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遗弃罪的构成要件是
2024-07-18 21:33:01 责编:小OO
文档

遗弃罪是指对年老、年幼、患病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拒绝扶养的恶劣行为。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侵犯被害人平等权利)、客观要件(拒不扶养恶劣行为)、主体要件(具有扶养义务和抚养能力)、主观要件(故意拒绝扶养)。行为人必须能够负担且拒绝扶养达到恶劣程度才构成犯罪。

法律分析

遗弃罪根据《刑法》第261条的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可知,有下列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

此外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行为人必须负有扶养义务。这是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

2、行为人能够负担却拒绝扶养,能够负担,是指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并有能够满足本人及子女、老人的最低生活标准(当时当地的标准)外有多余的情况。

3、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的,才构成犯罪。

拓展延伸

遗弃罪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适用

遗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施遗弃行为,即将无力自理的人或者无劳动能力的人遗弃在无人照料的环境中;二是具备遗弃故意,即明知被遗弃人无力自理或无劳动能力,却故意将其遗弃。法律适用方面,根据我国刑法第232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若构成遗弃罪,将面临法律的制裁。对于遗弃罪的定罪量刑,需综合考虑犯罪的情节、后果等因素。此外,我国法律还规定了对被遗弃人的保护措施,包括提供救助、收养等,以保障被遗弃人的合法权益。遗弃罪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适用是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法律规定,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权尊严。

结语

根据《刑法》第261条,遗弃罪对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的行为进行了规定。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行为人必须具备扶养义务,并有负担能力但拒绝扶养;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根据刑法第232条,犯罪嫌疑人若构成遗弃罪将受到法律制裁。法律还规定了对被遗弃人的保护措施,以维护其合法权益。遗弃罪的构成要件及法律适用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权尊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六十一条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实施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二章 预防犯罪的教育 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预防犯罪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树立优良家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发现未成年人心理或者行为异常的,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并进行教育、引导和劝诫,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监护职责。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