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职场健康课太极养生
2024-04-11 23:44:03 责编:小OO
文档

8乘8健康绩效管理系统是通过职场膳食养生、运动养生、情态养生、起居养生、环境养生、中医养生、自然养生、智慧养生等8大养生体系64个课程模块400多学时的企业内训系列课程。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太极拳的养生要领

太极拳的养生要领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太极拳可养神、调气、健身,对于溃疡病、慢性胃肠病、气管炎、慢性肝炎、心血管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养生法。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养生要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要神静体松,以静御动。

  练太极拳时切忌精神和躯体肌肉的紧张,要始终保持神静,排除思想杂念,以使意识内守,全神贯注。形体放松,上要沉肩坠肘,下要松胯宽腰,以使经脉畅达,气血周流。

  二要全身协调,以腰为轴。

  练太极拳要求全身协调,浑然一体,以腰部的轴心运动为纲,做到定根于脚,发劲于腿,主宰于腰,形动于指,神注于眼,手动于外,气动于内,神为主帅,身为神使,做到手到、意到、气到,而眼神先至。

  三要呼吸均匀,气沉丹田。

  调息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呼吸以腹式自然呼吸为主,呼吸之深长均匀与动作之轻柔圆活相应。一般来说,吸气时,动作为合,气沉丹田,呼气时,动作为开,气发丹田。

  练习太极拳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每日早晚及傍晚均可进行。练习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每次练习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饱食及醉酒之后,也不宜立即练习。

  这是专家推荐给中老年人的最佳健身运动。

  这项由台湾医院复健部所做的太极拳健身研究,有90名50—64岁的中年人及76名65—80岁的老年人参与,分为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的对照组,其中太极拳组练习太极拳平均达五年以上。

  结果测量两组心肺耐力发现,有打拳习惯的中年男性,最大摄氧量较同龄者增加29%,女性则增加15%;而有打拳习惯的老年人,最大摄氧量也较同龄者多出18%至19%。

  由于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会随着年龄渐长而下降,经过持续追踪这些中老年人两年后,再度测量发现,有持续打太极拳习惯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减少量只有不运动者的一半,显示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护效果。

  而太极拳的好处还不只在维持心肺耐力,太极拳对增加身体柔软度及降低体脂率也有帮助。

  由于许多中老年人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部分高血压患者练习太极拳三至六个月后,血压平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

  而糖尿病患者练习打拳后,轻微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依靠饮食及运动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药,中度糖尿病患者平均用药量也可减少20%,这显示太极拳运动也有降血压、血糖效果。

  太极拳重意不重力,讲究身心合一。在锻炼时通过各种柔和动作,以一定的呼吸运动能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活动。同时,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用意识加以引导,起到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既有一般拳术活动肌肉筋骨的好处,又有调息养神的功效,所以特别受到老年人的喜爱。但在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

  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准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排除杂念,准备操拳。

  二、练拳时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意识来支配的,从而达到精神和肌肉两方面的锻炼。老年人在操拳时,最好能选择一个清静避风的环境,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以致失去锻炼的功效。同时,要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如年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识上想到了,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效果。

  三、练拳时尽可能做到柔、缓、松、轻相结合。

  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上的*,练拳时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学者,也要做到这一点,尤其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这个要领。

  四、练拳时应掌握深匀细长的呼吸。

  匀细深长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同时也能改进血液循环和内脏活动机能。由于这是一种与动作相结合的腹式运动,初学者可能感到有困难,应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拓展】太极拳基本技术

  基本姿势: 练习太极拳应该先重形后重意,力求姿势正确,并在连贯复杂的动作中处处保持正确的姿势,先求做到“形似”,然后向“神似”方面下功夫。只有遵循一定的规格要求,使身体各部分的姿势在整体动作中形成动力定型,即所谓“明规矩而守规矩”,才能“脱规矩而合规矩”,达到技术的规范化和自动化。太极拳对身体姿势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即“顶头悬”。太极拳练习时很讲究头部的端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合习处向上轻轻顶起,好象有根绳儿将头向上提悬似的。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在运动时即使头顶上放一碗水也不能使它酒出似的。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颈项竖直,下颏里收。过分地向上顶劲,紧收下颏,会导致颈项的`僵硬,动作便失去灵活。所以,顶颈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的基本技术。

