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用在繁殖季节雄性之间争夺配偶时打架用的。鹿科的祖先没有犄角,都是靠獠牙打架争配偶的。獠牙经常会对头部造成致命伤,于是一些种类在头顶进化出隆起的骨质嵴以保护头部(类似今天的雌性麂子)——骨质嵴越高,越可能架住对方戳来的獠牙,于是原始的犄角诞生了。
雄性赤麂头骨,它有着巨大的獠牙和从头骨延伸出的发达角柄、两眼之间的骨质嵴。但只有一根杈的犄角不容易架住对方,对眼睛等关键部位的保护也不充分。于是犄角开始往侧面分叉,并逐渐变长,犄角的长度超过了獠牙,用獠牙再也戳不到对方的皮肉了。于是獠牙退化,犄角演化为现在鹿角的模样。
外形特征
麂属动物为中小型鹿类,最大体重不超过35公斤,雄兽有角,雌兽无角,只在相应部位微有突起。麂角的角基颇长,外有毛皮包裹。角尖向内向下弯曲,基本不分叉。
成年雄兽长角后,未见脱落换角报道。有额腺(黑麂除外)以及眶下腺,但没有附跖腺。头部被毛短而细,泪窝颇大,额骨两侧缘隆起成骨嵴,向后延伸至角基部。雄兽上颌犬齿呈獠牙状。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