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兰公中医养生
2024-03-01 00:09:42 责编:小OO
文档

安兰电脑茶的图片颜色分红色和蓝色两种,安兰团队号133连上2974连上1556。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的认识

楼主你好!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

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简述 所谓 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

”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 *** 、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

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

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宝。

编辑本段历史古代中医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

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

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

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

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

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

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

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

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

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

唐 *** 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

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

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

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

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

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现代中医 1、西方医学进入 1568年澳门区主教卡内罗在澳门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所西医教会医院,从此西医来华就未曾间断,但那时他们的主要活动只是在澳门、广州一带,而且大多是传教士医生,主要工作是传教,行医是接近民众获得良好印象的传教辅助方式。

现代医学进入中国时,奎宁等一些中国原来没有的药物丰富了治病手段。

但是,当时西方西学是相对落后的。

那是西方西学也自觉地把自己的医术作为针对中医病症所进行的补充治疗。

他们所使用的汉文概念大都直接取自中医学。

如感冒、伤风等。

晚清进士唐容川,认为中医比西医高明,但西医也有所长,“西医初出,未尽周详;中医沿讹,率多差谬”,所以应该“不存疆域异同之见,但求折中归于一是”,这是他著名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的基本主张。

甲午战争之后,中医丁福保和海归西医颜福庆创办的两个医学团体“中国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

那时,医学会内部并不强分中西门户,因为医学会的宗旨是博采各种医理,改良医学。

丁福保主持的中国医学会其章程中明确说:“研究中西医药学,交换知识,振兴医学。

”引进西医的目的依然体现了改良主义的主张。

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现在医学的冲击 辛亥后,再次重新制定,1912年,北洋 *** 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这针对的只是西医,因为只有西医有专科学校,而中医是师徒传习的。

因为条例中完全没有涉及中医,各地中医以为,“是可忍,孰不可忍”。

扬州中西医学研究会创始人袁桂生首先公开批评北洋 *** 的医学教育,并指责清末民初两次制订学制都以日本为蓝本,日本早在明治维新就已推行废除中医的,不列中医的意图无非是效法日本。

这就是近代医史上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此后,废除中医与捍卫中医的问题一直存在至今。

可见,现代医学冲击中医行为开始于家的治国方略。

在此背后,是西医学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成果,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医学科学。

3、中西医结合 新中国成立后, *** 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指示。

这从表面上看,依然是下的医学发展。

背后的原因是,中医学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冲击下,并没有真正失去市场。

中医学对众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成为其存在的疗效基础。

中医学完整的体系,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这成为中医学存在的文化基础,或者说因为中医文化的存在。

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临床上中西医技术的同时使用。

因此,聂文涛先生认为,这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结合,还为实现理论上的结合。

4、中医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界众多科技工作者都在尝试用现代科学来理解中医学。

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们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努力。

影响了一代学者。

比如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

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

编辑本段理论基础 中医具有深度的养生思想。

其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

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其二,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

什么是阴呢?阴就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阳呢?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

身体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

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养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延长生命、预防衰老和拥有健康。

《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首起问题就是关系功能衰退和寿命的问题:“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神农本草经》则不断提出“不老”的概念。

聂文涛在《求索神农智慧》一书中指出: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经验积累,而是大量先哲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进行的探索。

《道德经》上曾经讲到,那些善于养生的人们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伤害。

他们知道如何通过正确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从而获得健康,也会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长久。

当人们能够远离病痛,自然就能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编辑本段因素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

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

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

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

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会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

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

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

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 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

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

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希望我能够帮到你! 呵呵~

有哪些中医养生秘方?

