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交认筹金的注意事项
2023-10-10 17:36:53 责编:小OO
文档

楼盘认筹是骗局吗?

实际上,任何形式的认筹、内部认筹VIP排号等行为,都是房地产开发商在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之前的非法活动,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根据规定凡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发展商不得发布任何销售信息,严禁以认筹、内部认购内部登记等任何形式变相无证销售商品房,不得向购房者收取排号费、诚意金、认购费等任何含有预定款性质的费用。

交认筹金的注意事项:

1、陷阱一:搞认筹的楼盘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很多楼盘是在建设过程中就开始了认筹的,那个时候房子预售许可证估计还没有办下来呢。

2、陷阱二:取得认筹资格时,消费者都将被要求交纳一笔数额不菲的认筹诚意金。一般为数千、数万至几十万不等。尽管开发商均承诺,认筹诚意金可无条件无息退还。但有专家则认为,这实际是一种无偿占用消费者资金的融资方式。专家警告说:对于这些认筹诚意金,政府及其他机构并无任何监管措施。一旦项目出现问题,开发商卷款而逃,受损失的就是消费者本人了。

3、陷阱三:为何会有乐此不疲的排队现象呢?有知情者道出了其中的奥妙:一些开发商、代理商、炒房者就是要营造这种极端热闹的氛围,制造出楼盘供不应求的假象,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看到越是排队的人多,越觉得房子难买;越觉得房子难买,就越愿意排队。而那些尽管排了队,也交了认筹诚意金但后并未抽中选房权的消费者就越愿意出钱从炒家手中买到选房权、甚至再出更高的价格从炒家那里买房。

4、陷阱四:故意控制房号。不少开发商及代理商在认筹时,往往故意控制房屋销售的数量。专家警告说,这往往都是开发商或中介在当中做的手脚。

5、陷阱五:所谓的认筹一般都有折扣。一般的楼盘都会以折扣2至3个百分点等优惠方式吸引消费者前来认筹。不过,这种优惠其实完全是虚幻的。因为,在认筹阶段,开发商一般不会公布销售价格,如果认筹的人数超过预期,开发商将立即提价。如此一来,之前的所谓优惠无疑是空中楼阁。

按说新盘在取得预售资格前,开发商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认筹活动。可为了规避政策限制,有些开发商钻起了空子,借助网络平台组织团购,由第三方代收认筹金。业内人士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开发商可以人为制造房源紧张的假象,借此抬高房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市场处明确表示,如果发现此类违规行为将严厉查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