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返租被骗要报警处理,涉及金额在3000元至1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罪。商铺返租合同可撤销的情形包括重大误解、欺诈手段、第三方欺诈、胁迫手段、乘人之危和显失公平。民事欺诈和诈骗的区别在于主观目的、欺诈内容与手段、履行合同行为和对财物的处理方式。被骗钱要报警,如合同存在欺诈可请求撤销合同。
法律分析
一、因商铺返租被骗该怎么办?
被骗钱的应该报警处理,诈骗数额在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涉嫌诈骗罪。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商铺返租合同存在哪些情形属于可撤销合同?
1、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3、第三方实施欺诈,使合同的一方在上当受骗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而合同的另一方知道该欺诈行为的;
4、一方以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合同的;
5、一方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
6、显失公平的合同。
三、商铺返租民事欺诈和诈骗的区别有哪些?
1、主观目的不同。
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
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诈骗罪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或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
3、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不同。
诈骗中行为人根本无履行诚意,客观上不作履行合同的任何积极努力,或者是履行小部分而骗取大部分财物;而民事欺诈行为,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能够虽有可能无法完全履行,但能作各种努力。
4、对所获财物的处理方式不同。
诈骗中,行为人拿到对方当事人财物后,或携款潜逃,或是挥霍浪费,根本不想履行合同或将财物归还对方;而民事欺诈中,行为人在取得财物后,多用于购买生产资料,为履行合同创造条件。
商铺返租被骗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如果被对方骗钱,要第一时间报警,如果对方没有骗钱,是在签商铺租赁合同的过程中隐瞒了相关事实,这种以欺诈为手段签订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属于这种情况的承租人可以请求仲裁机构或者法院撤销合同。
结语
商铺返租存在被骗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受骗金额较大,建议及时报警处理,因为涉及诈骗罪的数额在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对于商铺返租合同存在可撤销的情形,包括基于重大误解、欺诈手段、第三方欺诈、胁迫手段、乘人之危以及显失公平等情况。民事欺诈和诈骗在主观目的、欺诈内容与手段、履行合同实际行为以及对所获财物的处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如果商铺返租发生欺诈行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报警或请求仲裁机构或法院撤销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章 电子商务经营者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一条 电子商务经营者按照约定向消费者收取押金的,应当明示押金退还的方式、程序,不得对押金退还设置不合理条件。消费者申请退还押金,符合押金退还条件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及时退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八条 电子商务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向消费者明示押金退还的方式、程序,对押金退还设置不合理条件,或者不及时退还押金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四章 租赁合同 第七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非因承租人原因致使租赁物无法使用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租赁物被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
(二)租赁物权属有争议;
(三)租赁物具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使用条件的强制性规定情形。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