现在很多人都注重养生,养生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运动养生的,有食疗养生的,还有一些吃中药养生的方法。那你们知道中医理论上有提到哪些看似很微小,但却起到很大的养生功效的方法吗估计应该很多人会忽略我们身边的小细节,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中医养生的小秘方。
1、中医养生秘方
小秘方之一每天早晨洗脸时,记得顺便将冷水轻轻吸入鼻腔进行清洗。大收获:一举两得——既刺激了鼻腔又打扫了卫生。鼻腔经过这样的每日一练,渐渐习惯了低温,再有冷空气入侵,也就见怪不怪,不会动不动就感冒了。
小秘方之二在洗漱室抬眼就能看见的地方挂上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每天刷牙前先想像一下自己就在那画里面。大收获:也许你正站在白云缭绕的山顶向下俯视,也许你正坐在一家时髦的露天咖啡馆里喝咖啡。让自己冥想几分钟,体内压力荷尔蒙的水平顿时会下降很多。
小秘方之三在头脑中酝酿一句能对你产生积极和强烈共鸣的名言警句,每天出发上班前,在头脑中将这句话回放5分钟。大收获:这会使你的心绪更积极向上,以更好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小秘方之四如果你坐公共汽车上班,当别人看报纸时,不要错过做骨盆肌运动的机会。将收缩的动作专注在尿道上,持续重复着一缩一放的频率。你放心,你的举动绝不会有人察觉。大收获:每天坚持做5分钟这样的运动,盆骨肌肉会呈现较为紧绷的状态,还能防止老年性尿失禁。
小秘方之五到了办公室,深呼吸一下后,用手指尖顺着头发的方向用力在头部循环梳理一下头发。大收获:梳理头皮可清除你头部的紧张感,让头脑有清醒感,更好地投入工作。
小秘方之六塞车时,别光顾着抱怨交通的糟糕状况,来进行呼吸放松吧。集中丹田(小腹)位置,做4:7:8呼吸法——先呼气,再以鼻吸气,默数4下,闭气7下,再用口呼气,带出"咻"声,默数8下。大收获:只要你坚持经常偷闲片刻做这样的呼吸运动,就会发现你浮躁的心灵平静了,如果你失眠,肯定失眠的症状也会得到改善。
今天介绍的养生方都非常简单,但却能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因此,如果你也想健康一辈子,那就要认真学习和使用这些中医秘方了。专家提示,平时多注意养护身体,那体质自然会越来越好。
2、中医减肥法
第一、和胃消脂法
形体肥胖,大多由于甘肥太过,油脂粘腻先壅于胃,往往脘腹饱胀,嗳腐吞酸,口味秽浊,舌苔腻。及早用山楂、大麦芽、莱菔子等药以和胃助消化,甚为应手。本草书对这些药早已有消除脂垢的记载。传统有焦三仙、保和丸等方,尤以中医儿科作为常用药物。市售之山楂果、山楂糕、山楂包香甜可口,可随身携带,服用方便。鲜莱菔生吃、炒吃均甚清口,可算是降脂减肥最简便的食物疗法。
第二、宽胸化痰法
中医文献有"肥人多痰"的论点,这种痰显然是指肥胖之痰浊,也就是脂肪过多。临床所见肥胖之人,动则气短、胸闷,甚则头晕、呕吐、恶心,舌苔滑腻。有的人痰火重,性情急躁,易于发脾气、恼怒,以致血压高,头胀脑鸣而痛,睡眠不安,舌苔黄腻,大便干结。多发心、脑血管病变。遇上这些病证,选用宽胸化痰法最为合适。常用药物如:瓜蒌,古称栝楼,为宽胸化痰主要药,市售之瓜蒌包即用此一味制成,可降血脂,尤善治冠心病。瓜蒌仁还有润肠作用,对痰火内结,大便不畅者尤适用之。薤白即小蒜,临床常与瓜蒌配合同用,即汉代名医张仲景用治胸痹心痛的栝楼薤白汤,千百年来沿用不替。枳实、枳壳俱能宽胸化痰,配陈皮、半夏即为温胆汤法,常用治肥胖痰湿重,惊悸、失眠等症。半夏能化痰和胃止呕,与陈皮配合,为二陈汤的主药。传统作为化痰湿的主要方剂。临床通治各种痰证,不论呕吐痰涎,或是咳嗽痰多、眩晕、惊悸等症每多用之。查阅方书,实由温胆汤蜕化而来。陈皮即橘皮,气味芳香,既可和中理气,又能化痰降脂。市售之陈皮梅、橙皮条等,确甚可口,亦为食疗降脂之佳品。
第三、利尿渗湿法
中医学认为:湿盛生痰,水湿代谢失常易与血液相混,清浊不分,血脂升高。采用利尿渗湿法降脂减肥是一种最平稳的方法。有一病人患肥胖型高血压,嘱其天天吃冬瓜粥,一日三餐不要间断。本草文献云:冬瓜有利水作用,并有"瘦人忌"的记载。该患者吃冬瓜粥以后,每天小便增多,日5~6次。一个月以后,体重减轻5千克,血压也平稳,感到很高兴。冬瓜子与冬瓜皮俱可煎汤常服。正好废物利用。泽泻为利尿渗湿的常用药,近人研究也有降脂作用。茶树根、玉米须都有利尿之功,俱可作降脂药用。
减肥欲速则不达,女人想要减肥成功,不要只是依靠太多的抽脂之类的快速方法。什么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减肥也不例外。中医减肥经过中华民族的文化沉淀,还是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的,可以询问多一点的中医减肥的方法。希望你能够减肥成功。

有哪些中医养生秘方?

现在很多人都注重养生,养生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运动养生的,有食疗养生的,还有一些吃中药养生的方法。那你们知道中医理论上有提到哪些看似很微小,但却起到很大的养生功效的方法吗估计应该很多人会忽略我们身边的小细节,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中医养生的小秘方。
1、中医养生秘方
小秘方之一每天早晨洗脸时,记得顺便将冷水轻轻吸入鼻腔进行清洗。大收获:一举两得——既刺激了鼻腔又打扫了卫生。鼻腔经过这样的每日一练,渐渐习惯了低温,再有冷空气入侵,也就见怪不怪,不会动不动就感冒了。
小秘方之二在洗漱室抬眼就能看见的地方挂上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每天刷牙前先想像一下自己就在那画里面。大收获:也许你正站在白云缭绕的山顶向下俯视,也许你正坐在一家时髦的露天咖啡馆里喝咖啡。让自己冥想几分钟,体内压力荷尔蒙的水平顿时会下降很多。
小秘方之三在头脑中酝酿一句能对你产生积极和强烈共鸣的名言警句,每天出发上班前,在头脑中将这句话回放5分钟。大收获:这会使你的心绪更积极向上,以更好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小秘方之四如果你坐公共汽车上班,当别人看报纸时,不要错过做骨盆肌运动的机会。将收缩的动作专注在尿道上,持续重复着一缩一放的频率。你放心,你的举动绝不会有人察觉。大收获:每天坚持做5分钟这样的运动,盆骨肌肉会呈现较为紧绷的状态,还能防止老年性尿失禁。
小秘方之五到了办公室,深呼吸一下后,用手指尖顺着头发的方向用力在头部循环梳理一下头发。大收获:梳理头皮可清除你头部的紧张感,让头脑有清醒感,更好地投入工作。
小秘方之六塞车时,别光顾着抱怨交通的糟糕状况,来进行呼吸放松吧。集中丹田(小腹)位置,做4:7:8呼吸法——先呼气,再以鼻吸气,默数4下,闭气7下,再用口呼气,带出"咻"声,默数8下。大收获:只要你坚持经常偷闲片刻做这样的呼吸运动,就会发现你浮躁的心灵平静了,如果你失眠,肯定失眠的症状也会得到改善。
今天介绍的养生方都非常简单,但却能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因此,如果你也想健康一辈子,那就要认真学习和使用这些中医秘方了。专家提示,平时多注意养护身体,那体质自然会越来越好。
2、中医减肥法
第一、和胃消脂法
形体肥胖,大多由于甘肥太过,油脂粘腻先壅于胃,往往脘腹饱胀,嗳腐吞酸,口味秽浊,舌苔腻。及早用山楂、大麦芽、莱菔子等药以和胃助消化,甚为应手。本草书对这些药早已有消除脂垢的记载。传统有焦三仙、保和丸等方,尤以中医儿科作为常用药物。市售之山楂果、山楂糕、山楂包香甜可口,可随身携带,服用方便。鲜莱菔生吃、炒吃均甚清口,可算是降脂减肥最简便的食物疗法。
第二、宽胸化痰法
中医文献有"肥人多痰"的论点,这种痰显然是指肥胖之痰浊,也就是脂肪过多。临床所见肥胖之人,动则气短、胸闷,甚则头晕、呕吐、恶心,舌苔滑腻。有的人痰火重,性情急躁,易于发脾气、恼怒,以致血压高,头胀脑鸣而痛,睡眠不安,舌苔黄腻,大便干结。多发心、脑血管病变。遇上这些病证,选用宽胸化痰法最为合适。常用药物如:瓜蒌,古称栝楼,为宽胸化痰主要药,市售之瓜蒌包即用此一味制成,可降血脂,尤善治冠心病。瓜蒌仁还有润肠作用,对痰火内结,大便不畅者尤适用之。薤白即小蒜,临床常与瓜蒌配合同用,即汉代名医张仲景用治胸痹心痛的栝楼薤白汤,千百年来沿用不替。枳实、枳壳俱能宽胸化痰,配陈皮、半夏即为温胆汤法,常用治肥胖痰湿重,惊悸、失眠等症。半夏能化痰和胃止呕,与陈皮配合,为二陈汤的主药。传统作为化痰湿的主要方剂。临床通治各种痰证,不论呕吐痰涎,或是咳嗽痰多、眩晕、惊悸等症每多用之。查阅方书,实由温胆汤蜕化而来。陈皮即橘皮,气味芳香,既可和中理气,又能化痰降脂。市售之陈皮梅、橙皮条等,确甚可口,亦为食疗降脂之佳品。
第三、利尿渗湿法
中医学认为:湿盛生痰,水湿代谢失常易与血液相混,清浊不分,血脂升高。采用利尿渗湿法降脂减肥是一种最平稳的方法。有一病人患肥胖型高血压,嘱其天天吃冬瓜粥,一日三餐不要间断。本草文献云:冬瓜有利水作用,并有"瘦人忌"的记载。该患者吃冬瓜粥以后,每天小便增多,日5~6次。一个月以后,体重减轻5千克,血压也平稳,感到很高兴。冬瓜子与冬瓜皮俱可煎汤常服。正好废物利用。泽泻为利尿渗湿的常用药,近人研究也有降脂作用。茶树根、玉米须都有利尿之功,俱可作降脂药用。
减肥欲速则不达,女人想要减肥成功,不要只是依靠太多的抽脂之类的快速方法。什么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减肥也不例外。中医减肥经过中华民族的文化沉淀,还是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的,可以询问多一点的中医减肥的方法。希望你能够减肥成功。

