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犯罪既遂、未遂还是中止
2023-10-10 03:02:11 责编:小OO
文档

某日,谢某与洪某等4人将小学生钟某绑架,然后打电话给钟某的父亲,索要人民币30万元,存入其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上。两天后他们未领取到赎金,觉得无法勒索到钱,便将钟送至路边村庄释放,并给了他10元钱。钟被群众发现后送回家中。在审理本案中,对被告人释放被绑架受害人的行为能否认定为犯罪中止,有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被告人的行为属犯罪既遂。其理由是:1.绑架勒索犯罪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出于勒索钱财的目的,实施了绑架他人的行为,控制了人质即为既遂;2.绑架勒索犯罪是目的犯,勒索财物是目的,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有犯意即可;3.绑架罪所侵犯的最主要的是公民人身权利,绑架行为已实施终结,即应视为既遂。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的行为属犯罪未遂。其理由是:1.本案被告人虽完成了绑架人质的行为,但其勒索财物的目的没有达到,即犯罪未得逞;2.被告人犯罪未得逞,是由于被绑架人的父亲未将钱存入被告人的银行账户上,属于犯罪意志以外的原因,由此使被告人放弃实行犯罪。笔者认为被告人所处的犯罪状态是犯罪中止。其理由是:1.从时间性来看,绑架罪是一种典型的持续性犯罪,通过绑架人质的手段达到勒索钱财的预期目的。本案被告人虽已实施绑架人质勒索财物的行为,但该行为仍处于一种持续状态之中,即被告人实现其犯罪意图的整体行为未完成,符合犯罪中止时间性的特征;2.从自动性来看,被告人完全不明白其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否已被侦察机关监控,事实上在人质释放前侦察机关没有对他们采取侦查措施,被告人完全可以继续实施这一行为。在此情况下,不管是慑于法律的威严还是由于良心发现而释放人质,被告人完全是出于自愿,主动地放弃了继续实施犯罪行为;3.从有效性来看,被告人将人质送至路边村庄,留了路费,应视为被告人真诚悔悟,有效地中止了对被绑架者与被勒索者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的侵害;4.从彻底性来看,被告人决定释放人质后,不仅将人质放回,而且未对被勒索者继续实施勒索行为。由此可见,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完全符合刑法所规定的犯罪中止的4个特征,应认定为犯罪中止。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