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树的生存习性和屈原爱土爱乡的品格一样,橘树只适应于生长在南方的土地上。如果移植到淮北去,叶子虽然还像橘树的叶子,但它的果实和味道就变样变质了。橘树的这一特殊习性,在屈原心目中自然显得十分宝贵。因为屈原本是一个爱土爱乡的人,即使是遭谗被放,他仍旧舍不得离开这块土地。
于是,屈原找到了自己的品行和橘树的习性的共同点。他歌颂橘树,寄托了自己的爱国守志的情感。屈原笔下的橘树有这样的特点:首先是它外形美,有梗直的树干,树干还有纹理,有碧绿的叶,素白的花,黄金的果。而屈原正是一个重外美、更重内美的人。于是这橘树也就成了屈原自我形象的写照。
屈原描写橘树的特点
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楚辞灯》)的奇特境界。
从此以后,南国之橘便蕴含了志士仁人“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了。这一独特的贡献,仅属于屈原,所以宋刘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