  (2) 含胸拔背 :含胸是习略向内含虚,使习有舒宽的感觉。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能在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合和两助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膈活动加强。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含胸就势必拔背,拔背是在胸略向内涵虚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力和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凡是运用化劲的手法,都离不开含胸的辅助,而拔背则是为了有利于发发劲。

  (3)松腰敛臀: 太极拳要求含胸,又要求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腰部松沉,整个背部向下略呈浅度弧形,这样会使坐身或蹲身的姿势更加稳健。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敛臀是在含胸拔背和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内收,主要作用是在“气沉丹田”的要求下能使腹部充实团聚。敛臀时,可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使臀肌肉向外下方舒展,后然轻轻向前、向内收敛,像用臀把小腹托起来似的。

  (4) 圆裆松垮 :裆即会*分。头顶百会习的“虚灵顶劲”要与会阴习上下相应,这是保持身法端正、气血上下贯通的锻炼方法。裆要圆,又要实。两胯撑开,两膝微向里合,裆自然能圆,会阴处虚虚上提,裆自然会实,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敛,自然有一股裆产生出来。有了裆劲,下肢更加有力,从而桩步更加稳固。太极拳讲究“迈步如猫行”,要求步法轻灵稳固,两腿弯曲轮换支撑着身体进行活动。因此。髋关节必须放松,膝关节必须灵活,才能保证上体旋转自如,踢腿、换腿灵便。

  (5) 沉肩坠肘: 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使肩肘向下沉坠,这时两臀由于肩、肘的沉坠会有一种沉重的内劲的感觉。这就是上肢内在遒劲。这中遒劲,外似绵软,内实刚健,犹如“绵里裹针”。两肩除沉之外,还要有一些微微向前合抱的意思,这样能使习完全涵虚,使脊背成圆形。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微微向里的裹劲。这样的沉肩坠肘才能使劲力贯穿到上肢手臂。

  太极拳招式

  双手自然抱住肚脐下三寸小腹丹田,用意念想着丹田,入静,吐故纳新。

  2、太极推手

  身体稳如泰山,动作变化自如,控制对方的四肢,来留去送,收放自如。

  3、太极独立

  增强大脑神经的控制力,强化四肢肌肉,呼吸自然,心如止水。

  4、太极跌叉

  双腿打开与身体呈90°,立身中正,增强下肢的韧带力量,促进血液循环。

  5、太极控腿

  控制身体平衡,使四肢控制自如,收放自如。

  建议你,可以每天晚上回家练习一组姿势,早上提前10分钟起床重复一下。练习要量力而行,不要刻意去强调体式的标准度,要以身体舒服,稍微有一些紧张为度。

  练习太极的时候,需要穿着很舒服的衣服,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很大的衣服阻碍了你的练习,对于一开始学习太极拳的人来说,最好是跟专业的师傅学习一段时间。

  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练习太极拳,到底是方法更重要,还是苦练更重要,这是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古语“太极十年不出门”,太极拳需要勤学苦练,那么是否只是一味的苦练而不讲究方法呢,让我们一起看看文章吧。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拳种之一,其内涵博大精深,健身和以柔克刚的实战功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同时,太极拳难练也是被大家所公认的。过去有十年太极不出门的说法,说明太极拳比较吃功夫,比较难练,出功夫时间比较长。不少人知难而退,选择了柔道、跆拳道等见效快的健身方法。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学习太极拳有没有快速的方法?一般得到的答案是没有,必须下苦功。功夫、功夫需要下功夫,没有捷径可寻。

;

太极拳的养生要领

太极拳的养生要领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太极拳可养神、调气、健身,对于溃疡病、慢性胃肠病、气管炎、慢性肝炎、心血管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养生法。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养生要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要神静体松,以静御动。

  练太极拳时切忌精神和躯体肌肉的紧张,要始终保持神静,排除思想杂念,以使意识内守,全神贯注。形体放松,上要沉肩坠肘,下要松胯宽腰,以使经脉畅达,气血周流。

  二要全身协调,以腰为轴。

  练太极拳要求全身协调,浑然一体,以腰部的轴心运动为纲,做到定根于脚,发劲于腿,主宰于腰,形动于指,神注于眼,手动于外,气动于内,神为主帅,身为神使,做到手到、意到、气到,而眼神先至。

