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关键字专题TAG最新视频文章视频文章2视频2tag2tag3文章专题问答问答2 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中国长篇叙事诗最早一首是什么? 厨师帽是怎么来的? 三不朽包括哪三方面 乐府双壁是哪两个 26个英文字母如何来的? 谚语的来源是什么? 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指的是什么? 史学双璧表示什么? 乐府三绝表示什么?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表示什么?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表示什么? 中国古代星图二十八宿 南宋四大家 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 交通黄灯是谁发明的 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是什么? 平行志愿指的是什么? 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指的是什么? 晚晴四大谴责小说有什么? “不负如来不负卿”指的是什么?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什么 公历的来历是怎样的? 72法则指的是什么? 农历的来历 茶圣说的是谁? 太初历是谁发明的 农历大月小月怎么算 酒圣是谁呀 24小时制从几点到几点 北京时间在什么时区? 什么叫一刻钟 世界标准时间是什么 24个节气分别是什么 夏令时什么时候开始 医圣说的是谁? 书圣说的是谁? 武圣说的是谁? 阳伞效应表示什么? 史圣说的是谁? 我国首部茶叶专著是
中国的标点符号由来
2020-04-01 12:14:07 责编:小OO

标点符号,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1] 西方的标点符号在16世纪主要有朗诵学派和句法学派两个学派,主要是由古典时期希腊文和

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1949年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从此,标点符号有了统一的用法。

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jù dòu〉符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当前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经常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例如清代诗人赵恬养《增订解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古人读书时要会断句,有时之乎者也这些叹词也有类似标点符号的作用。

逗号的由来 我国古代所讲的“句逗”中的“逗”相当于“句读”中的“读”,表示句内多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常见的形式为尖点(、)。清末王炳耀在《拼音字谱》(1897年)中采用西式豆芽形的逗号(,)为“一读之号”。胡适在《论句读及文字符号》 1916年)中建议

中国古代的标点符号一般简约概括为“句读” 。句,标形如“○”,相当于今用之句号,有大中小之分;读(音dòu),标形如“、”,相当于今用之逗号。实际上,在中国的悠久的文明发展史上,前人用过的标点符号绝不止于这两种,但终究没有循序积累发展为一个统一规范的体系,甚至连“句、读”两种符号的分工亦无定规,甚至未必使用。现代的中国人,如果未经专门训练,捧起未经现代标点的古籍时,即便能凭工具书去认字,也很难过“断句”这一关,问题就出在没有或太少标点符号上。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文馆

胡适在1916年发表的《论句读及文字符号》一文是我国新式标点符号第一篇系统完整的科学论文,此文的主要历史贡献有:⑴提出了划分句读符号(点号)和文字符号(标号)两大系统的初步设想;⑵阐明了标点符号在书面语中的重要地位;⑶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符号系统;⑷条析各类标点的使用方法;⑸梳理了句、读、顿三者的关系。

小括号的来历: 朱文熊1906年在日本出版的《江苏新字母》的《凡例》把括号称为“括弓”,说“括弓()内作注释”。鲁迅1909年在《域外小说集·略例》中也提到“括槐。 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确定的括号形式有()〔〕两种,称为“夹注号”,有用

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

阿拉伯数字起源: 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种姓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

1949年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

“诸子百家”的由来 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从到经济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学术思想的空前活跃、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各个学派,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谓“诸子

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现代诗歌不苛求标点的运用,甚至可以不用标点,只要文理通畅即可。现代诗看似简单随意,但其实包含着诗人的情怀、智慧、感情在其中。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现代诗歌需要加标点符号吗

现代诗歌不苛求标点的运用,甚至可以不用标点,只要文理通畅即可。现代诗看似简单随意,但其实包含着诗人的情怀、智慧、感情在其中。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歌总要反映一定的时代生活,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类别、风格、流派等因素。

扩展资料:

现代诗歌的分类:

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等。

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按长短分:微诗、小诗、短诗、长诗

按照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诗

为什么我在ACCESS查阅选项卡里的行来源输入男女时最后都会成为标点符号?

行来源改成

男;女追问可以了 谢谢

你知道仙桃石的由来吗怎么加标点

骄创广告 给力 投放给力

冒号应该怎么用?

