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实际控制人认定标准是什么?
2023-10-01 22:57:09 责编:小OO
文档

私募基金管理人实际控制人认定标准

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系统对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标准,不同于《公司法》以及证监会在IPO等证券业务中掌握的标准。

2016年9月8日,中基协发布《关于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上线运行相关安排的说明》,“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以下简称“新登记备案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目前,新登记备案系统与原“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并行运行。运行成熟后,将进行整体升级,中基协将另行通知整体升级时间。

新登记备案系统上线的同时,中基协公布了《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操作手册》(以下简称操作手册),依据该手册并结合新系统的实际操作,有诸多重要问题值得重视、学习,本文分析实际控制人认定标准。

一、实际控制人的一般认定标准

《公司法》第二百零六条第三项规定:“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

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2015修订)》第三十五条规定:“实际控制人应披露到最终的国有控股主体或自然人为止”。

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5修订)》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实际控制人应当披露到自然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或者股东之间达成某种协议或安排的其他机构或自然人,包括以信托方式形成实际控制的情况。”

据此,关于实际控制人的认定,在《公司法》下证监会体系内的证券业务中,通常认为:

1、实际控制人与控股股东是不同的两个主体,即实际控制人通常不是自然人;

2、IPO等证券业务中,实际控制人一般需要层层核查,披露至最终的国有控股主体或自然人;年报披露时,实际控制人一般层层核查至自然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实践中,证券业务存在将实际控制人核查至自然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习惯。

二、“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对私募管理人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标准

“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在系统内提示“实际控制人核查至自然人、国有控股企业或集体企业”。针对此项标准,律师在为管理人登记出具法律意见时经常碰到的困扰是:

1、实际控制人可否是公司股东;

2、当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或孙公司设立私募管理人时,是否有必要继续穿透核查。

三、新系统对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标准

新系统操作手册第“1.3”条明确:“实际控制人指控股股东或能够实际支配企业行为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新系统内进行操作时,实际控制人部分系统提示“认定实际控制人应一直追溯到最后的自然人、国资控股企业或集体企业、上市公司、受国外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境外机构”。

因此,关于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新系统回应并明确了实务中非常关心两个问题:

1、实际控制人可以是控股股东。结合对“追溯”的提示,当管理人的控股股东是国有性质时,认定控股股东为实际控制人即可。

2、“追溯”标准为追溯至自然人、国资控股企业或集体企业、上市公司、受国外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境外机构,即对国资控股企业、上市公司、受国外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境外机构无需继续穿透核查。

四、私募管理人实际控制人标准的划定逻辑

结合“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和新系统对实际控制人认定的标准说明与演变看,因不涉及同业竞争的禁止等问题,私募管理人实际控制人认定更侧重风险把控;对于已经受监管部门严格监管、资信较好、道德风险较低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可以不继续穿透核查。这种实质重于形式的尺度标准,更符合实践需求,具有更强的合理性。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