  三要呼吸均匀,气沉丹田。

  调息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呼吸以腹式自然呼吸为主,呼吸之深长均匀与动作之轻柔圆活相应。一般来说,吸气时,动作为合,气沉丹田,呼气时,动作为开,气发丹田。

  练习太极拳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每日早晚及傍晚均可进行。练习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每次练习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饱食及醉酒之后,也不宜立即练习。

  这是专家推荐给中老年人的最佳健身运动。

  这项由台湾医院复健部所做的太极拳健身研究,有90名50—64岁的中年人及76名65—80岁的老年人参与,分为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的对照组,其中太极拳组练习太极拳平均达五年以上。

  结果测量两组心肺耐力发现,有打拳习惯的中年男性,最大摄氧量较同龄者增加29%,女性则增加15%;而有打拳习惯的老年人,最大摄氧量也较同龄者多出18%至19%。

  由于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会随着年龄渐长而下降,经过持续追踪这些中老年人两年后,再度测量发现,有持续打太极拳习惯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减少量只有不运动者的一半,显示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护效果。

  而太极拳的好处还不只在维持心肺耐力,太极拳对增加身体柔软度及降低体脂率也有帮助。

  由于许多中老年人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部分高血压患者练习太极拳三至六个月后,血压平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

  而糖尿病患者练习打拳后,轻微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依靠饮食及运动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药,中度糖尿病患者平均用药量也可减少20%,这显示太极拳运动也有降血压、血糖效果。

  太极拳重意不重力,讲究身心合一。在锻炼时通过各种柔和动作,以一定的呼吸运动能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活动。同时,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用意识加以引导,起到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既有一般拳术活动肌肉筋骨的好处,又有调息养神的功效,所以特别受到老年人的喜爱。但在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

  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准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排除杂念,准备操拳。

  二、练拳时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意识来支配的,从而达到精神和肌肉两方面的锻炼。老年人在操拳时,最好能选择一个清静避风的环境,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以致失去锻炼的功效。同时,要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如年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识上想到了,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效果。

  三、练拳时尽可能做到柔、缓、松、轻相结合。

  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上的*,练拳时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学者,也要做到这一点,尤其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这个要领。

  四、练拳时应掌握深匀细长的呼吸。

  匀细深长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同时也能改进血液循环和内脏活动机能。由于这是一种与动作相结合的腹式运动,初学者可能感到有困难,应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拓展】太极拳基本技术

  基本姿势: 练习太极拳应该先重形后重意,力求姿势正确,并在连贯复杂的动作中处处保持正确的姿势,先求做到“形似”,然后向“神似”方面下功夫。只有遵循一定的规格要求,使身体各部分的姿势在整体动作中形成动力定型,即所谓“明规矩而守规矩”,才能“脱规矩而合规矩”,达到技术的规范化和自动化。太极拳对身体姿势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即“顶头悬”。太极拳练习时很讲究头部的端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合习处向上轻轻顶起,好象有根绳儿将头向上提悬似的。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在运动时即使头顶上放一碗水也不能使它酒出似的。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颈项竖直,下颏里收。过分地向上顶劲,紧收下颏,会导致颈项的`僵硬,动作便失去灵活。所以,顶颈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的基本技术。

  (2) 含胸拔背 :含胸是习略向内含虚,使习有舒宽的感觉。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能在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合和两助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膈活动加强。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含胸就势必拔背,拔背是在胸略向内涵虚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力和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凡是运用化劲的手法,都离不开含胸的辅助,而拔背则是为了有利于发发劲。

  (3)松腰敛臀: 太极拳要求含胸,又要求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腰部松沉,整个背部向下略呈浅度弧形,这样会使坐身或蹲身的姿势更加稳健。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敛臀是在含胸拔背和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内收,主要作用是在“气沉丹田”的要求下能使腹部充实团聚。敛臀时,可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使臀肌肉向外下方舒展,后然轻轻向前、向内收敛,像用臀把小腹托起来似的。

  (4) 圆裆松垮 :裆即会*分。头顶百会习的“虚灵顶劲”要与会阴习上下相应,这是保持身法端正、气血上下贯通的锻炼方法。裆要圆,又要实。两胯撑开,两膝微向里合,裆自然能圆,会阴处虚虚上提,裆自然会实,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敛,自然有一股裆产生出来。有了裆劲,下肢更加有力,从而桩步更加稳固。太极拳讲究“迈步如猫行”,要求步法轻灵稳固,两腿弯曲轮换支撑着身体进行活动。因此。髋关节必须放松,膝关节必须灵活,才能保证上体旋转自如,踢腿、换腿灵便。

