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企业如何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
2023-10-06 06:25:18 责编:小OO
文档

一、明确保密对象。

不同的企业和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所持的商业秘密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首先明确保密对象。当商业秘密具有企业无形资产和员工个人劳动成果双重性质时,例如广告公司策划人员的创意工作、IT公司技术人员完成的编程、数据库等,应当特别注意明确其性质属于个人著作权还是公司商业秘密。

二、确定保密主体。

在保密岗位、技术岗位工作的员工是两大保密主体。此外,其他员工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获悉公司的商业秘密时,也应该列为保密主体;掌握了商业秘密的员工家属、朋友,也应该履行保守商业秘密的同等义务。在用人单位授权、司法调查或用于个人学习研究等特殊情况下使用商业秘密的,可不视为违约。

三、约定保密义务期限。

保守公司商业秘密的义务,并不因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而免除,但由于商业秘密存在过期、被公开或被淘汰的情况,因此应该约定保密义务的期限。

四、规范竞业限制、脱密期保护等特殊行为。

参照原劳动部《关于企业员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竞业限制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3年。用人单位还必须支付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一般不得少于该员工离开企业前最后一个年度从该企业获得的报酬总额的三分之二。

约定脱密期的适用对象一般只限于掌握企业重要商业秘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用人单位可采取调换岗位、变更劳动合同内容等措施,对有关人员做脱密处理。但在时间上,应当参照《关于企业员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等规定,一般不得超过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6个月。

对于同一保密对象与保密主体,竞业限制与脱密期不能同时约定。

五、违约及其法律责任。

商业秘密被侵犯,应视不同情况,分别向不同部门起诉,寻求司法保护: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于商业秘密纠纷属民事纠纷,也可由当事人进行协商解决。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