冒号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在数学语言中:①表示两者的比值关系,如1:2,x:y,f(x):g(y);②表示两并量的双点积,如ab:cd=(a·c)(b·d)。

⒈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如:“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有人时常忽略称呼语后边的这个冒号,容易将它写为逗号。

⒉用在“说”、“想” 、“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但是,当某某人说的前后都有他的原话时,那么某某人说的后面就不能用冒号,而应该用逗号。

“大桥快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3.“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等词后是不是就一定要用冒号,也得看情况。

例如:⑴厂领导及时指出:“以强化管理抓节约挖潜力,以全方位节约促成成本降低,以高质量低成本开拓市场增效益”的新思路。

⑵会上,李*指出:“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第一个例子中不能用冒号,因为“指出”的后面没有用冒号的必要,它与后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无须作较长的停顿,如果后面的宾语部分较长,需作短暂的停顿,也只能用逗号。而第二个句子就一定要用冒号,因为它引出的下文是一串句子。像“是”、“透露”这些提示性的动词后边用上冒号以引出下文,引出的下文完了时,要用句号,如果用了逗号,也是错误的。例如: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人的大无畏精神。

4.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但是也有例外,如果句中没有较长的停顿,就不要用冒号。

如:全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有人会在“三位女杰”后面加冒号,这是错误的。

5.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话题:诚信。”“座右铭:不求最好,但求最亲”。

6.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例1:“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例2: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他这个钢铁性子,指导员摸得很熟。

拓展资料:

由来

中国古代句读符号中无冒号。现行标点符号中的冒号,形式和用法是从西方引进的,而名称是使用表意词,具有独创性。“冒”字有“隐起”和“统括”的意思。如“冒头”“冒子”指文章、话语的开头部分或引子。“先说过一大篇冒头,然后引入本体”,鲁迅在《彷徨·孤独者》所说的这句话有助于理解“冒”字的含意。

冒号在 1919 年前后曾使用过多种名称:句断意连之号、冒号、冒引号、集点、集号、叙点、续号、叙述号、结号、综号、两点、爽殿、重点、扎点、可仑。胡适曾在《论句读及文字符号》(1916年)一文中建议采用“:或”形式的冒号,所使用的名称为“冒”。前一种是西式冒号,后一种是把西式冒号的两个圆点改成两个中式尖点。

钱玄同在《句读符号》(1918年)一文中建议采用的西文留种标点符号包括“‘:’冒或结”。“结”字显然指总结上文。冒号的形式和名称是 1919 年《请颁布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正式确定的   。

8世纪末以来,西方的宗教书籍如《圣经》和《祈祷书》等常用升号表示句内较大的停顿,供诵读*祈祷文或唱圣诗圣歌时使用。升号形式为圆点的右上方加一挑或豆芽形曲线,如();14世纪中叶以后,圆点的上加符号也演变成圆点,升号变成双点,即今冒号前身。

英语的冒号名称源自希腊语的kōlon。这个词本意为“肢”(人或动物的身体的一部分),后转成“诗歌或语句的一部分”。古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在公元 88 年写成的修辞学著作中曾按照“长句段”的意思使用kōlon一词。

这个长句段符号,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出版家马努提乌斯开始用来标示介于句号和分号之间的停顿。分号之下是逗号,因为早期西文的句子较长,需要使用(.)(:)(;)(,)等四种标示语句不同结构层次的点号。

英语大约从1550年起称(:)为colon,意为“长句段符号”,在colon之下的断句符号(;)从1644年起称为semicolon,意为“半长句段符号”。17 世纪 40 年代英语正写法规定以逗号(,)为停顿的基本单位,(;)和(:)表示停顿的长度分别为逗号的二倍和三倍。

《英语牛津大辞典》colon条所举 1748 年的书证为:“标示语音停顿我们如果可以自定以comma(逗号)为一,则semicolon(分号)为二,colon为三,period(句号)为四”。可见当时colon是用于句内第一层分界,semicolon则用于第二层分界。

后来文风逐渐改变,短句多了,在句子内部不需要那么多的标示层级的符号,(:)被派作其他的用场──从 18 世纪晚期开始改作提示性的符号,这就是现代冒号的起源。从此以后,分号(;)变成为介于句号和逗号之间的唯一的点号,(:)的主要功能再也不是切分长句段,虽然至今仍有一些英国作家在连接两个并列分句的连词and之前加冒号,这种用法不带普遍性。

