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信用卡逾期移交经侦大队怎样处理?
2023-10-01 22:54:27 责编:小OO
文档

表明自己的良好态度,争取最大限度的进行协商!如果被经侦带走,那么在谈判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去进行诉说,千万不要夸大其词,因为如果你一旦保证或者作出承诺没有完成,那么后面就会非常麻烦,很难处理。

一、信用卡逾期怎样办?

1、信用卡逾期快速补救

如果遇到逾期,应该立即拨打银行服务电话,说明并非恶意欠款,及时补交欠款。

一般情况下,银行都会有3天的宽限日期,卡友一旦发现自己信用卡逾期,请一定立即处理,避免留下不良记录。

2、有不良记录应该处理

如果卡友已经在银行留下了不良记录,在补交欠款和说明情况后,不要着急销卡,一旦销卡就无法再更新个人信用记录,那么不良记录将会一直记录在银行内,造成严重后果。

正确的做法是继续使用这张信用卡,最低2年内,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基本就不会对个人房贷、贷款、信用卡申请等业务造成影响了。

目前,我国信用记录的保留年限是5年。

实际使用中,不要抱希望于信用卡逾期补救或不良记录消除,还是踏踏实实的理性用卡。养成良好的刷卡和还款习惯、及时还款,不逾期是保证良好的信用记录的基础。

二、恶意透支信用卡的后果

(一)我国法律规定,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二)判断恶意透支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持卡人为合法的持卡人。如果是盗用、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则构成盗用、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而不构成恶意透支行为。

2、持卡人是故意不还款。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透支人在透支前已明确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归还,但仍持卡消费或提现的行为。或者是有能力偿还的但在消费或提现后根本不想还的行为。是一种主观意识上的不愿意行为。对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推定过程中一定要分别这种行为是主观上的恶意不归还,还是因为有合理的客观因素导致行为人不能归还的。这是区分恶意透支与善意透支的关键。

3、恶意透支包括超过规定透支额度的透支、超过规定期限的透支以及经过催收仍然不还款三种情况。其中透支额度是指各发卡银行规定的持卡人可使用的个人信用担保短期贷款数额。对于透支的持卡人各发卡银行可以根据还款期限进行催收,如果持卡人未经银行催收而自动归还的或者催收后及时归还的,不以犯罪处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六条第一款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第八条 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