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劳动仲裁文书代写文书
2023-10-15 19:43:30 责编:小OO
文档

1、要写明申请方、被申请方的基本情况,如:姓名(企业一方除写企业名称外,还要写法定代表人)、性别、出生年月、民族、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单位地址、家庭地址、电话等。

2、写明申请事项。也就是你想主张的事项。比如,支付拖欠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等。

3、写明事实和理由,应叙述双方发生劳动争议的时间、地点、原因、事件、方式、手段和后果等,特别是要把引发双方发生劳动争议的关键性事实客观地交代清楚。还有何时入职、做什么工作、约定工资。应叙述的全面而又简洁。

4、然后写结束语和呈文对象。“特向贵委提出申请,请求依法裁决”、“此致×××县(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

5、最后落款,即申请人姓名和日期,并且手写签名按上手印。

一、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申请书如何书写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申请书的内容包含以下:

1、申请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工作单位,职业,住址,联系电话。被申请人:单位名称(要写全称),地址,联系电话。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职务。

2、申请事项:

(1)请求对医院医疗过错进行鉴定;

(2)请求对申请人伤残等级进行鉴定;

(3)请求对申请人继续治疗康复所需费用进行鉴定。

3、事实和理由:写明事实经过及要求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理由,可分两段写,第一段写事实,第二段写明理由。

二、被告是公司诉状怎么写

如果是刑事诉讼,那么这个起诉状就不用受害人考虑,因为检察院会撰写起诉状。

要是提起的是民事诉讼,那么起诉状的内容基本跟一般起诉状相同,只是注意在被告栏写清楚单位的基本信息和法定代表人,在事实和理由部分着重叙述清楚单位应负的责任。

诉讼中被告一方是单位的,撰写起诉书的时候你还是要注意下面几点:

1、原告人和被告人。要分别写明当事人双方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籍贯、工作单位、职业、家庭住址、电话、邮政编码。如果是机关、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就要写明单位名称的全称、所在地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与职务。

2、监护人。原告人和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或精神病患者时,要写明监护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职业、同原(被)告人关系、住址等。

3、委托代理人。委托律师时要注明律师的姓名、性别、单位和职务;委托其他人则要注明姓名、性别、单位、职务和住址。

4、案由。即民事纠纷的性质,如追索欠债。返还财物、损坏赔偿、离婚、遗产继承、追索抚养费和教育费、名誉权纠纷、肖像权纠纷等。

5、事实与理由。即纠纷的来龙去脉、发生纠纷的原因和责任、解决纠纷的过程和纠纷的现状,有哪些人证和物证能够证实自己的陈述符合客观事实以及有关政策、法律的规定等。

6、诉讼请求。即要求法院解决的问题,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