从英语colon和semicolon的词源和用法的历史演变,我们可知这两种点号在现代已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决不能把semicolon理解为“半冒号”。

与英语不同,法语、意大利语和俄语仿效拉丁语依照(:)的形态给它命名,称之为“双点”(法les deux-points/意i due punti/俄двоеточие),其用法的历史演变和英语大致相同。上述法语名称首见于 1590 年。这个点号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才引进汉语,所以依据它的现代意义译成“冒号”,不可因此认为(:)这个点号在西方自古以来就一直作冒号使用。

注意汉语的冒号不同于数学的比号。比号的位置居中,如“1:2=3:6”;冒号位置靠字的右下角。分隔时分用冒号,不用比号,如“7时30分”要写作“7:30”。西文的冒号和比号(:)的形体相同,两点的距离比汉语冒号略宽,与一般小写字母等高。

古今中外五千年的文化事物都是怎样由来的

“诸子百家”的由来

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从*到经济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学术思想的空前活跃、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各个学派,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谓“诸子百家”,又叫“先秦诸子”。“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尊称,“诸子”指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中提到诸子有阴阳、儒、墨、名、法、道6家。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提到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10家。《隋书·经籍志》中提到诸子有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14家。其中以儒(创始人是孔子)、墨(创始人是墨子)、道(创始人是老子)、法(韩非子为集法家之大成者)4家影响最大。

文章的由来

古时,“文”和“章”指的都是带有彩色的条纹图案。红蓝相间叫作“文”,红白相间叫作“章”;“文章”二字连用,即指色彩斑斓的图画而已。“文章”译为现在文字作品之意,乃汉代之事。那时,社会上崇尚文学风气极浓,人们都喜欢用“文章”来赞美那些文采华丽的作品。久而久之,就演变到今天的“文章”——专指文字作品的固定名词了。

汉字横写的由来

中国汉字自上而下、由右向左的竖写方式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这种形式不合乎人们的习惯和视觉要求。当近代出现了汉文里经常引用外文、书写阿拉伯数字、使用新标点等情况后,汉字竖写就更感不便,需要改革。

提出汉字竖写改横写的第一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新青年》杂志编辑钱玄同。在《新青年》1917年3卷3期上,刊载了钱玄同致陈独秀的公开信,首次提出了汉字“竖改横”的见解。钱说:“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甚为省力,若纵视上下,则一仰一俯,颇为费力。以此例彼,知看横行较易于竖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字、西文,一笔一势,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则汉写右行,其法实拙。若从西方写法,自左至右横迤而出,则无一不便。”以后,钱玄同又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4篇公开信,积极倡导“竖改横”的主张。陈独秀、陈望道等学者也表示赞许。经过《新青年》的倡导,汉字横写逐渐推广开来。

汉字大写数字的由来

汉字的数目字中,与小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相对应的,有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10个大写字。最初小写字易识易写,但也易被改动,如“一”可改成二、三、五、六、七、十等。于是,有人从浩瀚的汉字中找出10个读音相同但不易篡改的字,作为庄重场合(如银行支票、财务收据)的专用数目字。实际上这些字的原义并非指数目。壹:即专一。贰:变节,背叛。叁:“参”的另一种写法,加入,谒见。肆:任意妄为。伍:古有“五人为伍”之说。陆:高出水面而地势平坦的土地。柒:漆树或漆料。捌:有齿为耙,无齿为捌。玖:黑色的美石。拾:把东西拣起来。

汉语拼音的由来

最初给汉字注音所用的就是拉丁字母A、B、C、D??共26个,是世界上目前流传最广的字母。

汉字用拉丁字母注音,已有370多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拼音。后来法国的传教士金尼格又用25个字母给汉字注音。目的都是为了便于西方人学习和掌握汉语汉文。以后又陆续出现过多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威妥玛式”,是鸦片战争后曾任驻华公使等职的英国人威妥玛所拟。

1892年,近代汉语拼音提倡者卢戆章,仿拉丁字母笔形自造了一种“切音新字”。1926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制订了“国语罗马字”。1931年,吴玉章等人又制订了“拉丁化新文字”,为后来“汉语拼音方案”的逐步完善,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58年,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领导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在推广普通话,以及促进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77年,在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通过了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地名的决议,从此我国自定的《汉语拼音方案》登上国际文坛。

标点符号的由来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解放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

