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写了什么“一封朝奏九重天”那个人嘛,中国古代文人多得是,韩愈能排第几?
韩愈能排第几,我也不知道。但古文运动的先驱,非他和柳宗元莫属,我还知道东坡先生对其评价甚高:“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四句话完整的概括出了韩退之一生的成就。
文起八代之衰,说的是当时社会上流行华而不实的骈文。骈文的特点是一个意思用了N多的典故,方便吟唱,但说半天说的还是那个事情,所以不方便说事儿。韩愈继承的是古文,直白、有逻辑有内涵的古文。并且广与人交,愿意教人做古文。比如张籍,李翊都在他门下学习……有人说他好为人师,觉得不爽。中国人的特点嘛,谁强看谁不习惯,如果你要说不是这样的,听听韩愈怎么说的吧: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原毁》
如果仅仅是古文成就的话,恐怕难得成为“文起八代之衰”,他在骈文,古诗,传记,悼文方面都是极有成就的。悼文呢,高中学过的《祭十二郎文》就是最经典的一篇。传记呢,看看《毛颖传》,他给毛笔写的传记。很有意思,很有内涵。
道济天下之溺,说的是他以儒家文化的继承者自居。他写了一篇《原道》,追述道的来源。这篇文章也成为韩愈的代表作。我境界不到,没办法,这个是真没看懂。
忠犯人主之怒,说的是他写了篇《论佛骨表》给当时想迎接佛骨回朝的皇帝,最后被贬到了潮州(当然,专家们说《论佛骨表》只是导火索),也就有了后来的《鳄鱼文》。上书的时候他刚被“平反”,恢复以前的官职,又被贬到了狗不拉屎的地方。韩愈啊,韩愈,你何苦呢?为忠乎?为勇乎?
勇夺三军之帅,说的是他去平反的事情。朝廷人马和镇州的叛军对峙不下,朝廷派了韩愈去安抚。韩愈深入镇州,对叛军一顿辩说,然后叛军就降了……当然,当时的情况不可能这么简单,但韩愈表现出的胆识与魄力实在让人折服,所以称作“勇夺三军之帅”。
韩愈就只有这些了么?读完韩愈除了知道这些之外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收获?有啊,当你知道他一贬再贬到了潮州,仍然做《鳄鱼文》来表示自己与恶势力抗争到底时,当你看到他仕途坎坷之时仍然写出“杲杲寒日生于东”时,或者当你纵观他一生,发现他一直坚持自己理想,不落流俗时,心中不由生发出一种敬佩之情。退之啊退之,你何以对生活常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又是什么支撑着你坚强地走完这坎坷的一生?
高中学过韩愈的很多诗文,并且这些诗文可算作韩愈的经典之作,比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祭十二郎文》,何以当时未有现在这般有感触?我想应该是对背景的了解吧。如果知道了韩愈年过半百,自己孤身一人迁往八千里外的潮州,只有他的侄孙韩湘在大雪中为他送行,应该能够理解他的绝望之情吧: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之后韩愈家人被赶出京城,女儿死在了驿站之中……知道了这样的背景,对于理解他饱满情感的诗歌也是一大帮助。
韩愈读完了,最合我心意的一篇文章是《送李愿归盘谷序》(虽然韩愈对这样的隐士赞扬有加,但他是不愿做隐士的,这才是韩愈嘛)。文说,“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又说,“起居无时,惟适之安”。我也愿跟着韩愈高歌,“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