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民间借款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2023-09-30 15:34:48 责编:小OO
文档

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规定:定期还款应在3年内诉讼,逾期则丧失权利;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中断诉讼时效,重新计算3年;不定期还款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但最长20年保护期;明确拒绝还款的不定期借贷适用3年诉讼时效;超时借贷可通过协议或签章重新确认债权债务关系。

法律分析

(一)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3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二)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中断,从收到欠款条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诉讼时效(3年)。

(三)对于不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也就是没有写明还款日期的民间借贷,不受诉讼时效规定的限制,但是受最长20年保护期的限制。

(四)对于不定期的民间借贷,如果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的(当然由借款人举证证明其已经明确表示不予还款),则从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之日起适用3年的诉讼时效期间。

(五)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民间借贷,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或者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章,就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

拓展延伸

民间借款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及适用条件

民间借款诉讼时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借款人或债权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主张其权益。根据我国《债权法》的规定,民间借款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即自借款债权发生之日起计算,3年后逾期未主张权益则无法通过诉讼追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具体情况,时效期限可能会有例外。例如,如果债务人承认债务、债权人提起诉讼或债权人与债务人签订了书面的债权确认文件,时效期限将会重新计算。此外,如果借款合同中有特殊约定,也可能会对时效期限产生影响。因此,在借款过程中,借款人和债权人都应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维护自身权益。

结语

民间借款的诉讼时效对于定期还款的借贷为3年,逾期则丧失请求法院保护的权利;对于不定期还款的借贷不受时效规定限制,但受最长20年保护期限制。需要注意,若债务人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诉讼时效会中断并重新计算。对于超过时效期间的借贷,当事人双方达成还款协议或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章,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在借款过程中,借款人和债权人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合理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九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为合同成立:

(一)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

(二)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等形式支付的,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

(三)以票据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

(四)出借人将特定资金账户支配权授权给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对该账户实际支配权时;

(五)出借人以与借款人约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并实际履行完成时。

第十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二)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六)违背公序良俗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