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敲诈勒索罪可以使用暴力吗
2023-09-30 10:50:58 责编:小OO
文档

从刑法解释的周延性来看,敲诈勒索罪的手段行为应当包含轻微暴力。

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是常见的自然犯。台湾地区刑法规定中,将类似抢劫罪的“强盗罪”理解为是基本规定,将类似于敲诈勒索罪的“恐吓罪”理解为补充规定,二者是一种补充关系。从取得财物的时间来看,抢劫罪不存在事后取得财物的情况,而敲诈勒索罪可以是事后取得财物,也可以是当场取得财物。

一、抢劫罪上诉状怎么写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男,1988年5月5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无业,住河南省*******,现羁押于郑州市第一看守所。

上诉人因涉嫌抢劫罪一案,不服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2011)金少刑初字第67号刑事判决书,现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请求撤销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2011)金少刑初字第67号刑事判决书对上诉人的判决,依法予以改判。

上诉理由:

1、上诉人***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其涉嫌的罪名应为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与抢劫罪在主观上虽然都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但是在犯罪客观方面的区别是区分两罪的关键,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使被害人处于不知或不能反抗的状态,从而当场取得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则是通过对被害人实施威胁和要挟的方法,对被害人精神上施加压力令其感到恐惧,从而被迫交出财物。特别是两罪在表现方式上,使用的暴力程度不同,抢劫罪的暴力表现为对人身和财产的双重威胁;敲诈勒索罪中,行为人对被害人当场实施暴力或当场实施暴力相威胁,其目的不在于对被害人造成人身伤害,而在于使被害人内心产生恐惧心理,这样的暴力是敲诈勒索罪中要挟手段的强化,而非抢劫罪的暴力。

2、本案一审判决上诉人构成抢劫罪,证据不足。

本案中,一审法院认定,上诉人及其他被告人对被害人持刀威胁刘文江,并对其进行殴打,该认定仅有被害人的陈述,没有其他物证等证据相佐证,被告人供述中,只有魏**提到打了被害人耳光,因此一审法院认定上诉人构成抢劫罪的实施暴力部分并无相关证据予以证明。根据法律规定,仅凭被害人陈述和被告人的供述而没有其他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不能对上诉人以抢劫罪定罪量刑。

综上所述,上诉人的行为不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本罪,从犯罪客体及犯罪客观方面仔细区分可以明确,上诉人应涉嫌敲诈勒索罪,一审法院判决上诉人构成抢劫罪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依法应当予以改判。请求二审法院查明事实,撤销原判,对上诉人正确的定罪、量刑,以维护上诉人的合法权益。

二、如何区分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是两个不同的罪名,无法条竞合关系。法条竞合,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有包容关系的具体犯罪条文,依法只适用其中一个法条定罪量刑的情况。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成立要件有以下这些: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敲诈勒索罪实施威胁的对象和取得财物的对象是同一个;而绑架罪实施威胁绑架的对象和取得财物的对象是分别不同的人。敲诈勒索罪威胁的内容如系暴力,行为人声称是将来实施;而绑架暴力内容的威胁,则是当时、当场已经实施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