  (5) 沉肩坠肘: 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使肩肘向下沉坠,这时两臀由于肩、肘的沉坠会有一种沉重的内劲的感觉。这就是上肢内在遒劲。这中遒劲,外似绵软,内实刚健,犹如“绵里裹针”。两肩除沉之外,还要有一些微微向前合抱的意思,这样能使习完全涵虚,使脊背成圆形。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微微向里的裹劲。这样的沉肩坠肘才能使劲力贯穿到上肢手臂。

  太极拳招式

  双手自然抱住肚脐下三寸小腹丹田,用意念想着丹田,入静,吐故纳新。

  2、太极推手

  身体稳如泰山,动作变化自如,控制对方的四肢,来留去送,收放自如。

  3、太极独立

  增强大脑神经的控制力,强化四肢肌肉,呼吸自然,心如止水。

  4、太极跌叉

  双腿打开与身体呈90°,立身中正,增强下肢的韧带力量,促进血液循环。

  5、太极控腿

  控制身体平衡,使四肢控制自如,收放自如。

  建议你,可以每天晚上回家练习一组姿势,早上提前10分钟起床重复一下。练习要量力而行,不要刻意去强调体式的标准度,要以身体舒服,稍微有一些紧张为度。

  练习太极的时候,需要穿着很舒服的衣服,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很大的衣服阻碍了你的练习,对于一开始学习太极拳的人来说,最好是跟专业的师傅学习一段时间。

  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练习太极拳,到底是方法更重要,还是苦练更重要,这是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古语“太极十年不出门”,太极拳需要勤学苦练,那么是否只是一味的苦练而不讲究方法呢,让我们一起看看文章吧。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拳种之一,其内涵博大精深,健身和以柔克刚的实战功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同时,太极拳难练也是被大家所公认的。过去有十年太极不出门的说法,说明太极拳比较吃功夫,比较难练,出功夫时间比较长。不少人知难而退,选择了柔道、跆拳道等见效快的健身方法。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学习太极拳有没有快速的方法?一般得到的答案是没有,必须下苦功。功夫、功夫需要下功夫,没有捷径可寻。

;

太极拳的养生要领

太极拳的养生要领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太极拳可养神、调气、健身,对于溃疡病、慢性胃肠病、气管炎、慢性肝炎、心血管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养生法。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养生要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要神静体松,以静御动。

  练太极拳时切忌精神和躯体肌肉的紧张,要始终保持神静,排除思想杂念,以使意识内守,全神贯注。形体放松,上要沉肩坠肘,下要松胯宽腰,以使经脉畅达,气血周流。

  二要全身协调,以腰为轴。

  练太极拳要求全身协调,浑然一体,以腰部的轴心运动为纲,做到定根于脚,发劲于腿,主宰于腰,形动于指,神注于眼,手动于外,气动于内,神为主帅,身为神使,做到手到、意到、气到,而眼神先至。

  三要呼吸均匀,气沉丹田。

  调息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呼吸以腹式自然呼吸为主,呼吸之深长均匀与动作之轻柔圆活相应。一般来说,吸气时,动作为合,气沉丹田,呼气时,动作为开,气发丹田。

  练习太极拳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每日早晚及傍晚均可进行。练习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每次练习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饱食及醉酒之后,也不宜立即练习。

  这是专家推荐给中老年人的最佳健身运动。

  这项由台湾医院复健部所做的太极拳健身研究,有90名50—64岁的中年人及76名65—80岁的老年人参与,分为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的对照组,其中太极拳组练习太极拳平均达五年以上。

  结果测量两组心肺耐力发现,有打拳习惯的中年男性,最大摄氧量较同龄者增加29%,女性则增加15%;而有打拳习惯的老年人,最大摄氧量也较同龄者多出18%至19%。

  由于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会随着年龄渐长而下降,经过持续追踪这些中老年人两年后,再度测量发现,有持续打太极拳习惯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减少量只有不运动者的一半,显示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护效果。

  而太极拳的好处还不只在维持心肺耐力,太极拳对增加身体柔软度及降低体脂率也有帮助。

  由于许多中老年人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部分高血压患者练习太极拳三至六个月后,血压平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