如何开展中医养生保健

1、吃粽子

粽子中含有红豆,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粽子中含有红枣,红枣能补益脾胃和补中益气。粽子总会用到芦苇叶,红枣能补益脾胃和补中益气。所以对於脾胃虚弱和肠胃不佳的人士,如消化不良、经常吐泻或便秘人士都有好处,多吃红枣能改善肠胃功能。此外,红枣又能补气血,对於中气不足及气血亏损人士特别有帮助,能减少平日气促气喘的情况,又能针对肌肉无力等症状,增加体力。

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且不说其中的配料,仅就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开。对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传统称为“胃寒”的人来说,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

粽子不宜作为一餐当中的惟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如果多吃些蔬菜来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会有这么强的饥饿反应。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可帮助吞咽和消化,同时,在吃粽子时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最好是凉拌菜,这样可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而维生素本身就是一种消化酶,可促进粽子的消化。

2、挂香囊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家长可以将香囊放在孩子的衣兜里或枕边,对于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功能。夏天气温高,很多人经常觉得没胃口,也可在身边放个香囊。因为香囊里中药的香气被人体吸收以后,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能够增强食欲。

由于香囊中的药物有通窍的作用,孕妇要慎用。另外要保持香囊的干燥,注意防水、防潮。若香囊接触皮肤处出现红疹、瘙痒等现象,请立即取下香囊,可挂于室内空气流通处。

3、喝雄黄酒

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制备雄黄酒的方法很简单,用于*饮用的,则取微量经过水飞处理的雄黄细粉,现行药典规定内服用量为0.05克~0.1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再将上层带有微红*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15毫升左右。

4、赛龙舟、洗龙湫水

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划船运动对“坐”班族更有益。双桨同时划的动作,可以使身体的双侧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划船运动中的后拉、前推、摇桨等动作,对上半身的肌肉是非常好的锻炼,提高了肌肉质量,以及协同工作能力。

划船运动过程中一般都会有腰腹的前后俯仰动作,这能很好地锻炼腰腹部肌肉,减少腹部脂肪的效果也很明显;对改善腰肌劳损、肌肉僵硬,以及椎间盘等健康问题,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5、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6、煮大蒜

疏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大蒜的味道那也是众人皆知,吃完大蒜敢开口说话的人没几个。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大蒜被称为人类的“健康卫士”。大蒜中含有约0.2%的挥发油,其中的主要成分大蒜辣素具有杀菌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大蒜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保护肝脏、调节血糖,保护心血管,抗高血脂和动脉硬化,抗血小板凝集。营养学专家发现,大蒜提取液有抗肿瘤的作用,建议每日生吃大蒜3—5克。

7、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中医认为,鸡、鸭、鹅蛋药性不同,人们最好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鸡蛋性平,适合大多数人吃,尤其是营养不良时吃鸡蛋可恢复体力。但蛋白不易消化,老年人和肠胃不好的要少吃。鸭蛋性凉,长痘、上火时吃可以清热解毒。体质寒凉、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鹅蛋性温,中医认为可补中益气,老年人、体虚的人可吃鹅蛋补身。

8、吃“五黄”

端午节里为何要吃“五黄”?专家说,这是江南一带的习俗,*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尊贵的颜色,五月麦熟,也是丰收景象,带有吉祥意味;雄黄之黄,克杀邪毒,也有驱除五月气候中邪气的作用。所以说,吃“五黄”的目的是驱邪毒、求吉祥。

端午节最大的风俗就是吃,古代南京和苏州、常州、杭州都吃‘五黄’,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这就是‘五黄’。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除了“五黄”以外,南京还有“五毒”的说法,专家说:“端午节是五月五日,五月是独月,五日是独日,在独月独日那是‘毒气’冲天,所以端午这天要注意防五毒,‘五毒’是毒蛇、蜈蚣、蜘蛛、壁虎、癞*。而南京还有一道菜叫‘炒五毒’,到底是哪五样菜呢?‘炒五毒’即是银鱼、虾米、茭菜、韭菜和黑豆腐干放在一起炒,是端午节要吃的”。

