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兴观群怨评价一个作品
相关视频/文章
相关问答
兴观群怨在作品中的体现

兴观群怨在作品中的体现如下:1、抒发情感,表达思想 兴在作品中表现为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是作者通过作品来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例如,在诗歌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等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2、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生活本质 观在作品中...

为什么说“诗可以兴,诗可以观,诗可以群,诗可以怨”?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可以使...

孔子兴观群怨说的内涵及意义 孔子对文学作品的理论探讨

1、“兴观群怨”说,“兴”就是感发性情,这是情感的作用,而“观、群、怨”都是关于诗歌的社会作用的:兴:文学审美作用。指诗歌形象可激发人的精神情感,获得审美享受。观:文学认识作用。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状。况、道德风尚状况、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 群:文学团结作用。诗歌通过人际交流,...

孔子兴观群怨说的内涵及意义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诗,可以引起你的情感之激荡,可以了解社会百态,可以以诗为媒介,与他人沟通,可以抒发自己的看法。这句话系统地表达了诗教的观点,是孔子对诗歌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总结。“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和西方理论家赫斯拉的寓教于乐都揭示了文艺的什么...

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1)兴:抒发情志。 (2)观:观察(社会与自然)。 (3)群:结交朋友。 (4)怨:讽谏怨刺(不平之...

“诗可以怨”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中的运用?

“诗可以怨”是孔子在评价《诗经》时提出的“兴观群怨”说之一。孔子从接受者的角度肯定了文学作品的批判现实的作用。所谓“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社会的不良现象和黑暗的政治。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揭示了文学的政治功用。在漫长的文学理论和社会文学的发展中,“诗可以怨”对后世的文学...

如何理解“兴、观、群、怨”

文学的社会作用,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产生之前,就有一些作家试着在不同的的作品中阐述过,但都是片断式地散见于一些作品,是零碎的、较为简单的,没有系统性、深刻性。孔子集前人之大成,在前人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形成了一个较系统而全面的、深刻的文学功用观。应指出,孔子的“兴、观、...

兴观群怨的作用特点

这一思想表明,孔子已认识到艺术的社会作用只能通过美感的心理活动来实现。 “兴观群怨”说作为孔子“诗教”文艺观的代表,呈现出两个相互联系的特点:一是特别看重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的教化功能;二是这种对文艺教化功能的强调始终建立在遵循文艺的审美规律基础之上,尤其突出艺术的审美情感特征。

孔子的兴观群怨是什么意思

一说是诗的比兴。 (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3)群:合群。 (4)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5)迩:音ěr,近。 孔子的“兴观群怨”反映了他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是积极的。 记述孔子“兴观群怨”观点的《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

“诗,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解释

白话释义: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原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原文释义: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