  而糖尿病患者练习打拳后,轻微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依靠饮食及运动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药,中度糖尿病患者平均用药量也可减少20%,这显示太极拳运动也有降血压、血糖效果。

  太极拳重意不重力,讲究身心合一。在锻炼时通过各种柔和动作,以一定的呼吸运动能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活动。同时,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用意识加以引导,起到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既有一般拳术活动肌肉筋骨的好处,又有调息养神的功效,所以特别受到老年人的喜爱。但在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

  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准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排除杂念,准备操拳。

  二、练拳时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意识来支配的,从而达到精神和肌肉两方面的锻炼。老年人在操拳时,最好能选择一个清静避风的环境,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以致失去锻炼的功效。同时,要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如年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识上想到了,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效果。

  三、练拳时尽可能做到柔、缓、松、轻相结合。

  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上的*,练拳时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学者,也要做到这一点,尤其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这个要领。

  四、练拳时应掌握深匀细长的呼吸。

  匀细深长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同时也能改进血液循环和内脏活动机能。由于这是一种与动作相结合的腹式运动,初学者可能感到有困难,应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拓展】太极拳基本技术

  基本姿势: 练习太极拳应该先重形后重意,力求姿势正确,并在连贯复杂的动作中处处保持正确的姿势,先求做到“形似”,然后向“神似”方面下功夫。只有遵循一定的规格要求,使身体各部分的姿势在整体动作中形成动力定型,即所谓“明规矩而守规矩”,才能“脱规矩而合规矩”,达到技术的规范化和自动化。太极拳对身体姿势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即“顶头悬”。太极拳练习时很讲究头部的端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合习处向上轻轻顶起,好象有根绳儿将头向上提悬似的。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在运动时即使头顶上放一碗水也不能使它酒出似的。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颈项竖直,下颏里收。过分地向上顶劲,紧收下颏,会导致颈项的`僵硬,动作便失去灵活。所以,顶颈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的基本技术。

  (2) 含胸拔背 :含胸是习略向内含虚,使习有舒宽的感觉。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能在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合和两助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膈活动加强。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含胸就势必拔背,拔背是在胸略向内涵虚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力和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凡是运用化劲的手法,都离不开含胸的辅助,而拔背则是为了有利于发发劲。

  (3)松腰敛臀: 太极拳要求含胸,又要求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腰部松沉,整个背部向下略呈浅度弧形,这样会使坐身或蹲身的姿势更加稳健。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敛臀是在含胸拔背和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内收,主要作用是在“气沉丹田”的要求下能使腹部充实团聚。敛臀时,可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使臀肌肉向外下方舒展,后然轻轻向前、向内收敛,像用臀把小腹托起来似的。

  (4) 圆裆松垮 :裆即会*分。头顶百会习的“虚灵顶劲”要与会阴习上下相应,这是保持身法端正、气血上下贯通的锻炼方法。裆要圆,又要实。两胯撑开,两膝微向里合,裆自然能圆,会阴处虚虚上提,裆自然会实,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敛,自然有一股裆产生出来。有了裆劲,下肢更加有力,从而桩步更加稳固。太极拳讲究“迈步如猫行”,要求步法轻灵稳固,两腿弯曲轮换支撑着身体进行活动。因此。髋关节必须放松,膝关节必须灵活,才能保证上体旋转自如,踢腿、换腿灵便。

  (5) 沉肩坠肘: 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使肩肘向下沉坠,这时两臀由于肩、肘的沉坠会有一种沉重的内劲的感觉。这就是上肢内在遒劲。这中遒劲,外似绵软,内实刚健,犹如“绵里裹针”。两肩除沉之外,还要有一些微微向前合抱的意思,这样能使习完全涵虚,使脊背成圆形。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微微向里的裹劲。这样的沉肩坠肘才能使劲力贯穿到上肢手臂。