中医教你如何进行养生保健最好

一、背部的保健特区

中医 养生 专家指出,后背正中的脊柱是人体督脉的所经之地,脊柱两旁的太阳膀胱经络与五脏六腑联系甚为密切,经常予以激发疏通,有益于气息运动,血脉流通,滋养全身器官。现代医学发现,人体背部皮下还蕴藏着大量免疫细胞,如患了感冒或中暑后,“擦背”和“刮痧”等就是激活背部免疫细胞的好办法。

二、腋窝的保健特区

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它的健身奥秘之处,就在于受刺激后会使*笑,这被专家称为“腋窝运动”。刺激此处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结,能使各器官都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获得养分和氧气的交换,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部都受益匪浅。

三、脚部的保健特区

脚底穴位很多,约有70多个,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科学家还认为,人的脚底有成千上万个神经未梢,与大脑和心脏密切联系,与人体各部脏器均有相关,所以将脚称作人的“第二心脏”,可见脚的保健的重要。经常弯弯脚趾、经常散步、踩鹅卵石、热水泡脚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远端血推向心脏和全身,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健身益寿的功效。除了经常运动,保持脚部血液畅通、关节灵活外,还要注意冬天别冻着,夏天别捂着,脚上生了“鸡眼”、“脚垫”等,亦不可小视,要及时清除。

四、前胸的保健特区

科学家 研究 发现,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肽物质,能监视体内变异细胞,并毫不留情地将其消灭,故有强大的抗癌作用。同时,又有抗感染的功能和抗病能力,对延缓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只要每天坚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上自颈部下至心窝部)100~200次,就能刺激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五、脊柱的保健特区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人老首先是脊柱先老。脊柱是人体两条直行的经脉中督脉的行经之地,经常按摩脊柱,可促进经络的疏通,滋养全身器官而健身。日本一家杂志报道,锻炼脊柱可防治100多种疾病。脊柱是人体的中心轴,如能常做太极旋转,会产生很强的生物电能,给脏腑和全身输送,补充能量,而且使人对病毒的侵袭有很强的免疫力,即使对脑血管意外、老年痴呆症、中风瘫痪、神经官能症、糖尿病等也有防治作用。

六、脐部的保健特区

肚脐又名气舍,是真气的贮存之处,被养生学家视为保健“要塞”。肚脐为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定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作用。中医常用药物敷贴或针灸、热熨肚脐治病,如用珍珠粉、丹参粉调敷该穴,能治失眠;用砂仁、枳实敷之,可治消化不良;用檀香、细辛粉调酒敷之,可缓解心绞痛。经常按摩肚脐,尚有预防和治疗中风的作用,能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人体24小时使用手册

1∶00 人体进入浅睡阶段,易醒。此时头脑较清楚,熬夜者想睡反而睡不着。

2∶00 绝大多数器官处于一天中工作最慢的状态,肝脏却在紧张工作,生血气为人体排毒。

3∶00 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肌肉完全放松。

4∶00 “黎明前的黑暗”时刻,老年人最易发生意外。血压处于一天中最低值,糖尿病病人易出现低血糖,心脑血管患者易发生心梗等。

5∶00 阳气逐渐升华,精神状态饱满。

6∶00 血压开始升高,心跳逐渐加快。高血压患者得吃降压药了。

7∶00 人体免疫力最强。吃完早饭,营养逐渐被人体吸收。

8∶00 各项生理激素分泌旺盛,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9∶00 适合打针、手术、做体检等。此时人体气血活跃,大脑皮层兴奋,痛感降低。

10∶00 工作效率最高。

10∶00-11∶00属于人体的第一个黄金时段。心脏充分发挥其功能,精力充沛,不会感到疲劳。

12∶00 紧张工作一上午后,需要休息。

12∶00-13∶00是最佳"子午觉"时间。不宜疲劳作战,最好躺着休息半小时至一小时。

14∶00 反应迟钝。易有昏昏欲睡之感,人体应激能力降低。

15∶00 午饭营养吸收后逐渐被输送到全身,工作能力开始恢复。

15∶00-17∶00为人体第二个黄金时段。最适宜开会、公关、接待重要客人。

16∶00 血糖开始升高,有虚火者此时表现明显。阳虚、肺结核等患者的脸部最红。

17∶00 工作效率达到午后时间的最高值,也适宜进行体育锻炼。

18∶00 人体敏感度下降,痛觉随之再度降低。

19∶00 最易发生争吵。此时是人体血压波动的晚高峰,人们的情绪最不稳定。

20∶00 人体进入第三个黄金阶段。记忆力最强,大脑反应异常迅速。

20∶00-21∶00适合做作业、阅读、创作、锻炼等。

22∶00 适合梳洗。呼吸开始减慢,体温逐渐下降。最好在十点半泡脚后上床,能很快入睡。

23∶00 阳气微弱,人体功能下降,开始逐渐进入深度睡眠,一天的疲劳开始缓解。

24∶00 气血处于一天中的最低值,除了休息,不宜进行任何活动。

中医教你儿童如何进行养生保健

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养

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

(二)起居调摄

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婴幼儿衣者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养

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二)起居调摄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三)运动保健

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三、儿童饮食宜忌

1.大便干结: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

2.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3.食欲不振:宜进食扁豆、莲子、山楂等;忌食寒凉、煎炸、甜腻食品。

中医养生之男子养生保健的七大方法

1、先来10个俯卧撑“运动是迅速、有效的减压阀。它会让你的身体误以为你已经摆脱了压力。”专家说,“运动可以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将皮质醇运送至肾脏、然后排泄出身体。”压力大的时候可以做10个俯卧撑缓解紧张的神经,如果做俯卧撑不现实,简单的四肢伸展和散步也能帮助皮质醇代谢。专家在研究中证实,每周散步3次、每次18分钟就可以迅速降低15%的皮质醇激素分泌水平。

2、慢慢吃,浅浅尝专家说,在高压环境下人很容易用大吃大喝缓解紧张情绪。因此当你感到有压力时,一定要放慢吃饭的速度、慢慢吃、浅浅尝、仔细体会饱腹感,这样可以减低皮质醇分泌水平,从而减少你吃的食物的分量,不让压力转换为肚子上的赘肉。