书体的由来

中国最早的书体可以上溯到商殷时代。这个时代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已形成文字学中“六书”的严密规律系统;它为方块汉字奠定了基础,规定了金文、石鼓文、篆刻字的发展方向。从出土的甲骨上的大量文字中可以看到,甲骨文已具有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和章法。甲骨书法从总体上看,可分为五期。第一期,自盘庚到武丁,书法雄伟;第二期,自祖庚到祖甲,书法谨饬;第三期,自廪辛到康丁,书法颓靡;第四期,自武乙到文丁,书法劲峭;第五期,自帝乙至帝辛,书法严整。其刻画为先直后横,转折大多直来直去,笔画没有轻重顿挫,虽为圆笔,但不十分圆,细体和粗体有如钢丝一样,刚而有力,具有一种古拙、秀美、瘦劲、清丽的风格;其章法结字的朴实无华的自然美,对现代书法有着巨大的影响。

小篆的由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发布了“书同文”的命令。当时官书浩繁,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秦始皇一天要看120斤竹木简写成的官文,而且有许多字各诸侯国各有不同写法。所以统一文字势在必行。小篆就是以大篆(秦文)为标准,废除六国文字中不同于秦国的文字,加以整理,做到字有体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卓有成效的汉字改革运动,在我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隶书的由来

隶书也称作“佐书”、“史书”。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把篆书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划化,以便书写。始创于秦朝,普遍使用于汉、魏。隶书有两种,一是秦隶,一是汉隶。秦隶又叫古隶。晋卫恒《四体书势》记载:“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程邈创隶书的传说。秦朝的文字原是篆书,但因奏事繁多,篆字难写,于是隶人整理文书时产生了一种应急字体,称为隶文。“隶书者篆之捷也”,就是说隶书是小篆的简捷写法。即是把小篆圆转弧形线条,变成方折平直,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汉字符号化,笔划也进一步简化。所以秦隶的产生,在汉字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金文、篆书都属于古文字的范畴,而隶书和楷书,则属于今文字的范畴了。汉隶又称今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来的,大约在西汉中期已经成熟。现在看到的汉隶,主要是石刻,也有一部分木简。汉隶和秦隶的主要区别是:秦隶的笔形平直方折,汉隶的撇、捺和长横有波势。

宋体字的由来

报纸上的“字”,一般多为印刷字体,而其中常见的是宋体字。宋体字横平、竖直、撇如叶,捺如刀,历来为书法家所推崇。印刷业伊始,即被出版商选择为印刷的标准字,就毫不奇怪了。翻开我国书法史,可以看到,书法字体历代都是以书法创始人(或代表者)的姓氏命名的,如:柳公权书法为柳体,颜真卿的书法为颜体,怀秦的书法为怀体。唯有宋体字却以朝代命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宋体字的创始人(准确的说法是代表者)是宋人秦桧。秦桧,状元出身,曾随高宗为相。他不仅博学,而且在书法上造诣很深。他综合前人书法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宋体字。秦桧早年为官,官声尚好。在金人攻陷东京(今开封)之后,曾冒死赴金营,反对立伪楚帝张邦昌,几乎被砍了脑袋。但后来在高宗手下为相,迎合高宗偏安政策,*抗金将领,以莫须有罪名在风波亭害死岳飞父子,天怨人怒。老百姓把南方炸油条称为“油炸桧”,还让他和妻子王氏的像长年累月跪于岳飞墓前。至于他的字,人们就由于厌恶他的人品德行,就改称为宋体字。印刷字体是模仿宋体字而来的,当然就命名为宋体了。

楷书的由来

楷书形成于汉末、魏晋,全盛于隋唐。也称作“真书”、“正书”。它吸收隶书结构匀称明晰的优点,把隶书笔画的“波折”改为平直,把隶书形体的扁平改方正,书写时比隶书更方便,一直沿用至今。我们现在看到的魏晋时的楷书,离篆隶不远,形体古朴自然,但无严谨的法度约束。隋代以后,楷书注意法度,结构整齐、方正,书家层出不穷,以颜真卿、柳公权等人成就最高。宋元明清的书法家都以唐以前楷书为规范,近代以至当代学书者更是如此。

小九九的由来

“九九乘法歌诀”,又称为“小九九”。现在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如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大约到十三、十四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如一?.九九八十一”。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普通话名称的由来

