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离职和公司签订保密协议还能在同行业工作吗?
2023-10-06 06:22:36 责编:小OO
文档

违反保密协议可能产生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保密协议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商业秘密达成的合意,违反协议应承担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规,劳动者违反保密事项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时,应支付赔偿费用。

法律分析

"违反保密协议可能产生三种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违反保密协议首先要承担的是民事责任。保密协议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而达成的合意,合法的保密协议受到法律的保护,当事人应当认真履行,不得违反。如当事人未履行保密协议规定的义务,不论是否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实际损失,都是对保密协议的违反,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而违约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一种。根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赔偿办法》第五条的规定赔偿:“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规定支付用人单位赔偿费用。”"

拓展延伸

离职后签订保密协议,是否会限制在同行业工作的自由?

离职后签订的保密协议可能会对在同行业工作的自由产生一定限制。保密协议的目的是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防止其被竞争对手获取。协议中通常规定了离职员工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在同行业从事类似工作或与公司竞争的活动。这样的限制是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和竞争优势。然而,具体限制的范围和时限会因协议的具体内容而异。如果违反保密协议,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和赔偿责任。因此,在离职前应仔细阅读并理解保密协议的条款,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保密协议对于保护公司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具有重要意义,违反协议将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离职后签订的保密协议可能限制在同行业工作的自由。协议规定了离职员工在一定期限内不得从事类似工作或与公司竞争的活动,以维护公司利益和竞争优势。违反保密协议可能导致法律诉讼和赔偿责任,因此,在离职前应仔细阅读并咨询专业律师,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2021修正);第六章 科学技术人员 第六十二条 科学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选择工作单位、竞聘相应的岗位,取得相应的职务或者职称。

科学技术人员应当信守工作承诺,履行岗位责任,完成职务或者职称相应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七章 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第五十九条 监察机关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后,应当遵守脱密期管理规定,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不得泄露相关秘密。

监察人员辞职、退休三年内,不得从事与监察和司法工作相关联且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职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2021修正);第六章 科学技术人员 第六十三条 国家实行科学技术人员分类评价制度,对从事不同科学技术活动的人员实行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导向,合理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设置评价周期,形成有利于科学技术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科学技术人员创新活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