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最新医疗器械过期处罚规定
2023-10-05 22:12:00 责编:小OO
文档

过期医疗器械的使用行为应根据器械的使用记录和存放情况来认定,但大多数医疗机构缺乏使用记录,执法存在障碍。如果医疗机构未妥善处理过期器械,没有设置区别、警示标志等措施,可能导致误用和医疗安全隐患。对于使用过期医疗器械的行为,应采取停止经营、没收违法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的措施。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可处以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分析

如果没有使用该过期医疗器械的话:没收涉案过期医疗器械并罚款。认定是否“使用”过期医疗器械的行为,第一应查找医疗器械的使用记录,即狭义上的使用行为。然而,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的大部分医疗器械均无使用记录,这对执法造成了很多障碍。第二,应认定医疗器械的存放位置。如果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过期后,并未将过期医疗器械与合格的其他器械区别对待,未设置过期不合格产品区域,未设置警示标志。极易造成过期医疗器械的误拿误用,造成医疗安全隐患。但过期医疗器械的放置区域设置了警示标志或者已被集中放置,有专人保管,有过期登记记录,则履行了医疗器械的存储、查验等职责,则不应认定使用医疗器械的行为。如果使用的话: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拓展延伸

医疗器械合规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法规解读

医疗器械合规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合规管理能够确保医疗器械在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合规管理包括合法注册、质量控制、标签标识、广告宣传等方面,旨在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风险和事故发生。相关法规对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有详细规定,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等。合规管理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和风险控制措施,同时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只有确保医疗器械合规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结语

医疗器械合规管理至关重要。对于未使用过期医疗器械的行为,应查找使用记录并区分存放位置。然而,许多医疗机构缺乏使用记录,给执法带来困难。若医疗机构未妥善处理过期医疗器械,易导致误用和医疗安全隐患。但若有警示标志、专人保管和过期登记记录,则履行了存储职责,不应认定为使用行为。对于使用过期医疗器械的行为,应依法责令停止经营,并处罚款或没收违法所得。医疗器械合规管理能确保患者安全和权益,需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质量体系,并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只有确保合规管理,才能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法律依据

《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医疗机构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的,或者从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购进医疗器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衍生问题:

未取得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注册证书进行生产的怎么处罚?

未取得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注册证书进行生产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