“普通话”这个名称,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的。他在1926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注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当时人们又称“普通话”为“蓝青官话”。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赴京应考、做官、经商的人很多,天长日久,他们也学会了普通话,但他们的北京话,却有多少杂有地方口音,人们就用“蓝青”比喻它(“蓝青”比喻不纯粹)。开始,这种话只能在官场使用,所以称“官话”。后来,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称官话不合适了,*初年又有了一个新名:国语。“国语”名称行不通。瞿秋白就反对过。解放后,人民政府非常关心汉字改革工作,不仅使“普通话”有了严格的内涵与规范(即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文字改革的一项任务。

用“正”字记数的由来

每逢选举时,投票表决的现场监票、唱票和记票人,常用“正”字记票数,以此排出醒目的先后顺序。这个简便易懂的办法是由戏院记“水牌帐”演变而来。

清末民初,上海戏院俗称茶园。看客可边品茶边看戏。那时剧院还没有门票,由“案目”(服务员)在戏院门口招徕看客,每领满5位入座,同事便在大水牌(类似黑板)上写个“正”字,并标明某案目的名字。稍后由案目负责计数、收费,到散场结帐时,准确无差错。就这样,在以后的许多场合就用“正”字来计数了。

“捉刀”一词的由来

世称代人作文为“捉刀”,其源出于这样一则故事。

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瑛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瑛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加思索道:“魏王俊美,而丰采高雅,但榻侧捉(握、提的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曹操听了汇报,派人赶去将使者杀了。后来,人们便称代替别人做事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

中国速记的由来

中国速记诞生于100年之前。当时,因议会的议事内容需要详尽记录,繁体汉字无能为力,使清政府大伤脑筋。于是通过日本驻华使馆,聘请熊健崎一郎来华担任速记教授,不料熊健崎一郎因故未能应邀。依赖外人此路不通,只好遍寻国内,发现北京翻译学院学生蔡玮能用简单符号做课堂笔记。再访,才得知原是其父蔡锡勇所传。至此,清廷方知国内早有速记人才。

蔡锡勇是福建龙溪人,曾出使美国、日本等国,担任参赞职务。在外工作期间,他留心考察外国文化,感到外国人使用拼音文字,且还在研究运用速记提高记录速度,既节省时间,又增进效益。而中国汉字笔画繁多,书写缓慢,更应有一种速记来作为辅助工具。回国以后,他参照美国凌士礼(译音)速记,结合我国“音韵学”,写成《传音快字》一书,于1896年秋(清光绪二十二年)在武昌出版。初版石印仅印6册。这本专著,是早期几何体系的汉语拼音速记。拼写方法是以八方面弧及斜、正、轻、重等笔画,分24声,以小弧、小画、小点为32韵。合声韵以切一音,合两笔以成一字,以北京音为标准。此书的发表,既是我国拼音文字方案中“速记派”的创始,又是我国最早的速记术诞生的标志。

书山、学海的由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一句精辟的治学格言。何以称“书山、学海”?溯其源,“学海”一词始见于汉杨雄《法言·学行》:“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意思是:百川因为奔流不息,所以才能达到大海;而丘陵静止不动,所以永远成不了高山。比喻为学要勤奋,方能有成。后常用“学海”比喻知识的博大精深。宋咸淳年间,有一名叫左圭的学者,将唐宋名家的野史杂说,汇集成一部《百川学海》。清朝时,有一学者曹溶又将历代名家的零篇散帙,汇集为一部《学海类篇》。

公文的由来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其中大量篇幅是“上古典谟训诰之文”,即公文。书中有会议记录、战争讨伐、动员令、刑律条例及各种文告。有些篇章写得相当精彩而凝炼,堪称上古公文的范例。例如《皋陶谟》就是舜、禹、皋陶开会的一次会议纪要。《甘誓》、《牧誓》是战争动员和讨伐令。《酒诰》是戒酒的指示。《尚书》以后,就要数秦初李斯的《谏逐客书》了。这些古公文,至今仍闪烁着深刻的哲理和文采。

六艺的由来

“六艺”有两种含义。

其一,指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写字)、数(算术)六种本领。这是奴隶主阶级教育子弟的六种技艺。六艺见于《周礼》:“保氏掌谏五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子六艺:一曰五艺,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二,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见于孔子集语。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的地位抬得很高,因此上述六部书在当时被奉为儒家的经典,合称“六经”。所以“六艺”这个概念,在汉代以后多指儒家的“六经”。