3、停止严苛的节食这听起来有点讽刺,但是研究证实持续的节食会使得皮质醇分泌水平升高18%。另外,当人的皮质醇分泌失衡时,血糖水平也会发生紊乱,先是急速增高,之后又垂直下降——由于血糖是大脑的主要燃料,一旦大脑的血糖水平降低、自制力也会急速下降,人的意志力也会变得薄弱,直接结果就是让你性格变得暴躁、胃口大开。

4、给自己尝点“甜头”当压力让你想吃甜食时,吃一点点反而好。“在皮质醇水平升高时,适当地满足就可以让它降低避免失控,”专家说。由于人在压力增大时会喜欢吃甜食,“掰一小格巧克力吃会让你感觉好一些,但千万别纵容自己吞下一整条。”

5、戒掉咖啡因当咖啡因和压力结合,皮质醇水平的升高会比单纯只有压力时更快。俄克拉荷马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在轻度压力条件下如果喝2。5~3杯咖啡会使皮质醇水平升高25%,这样的高皮质醇水平要3个小时后才能降下来。当一天的咖啡因摄入量达到600毫克(约等于6杯爪哇咖啡)时,皮质醇水平升高30%,并且一整天都维持在高水平。由于高皮质醇水平会导致食欲大增,压力症候群是时候考虑戒掉含咖啡因的饮料了。

6、早餐营养,健康整天缺少维他命B、维他命C、钙和镁会使皮质醇水平升高。但一顿富含以上微量元素的早餐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他的早餐建议是,一杯橙汁或一个柚子或一大把草莓提供充足的维他命C,6~8盎司低脂酸奶提供充足的钙和镁,再来片涂了花生酱的全麦土司,因为全麦食品富含维他命B,花生酱包含的脂肪酸可以减少压力荷尔蒙的产生。

7、睡饱觉没烦恼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发现每天睡6。5个小时会增加皮质醇分泌、刺激食欲、增加体重。按照美国国家睡眠协会的建议每天最好能睡7~9个小时。如果那还不够有说服力的话,另一个调查显示,缺觉还会提升ghrelin(一种生长激素释放肽)水平,这是一种强烈刺激食欲的饥饿荷尔蒙。研究显示,当人缺觉时,对重盐重糖的食物的嗜好会增加23%。不过,幸运的是,几个晚上的好觉就可以使皮质醇分泌水平重新得到平衡,而充足、有规律的睡眠会使得它保持稳定,专家说,“如此一来你吃得少了,体重也轻了,感觉自然也会好得多。”

中医养生之男子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

一、青春期祛湿热 茯苓 白茅根

青春期的男性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长痤疮,爱上火。有调查指出,98%的男性在青春期都会受到“青春痘”的困扰。此时,男性体内雄激素分泌水平增高、皮脂分泌活跃,加上求学阶段精神压力较大,容易生活不规律,因此更易发生痤疮、上火。

痤疮多因肺经热盛,或脾胃湿热引起。因此,专家推荐了茯苓和白茅根两味中草药。茯苓药性平和,能起到利尿、去湿、健脾的作用,而且不伤正气,可每日用10克泡水饮用,或与猪苓、泽泻等煎水服用。白茅根能清肺胃之热,还有凉血、清热生津的功效,建议直接泡水饮用。

二、中年解毒 葛根 白芍

30-55岁的中壮年男性,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忙于应酬,经常熬夜、喝酒。如果不注意调养,很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首先推荐了有解毒功效的葛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具清热、降火、排毒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可煎汤或捣汁加米汤服用。

白芍和柴胡都有疏肝的作用,经常饮酒的人可以选择这两味中药泡水饮用,还可以加上枳实、甘草煎水服用,可使气血调和,阳气外达。

三、老年补肾 虫草 黄芪

男性上了年纪,多会出现肝肾不足所致的肾虚腰痛、头晕耳鸣等症状。专家推荐了一些补肾的中药。一是冬虫夏草、山萸肉、人参、黄芪、山药,有补益肾中精气的作用。二是鹿茸、杜仲、川断、桑寄生等,可以温助肾阳,还有较好的强筋骨,去腰疼的功效。三是熟地、桑葚、枸杞子,能滋阴补肾、清泻虚热。这几类药物也可分别用水煎服用,或者泡水饮用。

中医养生之男子养生保健抗衰老的方法

1、常用剃须刀,年轻5岁半

调查发现,刮胡子的男人比胡子拉碴的男人看上去年轻5.5岁。专家表示,刮胡子会刺激脸部胶原蛋白的产生,让皮肤更光滑。

2、少吃点,多记点

科研人员发现,少摄入点热量有助于减少炎症的发生几率,而发炎会导致人认知能力下降。科学家表示,最好将每日摄入热量减少30%,比如原来每天摄入2500卡路里,那么最好减掉750卡路里。

3、身体胖,老10年

研究发现,男人身体质量指数(BMI)每增加5个点(相当于体重增加13.5公斤左右),其生殖激素水平就会下降到“衰老10年”的水平。

4、经常锻炼,年轻10岁

一项新研究表明,每周进行3小时一定强度的锻炼,可以让人感觉身体年轻10岁。

5、口腔卫生,脑子更灵

研究表明,牙病患者智力明显低于牙齿健康者。其原因是,牙龈出血等问题会导致更严重的体内炎症,造成大脑损伤。常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保持口腔卫生,大脑才能更灵敏。

6、心跳慢寿命长

想保持年轻,就必须拥有强壮的心脏,让血液慢而有效地流动。来自美国心脏、肺脏和血液学会的迈克?劳厄说:“人的平均寿命是心跳30亿次,若能减慢心跳次数,则可延长寿命。”

7、有晨勃,更年轻着男性血管越年轻。研究表明,每周夫妻生活不到1次的男性,ED的发病率将上升2倍,而每周夫妻生活3次以上,ED减少4倍。

8、睡眠多,脸不老

长期睡眠不足会加快面部衰老,因为眼周肌肉可在睡眠中眼球快速转动时得到锻炼,而睡眠不足,眼周肌肉就会发生萎缩,留下黑眼圈。

9、训练大脑,年轻15岁

做做“脑筋急转弯”等大脑训练题,可以让45岁的人获得30岁人的大脑活力和记忆能力。
抗衰老的食物

花生酱

或许花生酱不是人人都爱吃,不过,因为富含维生素E,所以它强大的抗氧化功能不容忽视,常吃能帮助抵抗岁月的侵袭。

此外,花生酱还被誉为最佳能量食品,在体育运动比赛前2小时,运动员如果能吃上一片涂有2茶匙花生酱的面包,其所含的“好的”单式非饱和脂肪酸就能帮他持续地保持饱腹感,并向身体提供缓慢释放的碳水化合物,使之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状态。

