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遗失物不属于原始取得,而是应返还给失主。如果遗失物无人认领,国家将取得所有权。无主物一般由国家取得所有权,但个别情况下可以归个人所有。在中国,拾得者应主动上交遗失物并进行公示,6个月内无人认领则归国家所有。失主发现自己的遗失物时,可以要求拾得者返还,费用由失主承担。这符合中国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
一、个人在拾得遗失物属于原始取得吗
不是,失物是在原物主不知情的情况下,也就是并非主动遗失的的东西,拾得者对遗失物取得,而以上规定如果遗失物确实无人认领的,应该由国家取得所有权,并不会是属于某一个人的。
拾得遗失物是原始取得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1、拾得遗失物取得。
遗失物是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偶然丧失占有之物。中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该法同时规定,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可见,依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拾得遗失物必须返还失主(权利人),确实无人认领的,应由国家取得所有权。然而,从世界民事立法的视角观察之,即可发现,关于拾得遗失物能够成为所有权取得的方法,存在罗马法的不能取得所有权主义和日尔曼法的取得所有权主义。近代以来的诸多民事立法,基本上继受了后者,即绝大多数国家的民事立法认为,遗拾物的拾得属于所有权原始取得方式之一,并且一般由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
2、无主物取得。
无主物是指没有所有人或所有人不明的财产,主要包括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财产。依中国《民法典》的规定,无主财产出现时,一般由国家取得所有权,死者生前是农村集体成员,如有无人继承或无人受遗赠的财产,也可由集体所有制组织取得所有权。当然,自然人、法人对于挖掘发现的埋藏物、隐藏物,如果能够证明属其所有,而且根据现行的法律、政策又可以归其所有的,应当予以保护。《民法典》也规定,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文物保护法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在我国相关的公民拾到遗物的应积极的上交,相关的失物进行公示,6日内如无人认领的,应归国家所有。相关的失物物主发现自身的遗物时,应要求这类拾到者进行返还,返还期间产生的费用失主进行承担,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
结语
根据以上规定,个人在拾得遗失物时并不具备原始取得权。根据中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如果无人认领,则归国家所有。而对于无主物,一般由国家取得所有权。因此,作为公民,我们应该积极上交拾得的遗失物,并在公示期内等待失主认领。如果失主发现自己的遗失物,可以要求拾得者进行返还,并承担相关费用。这是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做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一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