  太极拳招式

  双手自然抱住肚脐下三寸小腹丹田,用意念想着丹田,入静,吐故纳新。

  2、太极推手

  身体稳如泰山,动作变化自如,控制对方的四肢,来留去送,收放自如。

  3、太极独立

  增强大脑神经的控制力,强化四肢肌肉,呼吸自然,心如止水。

  4、太极跌叉

  双腿打开与身体呈90°,立身中正,增强下肢的韧带力量,促进血液循环。

  5、太极控腿

  控制身体平衡,使四肢控制自如,收放自如。

  建议你,可以每天晚上回家练习一组姿势,早上提前10分钟起床重复一下。练习要量力而行,不要刻意去强调体式的标准度,要以身体舒服,稍微有一些紧张为度。

  练习太极的时候,需要穿着很舒服的衣服,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很大的衣服阻碍了你的练习,对于一开始学习太极拳的人来说,最好是跟专业的师傅学习一段时间。

  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练习太极拳,到底是方法更重要,还是苦练更重要,这是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古语“太极十年不出门”,太极拳需要勤学苦练,那么是否只是一味的苦练而不讲究方法呢,让我们一起看看文章吧。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拳种之一,其内涵博大精深,健身和以柔克刚的实战功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同时,太极拳难练也是被大家所公认的。过去有十年太极不出门的说法,说明太极拳比较吃功夫,比较难练,出功夫时间比较长。不少人知难而退,选择了柔道、跆拳道等见效快的健身方法。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学习太极拳有没有快速的方法?一般得到的答案是没有,必须下苦功。功夫、功夫需要下功夫,没有捷径可寻。

;

太极拳的养生要领

太极拳的养生要领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太极拳可养神、调气、健身,对于溃疡病、慢性胃肠病、气管炎、慢性肝炎、心血管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养生法。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养生要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要神静体松,以静御动。

  练太极拳时切忌精神和躯体肌肉的紧张,要始终保持神静,排除思想杂念,以使意识内守,全神贯注。形体放松,上要沉肩坠肘,下要松胯宽腰,以使经脉畅达,气血周流。

  二要全身协调,以腰为轴。

  练太极拳要求全身协调,浑然一体,以腰部的轴心运动为纲,做到定根于脚,发劲于腿,主宰于腰,形动于指,神注于眼,手动于外,气动于内,神为主帅,身为神使,做到手到、意到、气到,而眼神先至。

  三要呼吸均匀,气沉丹田。

  调息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呼吸以腹式自然呼吸为主,呼吸之深长均匀与动作之轻柔圆活相应。一般来说,吸气时,动作为合,气沉丹田,呼气时,动作为开,气发丹田。

  练习太极拳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每日早晚及傍晚均可进行。练习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每次练习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饱食及醉酒之后,也不宜立即练习。

  这是专家推荐给中老年人的最佳健身运动。

  这项由台湾医院复健部所做的太极拳健身研究,有90名50—64岁的中年人及76名65—80岁的老年人参与,分为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的对照组,其中太极拳组练习太极拳平均达五年以上。

  结果测量两组心肺耐力发现,有打拳习惯的中年男性,最大摄氧量较同龄者增加29%,女性则增加15%;而有打拳习惯的老年人,最大摄氧量也较同龄者多出18%至19%。

  由于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会随着年龄渐长而下降,经过持续追踪这些中老年人两年后,再度测量发现,有持续打太极拳习惯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减少量只有不运动者的一半,显示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护效果。

  而太极拳的好处还不只在维持心肺耐力,太极拳对增加身体柔软度及降低体脂率也有帮助。

  由于许多中老年人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部分高血压患者练习太极拳三至六个月后,血压平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

  而糖尿病患者练习打拳后,轻微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依靠饮食及运动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药,中度糖尿病患者平均用药量也可减少20%,这显示太极拳运动也有降血压、血糖效果。

  太极拳重意不重力,讲究身心合一。在锻炼时通过各种柔和动作,以一定的呼吸运动能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活动。同时,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用意识加以引导,起到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既有一般拳术活动肌肉筋骨的好处,又有调息养神的功效,所以特别受到老年人的喜爱。但在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

  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准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排除杂念,准备操拳。

  二、练拳时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意识来支配的,从而达到精神和肌肉两方面的锻炼。老年人在操拳时,最好能选择一个清静避风的环境,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以致失去锻炼的功效。同时,要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如年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识上想到了,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效果。

  三、练拳时尽可能做到柔、缓、松、轻相结合。

  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上的*,练拳时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学者,也要做到这一点,尤其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这个要领。

  四、练拳时应掌握深匀细长的呼吸。

  匀细深长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同时也能改进血液循环和内脏活动机能。由于这是一种与动作相结合的腹式运动,初学者可能感到有困难,应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拓展】太极拳基本技术

