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卖过期药品怎么样处罚?
2023-10-05 22:14:25 责编:小OO
文档

卖过期药品的处罚,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1、行为人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以及违法所得会被没收,同时会被处以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2、如果行为人的情节严重的,会被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又或者是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一、涉嫌生产销售劣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如下:

1、生产销售劣药罪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既包括国家对药品的管理制度,又包括公民的健康权利;

2、生产销售劣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4、生产销售劣药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能构成生产销售劣药罪。

二、生产和销售劣药罪立案标准有如下:

1、生产和销售劣药罪立案标准是必须生产销售假药的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个人或者单位,所涉及的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情形;

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尚未销售的情形;

3、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的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但是已经销售了假冒伪劣产品所涉及的金额在乘以三倍后,和并没有销售的伪劣产品相加,这两个的金额总额合计超过十五万元的情形。

所谓过期药品就是有效期内未被使用,存在潜在质量问题的药品。药监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52.4%的家庭设有家庭小药箱。但是,高达73.6%的家庭却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条件,更有至少八成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过期药品的习惯 [2]  。

九成被调查者有将过期药品随意丢弃的经历,而这一问题在农村则更为严重;部分人表示担心过期药物重新流入市场,会将包装拆除进行丢弃,或者将药物冲入下水道;也有个别年长的会将药物卖给“高价收药”的药贩子。

过期药品的危害

过期药品不仅本身没有价值,而且会产生许多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  :

1.引发用药 安全问题药品过期后,不仅可能失去原有的治疗作用,而且还可能因为内在质量等发生改变,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果人们使用了过期药品,轻则可能贻误治疗时机,引起其它的健康损害,重则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超过有效期的药品属于劣药,是禁止生产和销售的。而一些不法分子低价回收过期药品,改换包装后通过非法渠道销售到偏远地区的医院、药店及一些无证诊所,继而再次流入消费者手中,严重危害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引发环境污染问题 过期药品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一方面,直接丢弃过期药品可能污染环境。有关调查显示,多数人对过期药品与普通生活垃圾同等对待,丢弃前不做任何处理。药物中的成分散落到环境中容易造成污染,并且一些特殊性质的药物,如强致敏性、挥发性药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过期药品销毁也可能污染环境。由于专业的环保销毁设施和服务费用较高,目前有关部门、单位和消费者对过期药品的销毁往往是在垃圾场露天焚烧,这势必对环境造成危害。

3.引发资源浪费问题 无论对于国家还是普通消费者,医疗费用支出的数目都不可小视,方方面面都在设法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大量的过期药品不仅没有使用价值,而且还需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其进行处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四十九条 禁止生产、销售劣药。

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一)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二)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三)超过有效期的;

(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五)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六)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第七十四条:生产、销售劣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或者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八条生产、销售假药,或者生产、销售劣药且情节严重的,对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没收违法行为发生期间自本单位所获收入,并处所获收入百分之三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终身禁止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

对生产者专门用于生产假药、劣药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生产设备予以没收。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