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劳资纠纷中的法院维权工作如何进行
2023-10-06 03:52:30 责编:小OO
文档

核心内容:由于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多、标的小、劳动者诉讼费用承担能力较弱,劳动者一方通常会委托一些不具备律师资格的法律人士担任自己的代理人参与仲裁及诉讼活动。有些代理人职业操守较低,对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监管机构,在利益面前,不少劳动争议案件出现了从事代理行为不规范、企图利用法院的司法权损害另一方当事人甚至是被代理人利益的情形。在劳资纠纷中,代理行为乱象丛生,常见的有如下情形:其一,当事人在从事委托代理行为时,为了方便,往往会签署多张空白委托书,这为代理人留下操作空间。而因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程序前置,在仲裁申请未获支持而申请人又放弃起诉时,代理人有时会利用申请人在仲裁程序留下的空白委托手续及仲裁申请书提起诉讼,企图在法院支持被代理人的诉讼请求时,私吞案款。其二,代理人在代替当事人领取案款之后逃逸。如果当事人选择委托外地无业人员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此种情形发生的几率就会很大。一旦发生,鉴于代理人在形式上拥有领取案款、调解、和解等代理权限,被代理人就只能选择起诉原代理人不当得利而无法再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其三,代理人代替当事人签署起诉状、委托书、上诉状等法律文书或者手续。根据法律规定,起诉状、上诉状等法律文书的落款必须是当事人本人签署,否则就不能视为当事人有真实的起诉或者上诉意图。有的当事人为图便利,让代理人代签起诉状等,一旦未能及时发现,在二审程序中原审案件就可能因为起诉状签名虚假问题而被发回重审,无谓的延误诉讼进程。其四,代理人大包大揽,给当事人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调高当事人胜诉预期,以此争揽案源。当事人一旦败诉,往往会将矛盾集中到承办法官身上,造成信访隐患。此外,还有部分代理人为获取案源而挑动当事人提起诉讼,人为增加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因素。其五,代理人实为律师,但是却以公民身份进行代理行为;或者代理人不是律师,却以律师身份蒙蔽当事人代理案件。前者是因为律师收取代理费用之后需缴纳税款以及上交律所提成,为得到全额代理费,这些律师便隐瞒真实身份,不给被代理人开具发票,一旦发生代理纠纷,则当事人的利益难以得到保护。后者常常是为了获得代理权限,代理人便虚构自己的律师身份,骗取当事人的信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