怨”说主要是孔子针对《诗经》的社会功能而做出的解释。所谓“兴”,就是指《诗经》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指阅读诗经可以观照社会,观风俗盛衰,形成对社会的认识;“群”是指聚集起来,也就是同别人交朋友;...

孔子的兴观群怨是什么意思

(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3)群:合群。(4)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5)迩:音ěr,近。孔子的“兴观群怨”反映了他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是...

孔子兴观群怨说的内涵及意义 孔子对文学作品的理论探讨

1、“兴观群怨”说,“兴”就是感发性情,这是情感的作用,而“观、群、怨”都是关于诗歌的社会作用的:兴:文学审美作用。指诗歌形象可激发人的精神情感,获得审美享受。观:文学认识作用。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状。况...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兴观群怨说

解析:、(孔子的)“兴观群怨”说: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兴观群怨”的名词解释怎么写?

意思是指诗的社会功能。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兴指文学作品可以感发人们的意志,激发联想,使人从诗篇中获得美的享受,这是在讲诗的文学...

兴观群怨说名词解释

兴观群怨说多采用骈文体,并以议论抒发不满和愤怒,常用的手法有比喻、对比、讽刺等。同时也会以引发共鸣和警示社会为目的。其文风较为富于激情和哀怨,善于抓住社会现象的细节,以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描写来展示社会的不公。

兴观群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兴就是联想,观是观察,群是合群,怨是怨恨。总之,它意在说明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社会功用。事实上,孔子在《论语·阳货》中也是如此说的,即: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怎样理解孔子'兴观群怨'说中的'兴'的含义,它与其他三个层面'观群怨'的...

【答案】:所谓'兴',是'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前一说是指文艺作用于人的方式,后一说则是指文艺作用于人的效果。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孔子所说的'兴'的含义。即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