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已经考上教师编制一年,迟迟不发工资
2023-10-06 00:59:57 责编:小OO
文档

工资拖欠问题可向上级投诉解决。聘任教师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公职教师可向上级教育局投诉。仲裁是一种解决劳动纠纷的中立调解方式。劳动争议仲裁可解决劳动纠纷。

法律分析

属于拖欠工资,可向上级反映解决。

教师不发工资去当地劳动局或教育局投诉具体如下:

1、聘任制签劳动合同教师,可以去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去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

2、如果是公职教师,学校扣发、拖延教师的工资,可以到更高一级教育局投诉。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

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

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些特征,同时又有其特殊性。

拓展延伸

教师编制一年,工资迟迟未到手,如何维权?

如果您已经考上教师编制一年,但工资迟迟未到手,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维权。首先,与相关部门或学校的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工资发放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如果沟通无果,您可以咨询专业的劳动法律师,了解自己的权益和维权途径。其次,收集相关证据,如合同、工资单、通知等,以便在维权过程中提供支持。然后,根据劳动法规定的程序,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或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解决工资问题。最后,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考虑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权过程中,建议保持冷静、理性,合法合规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结语

针对拖欠工资问题,建议您采取以下措施维权。首先,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寻求解决。对于聘任制签劳动合同教师,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对于公职教师,学校扣发或拖延工资,可向更高一级教育局投诉。劳动争议仲裁是一种通过第三方调解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具有特殊性。在维权过程中,建议保持冷静、理性,并收集相关证据以支持自己的权益。如仲裁结果不满意,可考虑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修正):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实施 第三十条 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引导企业按照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鼓励和支持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企业特别是产教融合型企业与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对新招用职工、在岗职工和转岗职工进行学徒培训,或者与职业学校联合招收学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徒培养。有关企业可以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招收学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徒培养的,应当签订学徒培养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五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在招录(聘)过程中,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限定为男性或者规定男性优先;

(二)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进一步询问或者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

(三)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

(四)将限制结婚、生育或者婚姻、生育状况作为录(聘)用条件;

(五)其他以性别为由拒绝录(聘)用妇女或者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录(聘)用标准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修正):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实施 第二十七条 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对符合条件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按照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