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死缓限制减刑是否有效?
2023-10-10 00:39:10 责编:小OO
文档

死缓限制减刑指重大刑事案件判定死缓后,减刑也需服满一定期限。根据刑法规定,减刑后实际刑期有最低限制,如有期徒刑减刑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一半,无期徒刑不得少于13年,死缓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不得少于25年。限制减刑并非不可减刑,而是有一定限制。

法律分析

死缓限制减刑是指在重大刑事案件判定为死缓时,若后期有减刑,也必须服满一定期限。

所以限制减刑不是说不可以减刑,而是表示只能减刑一定的时间,不可无限制减刑。

根据《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拓展延伸

评估死刑缓期执行政策对犯罪率的影响

评估死刑缓期执行政策对犯罪率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目前,关于死刑缓期执行政策对犯罪率的影响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研究结果。一些研究表明,死刑缓期执行政策能够起到威慑作用,减少犯罪率。这是因为死刑作为一种严厉的刑罚,可能会让潜在的罪犯望而却步。然而,也有研究认为,死刑缓期执行政策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犯罪率。他们认为,犯罪行为往往与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等)更为密切相关。因此,在评估死刑缓期执行政策对犯罪率的影响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结语

限制减刑并不意味着完全禁止减刑,而是要求减刑有一定的限制期限。根据刑法规定,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一定期限。对于死缓限制减刑政策对犯罪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存在不同观点。有研究显示,死缓限制减刑能够起到威慑作用,减少犯罪率;然而,也有研究认为,犯罪行为与其他因素更为密切相关。因此,评估该政策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五十一条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三百零一条 在审理过程中,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动投案或者被抓获的,人民法院应当终止审理。

没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财产确有错误的,应当予以返还、赔偿。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