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合同诈骗罪主观故意如何认定,有哪些相关的认定办法
2023-10-02 08:10:22 责编:小OO
文档

1、合同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便成了重要的问题。而非法占有的故意是人的一种主观思维活动,他人无法直接获知。那么,该如何认定行为人主观上非法占有的目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客观行为来探究行为人

2、主观的故意:根据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的手段,来判断其主观上非法占有的故意。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意隐瞒事实真相,夸大自己的经济实力,进行虚假宣传,掩盖其主体资格或资信情况,或者使用虚假的单位或者个人信息,那么行为人签订这种合同,目的是骗人财物,通常情况下凭此就可以认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根据行为人的实际履行能力来判断其主观上非法占有的故意。行为人故意夸大自己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行为人无实际履行合同的能力,仅以履行部分合同为诱饵等手段,一般可以推定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根据行为人的履约情况来判断其主观上非法占有的故意。利用合同行骗者,在取得对方当事人货物、货款、预付款、定金或保证金之后不是用于履行合同,而是用于炒股、还债、挥霍、实施违法犯罪或者逃匿,导致上述款、物不能归还,就可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或为了应付对方当事人索取债务,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又与其他人签订合同筹措资金,以后次骗签合同所获得货物、货款、预付款、定金或者保证金归还前次欠款的,这种行为实质上不是一种真实的履行行为,应认定合同诈骗罪。也有行为人故意先部分履行合同,对被害人施以小利,以履行小额合同为诱饵,骗取对方当事人信任,最终达到诈骗数额较大钱物的目的,以迷惑被害人或者企图以此摆脱罪责。根据合同资金的流向来判断其主观上非法占有的故意。合同资金是否被随意使用和处置,也是判断行为人主观上非法占有故意的重要依据。查清合同资金使用去向锁定其使用时间,可以看出行为人主观上非法占有的主动性和迫切性。根据行为人违约后的表现,来判断其主观上非法占有的故意。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人,由于他们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或者根本就不打算履行或者完全履行合同的义务,在纠纷发生后。大多采用携财潜逃等方式进行逃避,使对方无法挽回自己的损失。因此,从行为人违约后的态度,也可推定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的目的。综上所述,在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上,要结合全案的事实、证据,作出具体分析,并相应地考虑行为人的反证,以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