古碑的由来

碑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部。远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就在石上、崖壁上刻划符号用以记事,这就是碑的起源。

我国各个朝代碑的用途、名称、形状不尽相同。商周时期,人们通常在宫殿庙宇门前,竖起一块稍加雕琢的长条石,用它来识日影,辨阴阳,这是我国最早的石碑。当时除了这种石碑之外,还有一种专为引棺下圹用的石碑。碑的正中凿有一孔,为放辘轳用。碑在商周时期只不过是人们日常活动中常用的一种石刻器物。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五次出巡全国。他每到一处,几乎都要立石刻字,以记载自己统一四海的功德。这种碑当时叫“刻石”,没有固定的形状,但秦始皇却开创了碑上刻字的先例。

春联与桃符的由来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新年到来之时,命学士们“题桃符”,他认为学士们题得不大好,就自己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但春联和桃符却不能混为一谈。

桃符的出现早于春联。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一寸多的桃木做的,在上面写“神茶”、“郁垒”两个神名或驱邪降福之类的吉祥语,来驱鬼镇邪,称为“题桃符”。到唐五代时期,便演变成写对偶、警譬之句,可以说桃符不过是被春联“附”了体。

联语真正称之为“春联”,始于明代。据明代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话》一*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出观。”朱元璋还亲自题了一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院文章第一家”,送给学士陶安。

同时,桃符还有其自身的演变,这就是门神画。春联贴在左右门框上,门神贴两扇门扉上。门神除了前面提到的神荼、郁垒之外,到了唐代又多了名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

灯谜的由来

灯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群雄崛起,列国纷争,一些游说之士为了劝说君王,往往不把本意说出,而借用别的语言来暗示,使之得到启发。这种“隐藏”的话语就是灯谜的雏形。当时叫做“庾词”(庾是隐藏之意),也叫“隐语”。秦汉以后,这种风气更加盛行。西汉曹娥碑后题有:“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射“绝妙好辞”,即是“隐语”。《文心雕龙·谐隐》指出,“自魏代以来??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

我国民间所产生的灯谜浩如烟海,千变万化。人们有时用老虎的难以射中,来形容谜的难猜。因而“灯谜”又称为“灯虎”。其中用文字作谜面的叫“文虎”,用诗句作谜面的叫“诗虎”。猜谜就叫“射虎”或“打虎”。

书院的由来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由地方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书院源于唐,是在私人讲学的基础上,由官方提倡、赞助发展而成。唐玄宗在长安设丽正书院,集贤书院。“书院”一词即源于此。在民间,有不少私人创建书院,作为读书人自己读书治学的地方,如四川的张九宗书院,湖南的石鼓书院。有的书院有讲学、教授生徒的活动,但还不普遍。到宋代逐步形成制度。

大学的由来

大学即高等学府,大学源于我国。2300多年前,春秋时齐国君王齐桓公在山东稷下办起一所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的创立适应了齐国新兴地主阶级*、经济上的需要,先后经过6个朝代历时一个半世纪之久,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荟萃、百家争鸣的学术园地。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创办的学院至少要比稷下学宫晚20年。

太学的由来

太学是我国历史上高等学府的称谓。虽在商、周时代已有了太学的雏形,但这种以传授知识、研究专门学问为主业的最高学府却始于汉武帝时期。汉元朔5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接受大儒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正式设立太学。太学要求学生具有道德,精通《易》、《尚书》、《孝经》、《论语》等经书,质朴、谦逊、节俭、不求闻达,同时应身体健康,不与“坏人”来往。在教学形式上,授课与自修结合,以自修为主,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事研究工作。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数学家崔瑷都是当时的太学生。此后历代都设有太学,虽学习内容有变化,但一直是国家最高学术机关。到清代末期,“洋”学堂出现,停滞落后的太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以后就彻底绝迹了。

美育的由来

在我国,3000年前的周公旦“制礼作乐”,以此来治理国家。“礼”是道德规范,“乐”是包括诗、歌、舞在内的综合艺术。礼乐结合,成为人人必须遵循的法规、制度、仪式。而这种法规、制度、仪式又是通过美感的形式,把本来是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变*们的一种内在要求,因而又是一种美育。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把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创立了古代的教育体系,以礼、乐、射、御、书、数教授*。这六个科目的内容,实际上是古代的一种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孔子的观点,奠定了我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影响长达2000多年。直到近代,美育才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体系。

