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观群怨的关系
相关视频/文章
相关问答
怎样理解孔子'兴观群怨'说中的'兴'的含义,它与其他三个层面'观群怨'的...

'兴'与其他三者不是并列关系,'兴'是从文艺创作与文艺接受的审美本质同一性中来揭示文艺所可能具有的种种社会作用之所以能够得以实现的特殊方式,其他三者则是在此基础上得以产生的几种具体社会作用,体现着鲜明的功利目的。

如何理解“兴、观、群、怨”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创作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夫之在《涢斋诗话·诗绎》中指出了兴、观、群、怨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对孔子兴观群怨说的发展和补充。王夫之还极高地评价了孔子的兴、观、群、怨...

孔子“兴,观,群,怨”说的历史意义

总而言之,提倡诗的“兴、观、群、怨”作用,是为了“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政治目的,至于增长知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则只有从属的意义。“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一项重要贡献。

孔子所说的“兴观群怨”是什么意思?

“兴、观、群、怨”说是以周王朝的伦理道德为标准的前提下提出来的。男尊女卑、重礼重孝,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就是这种伦理道德的体现。这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文学创作要符合当时...

比较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和庄子的文学观点

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

过于儒家思想在生活有什么应用

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和”,所谓“兴观群怨”,人都处在一个“群”中,在等级社会,儒家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让每个人各安其位。然而,在讲求平等的现代社会,儒家思想对人际关系的协调并不需要建立在...

从诗言志到吟咏性情:诗与情之间的交融与发展

孔子从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出自《论语·阳货》,具体记载是“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诗社会作用的...

古代文论选读的自考笔记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诗的功能的系统总结。孔子特别重视诗的效果,即社会作用,即根据文艺的特点,指出了文艺具有美感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2)、“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的观点“尽善尽美”说明孔子已经懂得对文艺作品的...

四字成语恩怨什么什么

死而无怨即使死了,也毫不怨恨。形容心甘情愿。兴观群怨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以直抱怨别人对自己有仇怨,自己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对待之。猿...

《论语·阳货第十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解读】孔子谈《诗经》的三大功能,一是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二是诗识,鸟兽草木以致知;三是诗用,事父事君以治国。“兴”以心动,“观”以心用,“群”以正心,“怨”以泄心之忿,兴观群怨皆以心为。所以,学习贵在用心。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