花生酱的功效还不仅限于此,最新医学研究表明,花生酱与其他坚果(如核桃、榛子)一起食用,就能使*大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性。

咖啡

如果你正为夫妻生活感觉日渐消退而苦恼的话,不妨试一试咖啡的效果。
当然,咖啡在提高人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预防早老性痴呆和帕金森症方面,作用也不容忽视。

除此之外,它还能提高止痛片40%的效力。对咖啡因的反应因人而异,每个人应找出自己喝咖啡的最高限量。但一般来说,一天喝3杯为宜。

咖啡易使人体钙流失,但如果喝添加了牛奶或伴侣的咖啡,就能有效防止钙的流失。咖啡对皮肤也有害,因此,喝一杯咖啡之后,应喝1—2杯水。

大杏仁

过去,人们经常把食物的脂肪含量与体重增加画上等号,而大杏仁刚好能证明这一误区。

研究显示,在每天的膳食中加一把大杏仁不仅不会使体重增加,相反,还能帮助减肥。

这是因为,首先,食用大杏仁等坚果会让人产生明显的饱腹感,饭前吃一小把,可减少对于其他高热食品的摄入;其次,大杏仁所含的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脂肪吸收率,食用大杏仁并不会摄入营养标签上标明的那么多热量,所以不会导致体重增加。

另外,一些研究还表明,每周食用大杏仁5次以上的人,身体质量指数(BMI)在所有成年人中最低。

大杏仁确实是一种容易填饱肚子的轻松小食品。一把大杏仁(约23粒),大约28克,含有160卡路里,同时富含类黄酮抗氧化剂,同时也是维生素E和矿物质镁的极好来源。可以将它当作一种健康的零食,尤其适合在餐前食用。

燕麦片

燕麦颗粒浑身是宝,几乎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强力营养成分,比如植物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膳食纤维、矿物质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它能为你的骨骼和牙齿补钙,并使你整天精神饱满。

尤其是当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时,更应该在早餐时选择燕麦片,因为美国临床营养学家的研究证实,不分男女,只要每天吃一碗燕麦糊或燕麦粥,就能将高胆固醇水平降低10%以上,并使心肌梗塞病的发病率降低20%。

倘若你选择的是内含水果、胡核仁、葡萄干、牛奶等混合的麦片糊,则能使心肌梗塞病的发病率降低50%。

在国外,燕麦片被誉为最受青睐的健康食品,燕麦片多在早餐食用。

如何开展中医养生保健

1、吃粽子

粽子中含有红豆,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粽子中含有红枣,红枣能补益脾胃和补中益气。粽子总会用到芦苇叶,红枣能补益脾胃和补中益气。所以对於脾胃虚弱和肠胃不佳的人士,如消化不良、经常吐泻或便秘人士都有好处,多吃红枣能改善肠胃功能。此外,红枣又能补气血,对於中气不足及气血亏损人士特别有帮助,能减少平日气促气喘的情况,又能针对肌肉无力等症状,增加体力。

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且不说其中的配料,仅就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开。对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传统称为“胃寒”的人来说,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

粽子不宜作为一餐当中的惟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如果多吃些蔬菜来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会有这么强的饥饿反应。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可帮助吞咽和消化,同时,在吃粽子时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最好是凉拌菜,这样可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而维生素本身就是一种消化酶,可促进粽子的消化。

2、挂香囊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家长可以将香囊放在孩子的衣兜里或枕边,对于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功能。夏天气温高,很多人经常觉得没胃口,也可在身边放个香囊。因为香囊里中药的香气被人体吸收以后,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能够增强食欲。

由于香囊中的药物有通窍的作用,孕妇要慎用。另外要保持香囊的干燥,注意防水、防潮。若香囊接触皮肤处出现红疹、瘙痒等现象,请立即取下香囊,可挂于室内空气流通处。

3、喝雄黄酒

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制备雄黄酒的方法很简单,用于*饮用的,则取微量经过水飞处理的雄黄细粉,现行药典规定内服用量为0.05克~0.1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再将上层带有微红*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15毫升左右。

4、赛龙舟、洗龙湫水

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划船运动对“坐”班族更有益。双桨同时划的动作,可以使身体的双侧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划船运动中的后拉、前推、摇桨等动作,对上半身的肌肉是非常好的锻炼,提高了肌肉质量,以及协同工作能力。

划船运动过程中一般都会有腰腹的前后俯仰动作,这能很好地锻炼腰腹部肌肉,减少腹部脂肪的效果也很明显;对改善腰肌劳损、肌肉僵硬,以及椎间盘等健康问题,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5、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6、煮大蒜

疏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大蒜的味道那也是众人皆知,吃完大蒜敢开口说话的人没几个。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大蒜被称为人类的“健康卫士”。大蒜中含有约0.2%的挥发油,其中的主要成分大蒜辣素具有杀菌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大蒜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保护肝脏、调节血糖,保护心血管,抗高血脂和动脉硬化,抗血小板凝集。营养学专家发现,大蒜提取液有抗肿瘤的作用,建议每日生吃大蒜3—5克。

7、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中医认为,鸡、鸭、鹅蛋药性不同,人们最好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鸡蛋性平,适合大多数人吃,尤其是营养不良时吃鸡蛋可恢复体力。但蛋白不易消化,老年人和肠胃不好的要少吃。鸭蛋性凉,长痘、上火时吃可以清热解毒。体质寒凉、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鹅蛋性温,中医认为可补中益气,老年人、体虚的人可吃鹅蛋补身。

8、吃“五黄”

端午节里为何要吃“五黄”?专家说,这是江南一带的习俗,*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尊贵的颜色,五月麦熟,也是丰收景象,带有吉祥意味;雄黄之黄,克杀邪毒,也有驱除五月气候中邪气的作用。所以说,吃“五黄”的目的是驱邪毒、求吉祥。