西方古代,美育思想的发展,与中国古代有某些相似之处,差不多与孔子处于同一历史时代的柏拉图,是西方美学和美育思想奠基者之一。柏拉图之后的亚里斯多德,更全面地提出了艺术审美的社会功用: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精神享受。他所总结的这三大审美功用,影响很深远,直到今天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仍没超出这个范围。

中国近代的“美育”,是在西方美学思想直接影响下产生的,最早的传授者是王国维。

职业教育的由来

职业教育是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我国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了职业教育的萌芽,那时各国遍设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学堂,进行专门技艺教育,东汉时出现了艺术专门学校——鸿都门学(因校馆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唐代出现了“书学”、“律学”、“算学”和“医学”等各专门学校。鸦片战争前后,由于西方现代生产技术的传入,职业教育做为一种教育体制逐步发展起来,尤其是1866年以后,新式的职业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沿海各地相继建立了福州算法文学堂和艺圃,驾驶学堂,管轮学堂,上海机械学堂。辛亥*后,国民政府于1912年把职业教育的实业学堂改称为实业学校。那时,力主发展职业教育的有黄炎培、蔡元培、陶行知等人,他们针对鄙视劳动的人,提出了“劳工神圣”、“双手万能”的教育思想,积极主张发展职业教育,黄炎培还于1917年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行《教育与职业》月刊,出版职业教育丛书。解放以后,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建成。

“桃李满天下”的由来

当人们称誉某位教师培养的学生很多、人才济济时,常誉为“桃李满天下”或“桃李满门”。

汉朝的《韩诗外传》中记:春秋时,魏国大臣子质曾经提拔和保举过很多人。后来,他因得罪魏文候,就只身跑到北方去。子质遇到一个叫简子的人,便向他发牢*说:“以前我当魏国大臣的时候,提拔和培养了许多人。可是在我大难临头时,却没有一个肯帮我一把。以后我再也不培养什么人。”

简子听了,笑着对他说:“春天种了桃树和李树,到夏天就可以在树荫下乘凉和休息,秋天还可以吃上可口的桃子和李子。可是,你要在春天种的是蒺藜,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叶子,到秋天它长出来的刺倒要扎人哩。培养人才,就如种树一样,应该首先选好对象,然后再加以培植啊!”

简子的比喻,批评了子质育人的失当,后来人们把学生和优秀的人才叫“桃李”,培养的学生很多,就誉为“桃李满天下”。

试卷密封的由来

试卷密封即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密封起来,使阅卷人在不知应试者的情况下评卷,以防作弊。试卷密封源于我国唐代。唐《隋唐嘉话》载:“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不过武则天所创糊名之法,只是用于吏部升迁官吏的考试,还没有成为科学考试的一项制度。到了宋代,“糊名”才正式用于科举,称封弥,元朝以后称弥封,明清一直沿用。封建时代,科举作弊时有发生。为了防范,在封卷之外,还有许多相应措施,如在阅卷之前,有关部门还将组织人力进行统一的誊卷工作,然后才送交考官评卷。

“语文”的由来

清末废科举、兴“新学”时,有一门功课叫“国文”,教的是文言文。

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兴起,小学“国文”改称“国语”,侧重文言,但加入一定的白话文。

1949年6月,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研究全国范围使用的教材,确定中小学都应以白话文为主,中学逐渐加点文言文,作文则一律写白话文,要求在口头上和书面上,使学生能掌握接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并采纳叶圣陶的建议,不再用“国文”和“国语”两个名称,一律称为“语文”。

“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口头的包括听和说,书面的包括读和写。使用“语文”这个名称,表明了要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纠正封建社会长期遗留下来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分家,教学只管读文章、写文章,不管口语训练的弊病。

“新闻”的由来

英语“新闻”一词,源于希腊。

德语“新闻”一词,是由德国北部的俗语“报道”演变而成的。

我国“新闻”一词的出现早于西方。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闻”字,“新闻”两字连用,则见于唐朝:“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新唐书》);“旧业久抛耕钩铝,新闻多说战争功”(李咸多诗句)。

宋朝《朝野类要》:“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者,皆衷私小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

清朝《红楼梦》有6处提到“新闻”。如:“冷子兴讲述了贾府中宝玉衔玉而生以后,问道:‘你道是新闻不是?’”

