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合同解除对合同有效性的影响以及合同无效的情形。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一方的意思或双方协商,使合同效力消除。无效合同则指的是不具备生效要件且不能补救的合同。当事人基于合同约定已经做出了某些行为,都应当恢复原状,不能恢复的,也要做相应的补救。另外,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法律分析
一、关于合同解除对合同有效性的影响
二、合同是否有效与合同解除的关系无效合同自始无效,无需解除。所谓无效合同,指的是合同不具备生效的要件而且不能补救,对当事人自始不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而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生效后,当具备一定解除的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的意思或双方协商,使合同效力消除,终止双方基于合同的权利义务的行为。合同解除可以是双方协商解除,也可以是先行约定解除条件,当条件成就时合同解除。
二、无效合同的情形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对于其中第一款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只有损害国家利益时才是无效的,如果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在变更或撤销之前合同是有效的。可以撤销的合同在撤销后无效且自始无效。另外,对于具有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以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几种情形,因为这几类合同具有目的、手段、方式方法等的不正当性和非法性,合同自然无效,不受法律保护。而对于第五款规定属于兜底条款,在有特别规定的时候应当适用特别规定。比如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实际施工人借用资质签订的合同无效。
(三)如果当事人基于合同约定已经做出了某些行为,都应当恢复原状,不能恢复的,也要做相应的补救。如果当事人对合同无效有过错责任的,给对方造成了一定损失的,当然也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种损害赔偿责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缔约过失责任。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5)另外,需要注意,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也就是说,如果合同中约定了为解决产生的纠纷而选择到哪个法院起诉,或者选择某个仲裁机构等,即使合同无效,那么这个条款也是有效的,如果双方对解决办法无法协商达成一致,可以根据该条款进行解决。
某些法定情形时解除合同。但不论是哪种方式解除合同,都是相对于已经生效的合同而言的。
三、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一)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原物存在的,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种类物,可以用同一种类物返还。
(二)其他补救措施,包括请求修理、更换、重作、减价、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的措施。
(三)赔偿损失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范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确定:
1、协议解除合同的,当事人在协议中免除了对方损害赔偿责任的,协议生效后,不得再请求赔偿;
2、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扩大而没有采取的,应对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3、解除只向将来发生效力的,违约方应当赔偿另一方因违反合同受到的损失;解除溯及既往的,违约方应当支付受害方因订立合同、准备履行合同和因恢复原状而支出的费用;
4、损害赔偿额应当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拓展延伸
合同解除对合同有效性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首先,合同解除可以导致合同的终止,从而使合同关系消灭,合同也就失去了效力。其次,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可以就解除合同涉及的问题进行协商,达成新的协议,从而使合同关系得到恢复。因此,合同解除对合同有效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结语
这段话阐述了合同解除对合同有效性的影响以及合同无效的情形及其处理方式。同时,介绍了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包括恢复原状、其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的范围和方式。最后,提醒读者注意合同解除的相关法律规定,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1999-12-29) 第九条 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
合同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第八十七条、第九十六条第二款所列合同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9-04-24) 第十四条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9-04-24) 第一条 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人民法院能够确定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标的和数量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对合同欠缺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内容,当事人达不成协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等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