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抢劫罪是如何构成及怎么量刑
2023-09-30 04:52:20 责编:小OO
文档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从犯罪构成特征来看,抢劫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其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即不仅侵犯财产所有权,同时也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护人或者持有人当场使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迫使其立即交出财物或者将财物劫走的行为。

对抢劫罪的量刑,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外,该条文中还列举了八个加重情形,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抢银行会如何判刑

抢银行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抢劫银行首先构成抢劫罪,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抢劫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抢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这种当场对被害人身体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是抢劫罪的本质特征。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抢劫罪的主体。

抢劫罪构成要件主要是行为方式,具体如下:

1、暴力方法,暴力的程度要求足以压制对方反抗;

2、胁迫方法。

胁迫是指,以恶害相通告,使对方产生恐惧心理。恐惧心理的程度要求是足以使对方不敢反抗。

二、抢银行判多少年

抢银行判多少年,需要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决定:

1、情节轻微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具体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

二、抢劫罪加重情节包括以下:

1、入户抢劫的;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7、持枪抢劫的;

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总之,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抢劫罪的主体。如果行为人只抢回自己被骗走或者赌博输的财物,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在抢劫罪中还存在着数罪并罚的情况,实际认定比较困难。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一条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第六十二条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第六十三条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第六十四条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