报纸的由来

早的报纸。

“号外”的由来

声明:本文由用户 我弯了你随意 上传分享,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0731-84117792 E-MAIL:11247931@qq.com

显示全文
专题微软推出AI新算法,能够加快旧照片修复效率微软推出AI新算法,能够加快旧照片修复效率专题2022年的假期安排出炉,快来一起看看吧2022年的假期安排出炉,快来一起看看吧专题骑手摔猫引发热议,结果被永久封号骑手摔猫引发热议,结果被永久封号专题张一鸣身价594亿美元超腾讯马化腾,成中国互联网首富张一鸣身价594亿美元超腾讯马化腾,成中国互联网首富专题AI打造童话世界,引领科技生活AI打造童话世界,引领科技生活专题特斯拉公司CEO马斯克,给大众高管传授电动汽车经验特斯拉公司CEO马斯克,给大众高管传授电动汽车经验专题网友爆料蚂蚁森林未种植梭梭,官方辟谣网友爆料蚂蚁森林未种植梭梭,官方辟谣专题AI是否拥有著作权,进入人们的视野AI是否拥有著作权,进入人们的视野专题Twitter股价跌至超10%,创造近 6个月最大跌幅Twitter股价跌至超10%,创造近 6个月最大跌幅专题关于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预测关于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预测专题微博新增“炸毁”评论功能:只对自身个人隐藏微博新增“炸毁”评论功能:只对自身个人隐藏专题官方回应解决屏蔽网址链接等问题官方回应解决屏蔽网址链接等问题专题B站上线童年动画专区:重温童年经典B站上线童年动画专区:重温童年经典专题AI审美开始对我们的生活评头论足,影响着我们个性化审美AI审美开始对我们的生活评头论足,影响着我们个性化审美专题韩国电信 KT 对“网络瘫痪事件”正式道歉韩国电信 KT 对“网络瘫痪事件”正式道歉专题网约车车内监控视频引发热议,司机拒逆行遭表扬网约车车内监控视频引发热议,司机拒逆行遭表扬专题抖音直播开展打击低俗、不良价值观内容行动抖音直播开展打击低俗、不良价值观内容行动专题人脸识别AI技术,从梦想走进生活人脸识别AI技术,从梦想走进生活专题王小川告别搜狗,将进入医疗健康领域王小川告别搜狗,将进入医疗健康领域专题部分网约车平台开展非法营运,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约谈部分网约车平台开展非法营运,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约谈专题软银成立30亿美元,用来投资拉美科技公司软银成立30亿美元,用来投资拉美科技公司专题多家互联网集团取消大小周,小鹏汽车每天工作8小时多家互联网集团取消大小周,小鹏汽车每天工作8小时专题AI防“疫”,人工智能发挥了多少作用?AI防“疫”,人工智能发挥了多少作用?专题段永平回应“重出江湖联合OV造车”绝不会发生段永平回应“重出江湖联合OV造车”绝不会发生专题AI助力精准防控,帮助病例筛查、药物研发AI助力精准防控,帮助病例筛查、药物研发专题外卖骑手为消差评拿砖上门被刑拘,结果顾客没评论外卖骑手为消差评拿砖上门被刑拘,结果顾客没评论专题分析师认为马斯克将凭SpaceX成首位万亿富豪分析师认为马斯克将凭SpaceX成首位万亿富豪专题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应该刹刹车,划定好边界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应该刹刹车,划定好边界专题知名游戏主播山泥若二审宣判,被判刑3年并处罚金5万元知名游戏主播山泥若二审宣判,被判刑3年并处罚金5万元专题公租房小区被曝,超过10万元的豪车拒进公租房小区被曝,超过10万元的豪车拒进专题小学课堂笔记范例专题银行方面的论文专题什么是半角标点符号专题一是二是之间标点符号专题标点符号是几个字符专题标点符号 是什么意思专题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及例子专题标点符号的占格图片专题妙用标点符号的故事专题标点符号的妙用专题标点符号的练习题专题标点符号作用大全专题有关标点符号的趣味故事专题关于标点符号的趣事专题趣味标点符号的故事专题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专题这是什么地方标点符号专题唐诗有标点符号吗专题全部的标点符号有哪些专题汉语的标点符号谁发明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