  基本姿势: 练习太极拳应该先重形后重意,力求姿势正确,并在连贯复杂的动作中处处保持正确的姿势,先求做到“形似”,然后向“神似”方面下功夫。只有遵循一定的规格要求,使身体各部分的姿势在整体动作中形成动力定型,即所谓“明规矩而守规矩”,才能“脱规矩而合规矩”,达到技术的规范化和自动化。太极拳对身体姿势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即“顶头悬”。太极拳练习时很讲究头部的端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合习处向上轻轻顶起,好象有根绳儿将头向上提悬似的。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在运动时即使头顶上放一碗水也不能使它酒出似的。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颈项竖直,下颏里收。过分地向上顶劲,紧收下颏,会导致颈项的`僵硬,动作便失去灵活。所以,顶颈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的基本技术。

  (2) 含胸拔背 :含胸是习略向内含虚,使习有舒宽的感觉。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能在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合和两助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膈活动加强。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含胸就势必拔背,拔背是在胸略向内涵虚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力和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凡是运用化劲的手法,都离不开含胸的辅助,而拔背则是为了有利于发发劲。

  (3)松腰敛臀: 太极拳要求含胸,又要求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腰部松沉,整个背部向下略呈浅度弧形,这样会使坐身或蹲身的姿势更加稳健。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敛臀是在含胸拔背和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内收,主要作用是在“气沉丹田”的要求下能使腹部充实团聚。敛臀时,可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使臀肌肉向外下方舒展,后然轻轻向前、向内收敛,像用臀把小腹托起来似的。

  (4) 圆裆松垮 :裆即会*分。头顶百会习的“虚灵顶劲”要与会阴习上下相应,这是保持身法端正、气血上下贯通的锻炼方法。裆要圆,又要实。两胯撑开,两膝微向里合,裆自然能圆,会阴处虚虚上提,裆自然会实,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敛,自然有一股裆产生出来。有了裆劲,下肢更加有力,从而桩步更加稳固。太极拳讲究“迈步如猫行”,要求步法轻灵稳固,两腿弯曲轮换支撑着身体进行活动。因此。髋关节必须放松,膝关节必须灵活,才能保证上体旋转自如,踢腿、换腿灵便。

  (5) 沉肩坠肘: 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使肩肘向下沉坠,这时两臀由于肩、肘的沉坠会有一种沉重的内劲的感觉。这就是上肢内在遒劲。这中遒劲,外似绵软,内实刚健,犹如“绵里裹针”。两肩除沉之外,还要有一些微微向前合抱的意思,这样能使习完全涵虚,使脊背成圆形。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微微向里的裹劲。这样的沉肩坠肘才能使劲力贯穿到上肢手臂。

  太极拳招式

  双手自然抱住肚脐下三寸小腹丹田,用意念想着丹田,入静,吐故纳新。

  2、太极推手

  身体稳如泰山,动作变化自如,控制对方的四肢,来留去送,收放自如。

  3、太极独立

  增强大脑神经的控制力,强化四肢肌肉,呼吸自然,心如止水。

  4、太极跌叉

  双腿打开与身体呈90°,立身中正,增强下肢的韧带力量,促进血液循环。

  5、太极控腿

  控制身体平衡,使四肢控制自如,收放自如。

  建议你,可以每天晚上回家练习一组姿势,早上提前10分钟起床重复一下。练习要量力而行,不要刻意去强调体式的标准度,要以身体舒服,稍微有一些紧张为度。

  练习太极的时候,需要穿着很舒服的衣服,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很大的衣服阻碍了你的练习,对于一开始学习太极拳的人来说,最好是跟专业的师傅学习一段时间。

  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练习太极拳,到底是方法更重要,还是苦练更重要,这是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古语“太极十年不出门”,太极拳需要勤学苦练,那么是否只是一味的苦练而不讲究方法呢,让我们一起看看文章吧。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拳种之一,其内涵博大精深,健身和以柔克刚的实战功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同时,太极拳难练也是被大家所公认的。过去有十年太极不出门的说法,说明太极拳比较吃功夫,比较难练,出功夫时间比较长。不少人知难而退,选择了柔道、跆拳道等见效快的健身方法。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学习太极拳有没有快速的方法?一般得到的答案是没有,必须下苦功。功夫、功夫需要下功夫,没有捷径可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