端午节最大的风俗就是吃,古代南京和苏州、常州、杭州都吃‘五黄’,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这就是‘五黄’。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除了“五黄”以外,南京还有“五毒”的说法,专家说:“端午节是五月五日,五月是独月,五日是独日,在独月独日那是‘毒气’冲天,所以端午这天要注意防五毒,‘五毒’是毒蛇、蜈蚣、蜘蛛、壁虎、癞*。而南京还有一道菜叫‘炒五毒’,到底是哪五样菜呢?‘炒五毒’即是银鱼、虾米、茭菜、韭菜和黑豆腐干放在一起炒,是端午节要吃的”。

中医教你如何进行养生保健最好

一、背部的保健特区

中医 养生 专家指出,后背正中的脊柱是人体督脉的所经之地,脊柱两旁的太阳膀胱经络与五脏六腑联系甚为密切,经常予以激发疏通,有益于气息运动,血脉流通,滋养全身器官。现代医学发现,人体背部皮下还蕴藏着大量免疫细胞,如患了感冒或中暑后,“擦背”和“刮痧”等就是激活背部免疫细胞的好办法。

二、腋窝的保健特区

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它的健身奥秘之处,就在于受刺激后会使*笑,这被专家称为“腋窝运动”。刺激此处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结,能使各器官都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获得养分和氧气的交换,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部都受益匪浅。

三、脚部的保健特区

脚底穴位很多,约有70多个,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科学家还认为,人的脚底有成千上万个神经未梢,与大脑和心脏密切联系,与人体各部脏器均有相关,所以将脚称作人的“第二心脏”,可见脚的保健的重要。经常弯弯脚趾、经常散步、踩鹅卵石、热水泡脚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远端血推向心脏和全身,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健身益寿的功效。除了经常运动,保持脚部血液畅通、关节灵活外,还要注意冬天别冻着,夏天别捂着,脚上生了“鸡眼”、“脚垫”等,亦不可小视,要及时清除。

四、前胸的保健特区

科学家 研究 发现,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肽物质,能监视体内变异细胞,并毫不留情地将其消灭,故有强大的抗癌作用。同时,又有抗感染的功能和抗病能力,对延缓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只要每天坚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上自颈部下至心窝部)100~200次,就能刺激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五、脊柱的保健特区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人老首先是脊柱先老。脊柱是人体两条直行的经脉中督脉的行经之地,经常按摩脊柱,可促进经络的疏通,滋养全身器官而健身。日本一家杂志报道,锻炼脊柱可防治100多种疾病。脊柱是人体的中心轴,如能常做太极旋转,会产生很强的生物电能,给脏腑和全身输送,补充能量,而且使人对病毒的侵袭有很强的免疫力,即使对脑血管意外、老年痴呆症、中风瘫痪、神经官能症、糖尿病等也有防治作用。

六、脐部的保健特区

肚脐又名气舍,是真气的贮存之处,被养生学家视为保健“要塞”。肚脐为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定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作用。中医常用药物敷贴或针灸、热熨肚脐治病,如用珍珠粉、丹参粉调敷该穴,能治失眠;用砂仁、枳实敷之,可治消化不良;用檀香、细辛粉调酒敷之,可缓解心绞痛。经常按摩肚脐,尚有预防和治疗中风的作用,能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人体24小时使用手册

1∶00 人体进入浅睡阶段,易醒。此时头脑较清楚,熬夜者想睡反而睡不着。

2∶00 绝大多数器官处于一天中工作最慢的状态,肝脏却在紧张工作,生血气为人体排毒。

3∶00 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肌肉完全放松。

4∶00 “黎明前的黑暗”时刻,老年人最易发生意外。血压处于一天中最低值,糖尿病病人易出现低血糖,心脑血管患者易发生心梗等。

5∶00 阳气逐渐升华,精神状态饱满。

6∶00 血压开始升高,心跳逐渐加快。高血压患者得吃降压药了。

7∶00 人体免疫力最强。吃完早饭,营养逐渐被人体吸收。

8∶00 各项生理激素分泌旺盛,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9∶00 适合打针、手术、做体检等。此时人体气血活跃,大脑皮层兴奋,痛感降低。

10∶00 工作效率最高。

10∶00-11∶00属于人体的第一个黄金时段。心脏充分发挥其功能,精力充沛,不会感到疲劳。

12∶00 紧张工作一上午后,需要休息。

12∶00-13∶00是最佳"子午觉"时间。不宜疲劳作战,最好躺着休息半小时至一小时。

14∶00 反应迟钝。易有昏昏欲睡之感,人体应激能力降低。

15∶00 午饭营养吸收后逐渐被输送到全身,工作能力开始恢复。

15∶00-17∶00为人体第二个黄金时段。最适宜开会、公关、接待重要客人。

16∶00 血糖开始升高,有虚火者此时表现明显。阳虚、肺结核等患者的脸部最红。

17∶00 工作效率达到午后时间的最高值,也适宜进行体育锻炼。

18∶00 人体敏感度下降,痛觉随之再度降低。

19∶00 最易发生争吵。此时是人体血压波动的晚高峰,人们的情绪最不稳定。

20∶00 人体进入第三个黄金阶段。记忆力最强,大脑反应异常迅速。

20∶00-21∶00适合做作业、阅读、创作、锻炼等。

22∶00 适合梳洗。呼吸开始减慢,体温逐渐下降。最好在十点半泡脚后上床,能很快入睡。

23∶00 阳气微弱,人体功能下降,开始逐渐进入深度睡眠,一天的疲劳开始缓解。

24∶00 气血处于一天中的最低值,除了休息,不宜进行任何活动。

中医教你儿童如何进行养生保健

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养

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

(二)起居调摄

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婴幼儿衣者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养

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二)起居调摄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三)运动保健

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三、儿童饮食宜忌

1.大便干结: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

2.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3.食欲不振:宜进食扁豆、莲子、山楂等;忌食寒凉、煎炸、甜腻食品。

