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教唆未遂判什么罪?
2023-10-13 08:49:21 责编:小采
文档

首先,什么是教唆犯还有什么是教唆罪呢?教唆犯指的就是故意去唆使他人去犯罪的犯罪分子,教唆罪就是这个教唆犯所犯的罪,我国的《刑法》的第二十九条的就规定了教唆犯,这还是一个重难点的问题,其实教唆犯的本质呢是他本人而并不是说亲自实行犯罪的行为的,而是故意的教唆他人从而使他人产生了一个犯罪的意图又或者是强化了他人的这个犯罪意图,并且促使了他人实施了该犯罪的行为。那么这个犯了教唆罪的人的特征其实就是能用一个独立性与从属性来相统一的表述:因为教唆犯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的,所以只要是他实施了一个唆使了他人的去犯罪的行为了,那么就是属于犯罪的行为从而就构成了犯罪,而不论他人是不是接受了或者是说不是实施了,所以这个属性是看得出对教唆犯的定性是在某个程度上是要依赖于这个被教唆者的,而且构成的这个历时还要看教唆的具体的内容,而不是说笼统地去定性成教唆罪,而是不是既遂就要看这个被教唆的人是实施了该教唆的罪是到达了一个什么程度。整体的来说,对于这个教唆犯必须要注意到这么几点:首先教唆的这个对象一定是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

其次还要上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不然就不是教唆犯,而是间接正犯的问题了。并不是所有的去教唆的他人去犯罪的行为都是属于一个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的,因为刑法分则规定了把这个教唆他人去实施某种特定的犯罪的事情规定成独立的犯罪时,那么对教唆的人不能够以他所教唆的罪来定,而是应该按照该分则规则的具体规定来定罪来处罚的,不适用总则的关于这个教唆犯的规定的。那么,什么是教唆未遂呢?所谓的这个教唆未遂,按照我们《刑法》的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指的是这个被教唆的人他没有去犯被教唆去犯的罪,具体的情况就包括了:

(1)、被教唆的人是没有接受这个教唆的犯罪意图的,也可能是那时候就根本就没有去接受,也有可能是那时候接受了但是过后又打消了这个犯罪的念头的。

(2)、被教唆的人在当时是接受了这个教唆犯的去犯某种罪的教唆的,但是实际上被教唆犯所犯下的却不是教唆犯教唆他去犯的罪。

(3)、教唆犯在对这个被教唆人进行的教唆的时候,被教唆的人是已经先有了实施这种犯罪的意图的,那么被教唆的人实施的犯罪并不是愿望这个教唆犯的教唆而引起的。所以说,若是被教唆的人接受了这么一个教唆的罪后,但是最后实施的教唆罪,是没有成功的,那么这种情况下被教唆的人也可能是犯罪的一个预备,或者未遂又或者是中止,但是教唆的人是还是属于一个教唆既遂,只是并不是犯罪既遂。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

【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