中医养生之男子养生保健的七大方法

1、先来10个俯卧撑“运动是迅速、有效的减压阀。它会让你的身体误以为你已经摆脱了压力。”专家说,“运动可以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将皮质醇运送至肾脏、然后排泄出身体。”压力大的时候可以做10个俯卧撑缓解紧张的神经,如果做俯卧撑不现实,简单的四肢伸展和散步也能帮助皮质醇代谢。专家在研究中证实,每周散步3次、每次18分钟就可以迅速降低15%的皮质醇激素分泌水平。

2、慢慢吃,浅浅尝专家说,在高压环境下人很容易用大吃大喝缓解紧张情绪。因此当你感到有压力时,一定要放慢吃饭的速度、慢慢吃、浅浅尝、仔细体会饱腹感,这样可以减低皮质醇分泌水平,从而减少你吃的食物的分量,不让压力转换为肚子上的赘肉。

3、停止严苛的节食这听起来有点讽刺,但是研究证实持续的节食会使得皮质醇分泌水平升高18%。另外,当人的皮质醇分泌失衡时,血糖水平也会发生紊乱,先是急速增高,之后又垂直下降——由于血糖是大脑的主要燃料,一旦大脑的血糖水平降低、自制力也会急速下降,人的意志力也会变得薄弱,直接结果就是让你性格变得暴躁、胃口大开。

4、给自己尝点“甜头”当压力让你想吃甜食时,吃一点点反而好。“在皮质醇水平升高时,适当地满足就可以让它降低避免失控,”专家说。由于人在压力增大时会喜欢吃甜食,“掰一小格巧克力吃会让你感觉好一些,但千万别纵容自己吞下一整条。”

5、戒掉咖啡因当咖啡因和压力结合,皮质醇水平的升高会比单纯只有压力时更快。俄克拉荷马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在轻度压力条件下如果喝2。5~3杯咖啡会使皮质醇水平升高25%,这样的高皮质醇水平要3个小时后才能降下来。当一天的咖啡因摄入量达到600毫克(约等于6杯爪哇咖啡)时,皮质醇水平升高30%,并且一整天都维持在高水平。由于高皮质醇水平会导致食欲大增,压力症候群是时候考虑戒掉含咖啡因的饮料了。

6、早餐营养,健康整天缺少维他命B、维他命C、钙和镁会使皮质醇水平升高。但一顿富含以上微量元素的早餐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他的早餐建议是,一杯橙汁或一个柚子或一大把草莓提供充足的维他命C,6~8盎司低脂酸奶提供充足的钙和镁,再来片涂了花生酱的全麦土司,因为全麦食品富含维他命B,花生酱包含的脂肪酸可以减少压力荷尔蒙的产生。

7、睡饱觉没烦恼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发现每天睡6。5个小时会增加皮质醇分泌、刺激食欲、增加体重。按照美国国家睡眠协会的建议每天最好能睡7~9个小时。如果那还不够有说服力的话,另一个调查显示,缺觉还会提升ghrelin(一种生长激素释放肽)水平,这是一种强烈刺激食欲的饥饿荷尔蒙。研究显示,当人缺觉时,对重盐重糖的食物的嗜好会增加23%。不过,幸运的是,几个晚上的好觉就可以使皮质醇分泌水平重新得到平衡,而充足、有规律的睡眠会使得它保持稳定,专家说,“如此一来你吃得少了,体重也轻了,感觉自然也会好得多。”

中医养生之男子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

一、青春期祛湿热 茯苓 白茅根

青春期的男性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长痤疮,爱上火。有调查指出,98%的男性在青春期都会受到“青春痘”的困扰。此时,男性体内雄激素分泌水平增高、皮脂分泌活跃,加上求学阶段精神压力较大,容易生活不规律,因此更易发生痤疮、上火。

痤疮多因肺经热盛,或脾胃湿热引起。因此,专家推荐了茯苓和白茅根两味中草药。茯苓药性平和,能起到利尿、去湿、健脾的作用,而且不伤正气,可每日用10克泡水饮用,或与猪苓、泽泻等煎水服用。白茅根能清肺胃之热,还有凉血、清热生津的功效,建议直接泡水饮用。

二、中年解毒 葛根 白芍

30-55岁的中壮年男性,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忙于应酬,经常熬夜、喝酒。如果不注意调养,很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首先推荐了有解毒功效的葛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具清热、降火、排毒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可煎汤或捣汁加米汤服用。

白芍和柴胡都有疏肝的作用,经常饮酒的人可以选择这两味中药泡水饮用,还可以加上枳实、甘草煎水服用,可使气血调和,阳气外达。

三、老年补肾 虫草 黄芪

男性上了年纪,多会出现肝肾不足所致的肾虚腰痛、头晕耳鸣等症状。专家推荐了一些补肾的中药。一是冬虫夏草、山萸肉、人参、黄芪、山药,有补益肾中精气的作用。二是鹿茸、杜仲、川断、桑寄生等,可以温助肾阳,还有较好的强筋骨,去腰疼的功效。三是熟地、桑葚、枸杞子,能滋阴补肾、清泻虚热。这几类药物也可分别用水煎服用,或者泡水饮用。

中医养生之男子养生保健抗衰老的方法

1、常用剃须刀,年轻5岁半

调查发现,刮胡子的男人比胡子拉碴的男人看上去年轻5.5岁。专家表示,刮胡子会刺激脸部胶原蛋白的产生,让皮肤更光滑。

2、少吃点,多记点

科研人员发现,少摄入点热量有助于减少炎症的发生几率,而发炎会导致人认知能力下降。科学家表示,最好将每日摄入热量减少30%,比如原来每天摄入2500卡路里,那么最好减掉750卡路里。

3、身体胖,老10年

研究发现,男人身体质量指数(BMI)每增加5个点(相当于体重增加13.5公斤左右),其生殖激素水平就会下降到“衰老10年”的水平。

4、经常锻炼,年轻10岁

一项新研究表明,每周进行3小时一定强度的锻炼,可以让人感觉身体年轻10岁。

5、口腔卫生,脑子更灵

研究表明,牙病患者智力明显低于牙齿健康者。其原因是,牙龈出血等问题会导致更严重的体内炎症,造成大脑损伤。常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保持口腔卫生,大脑才能更灵敏。

6、心跳慢寿命长

想保持年轻,就必须拥有强壮的心脏,让血液慢而有效地流动。来自美国心脏、肺脏和血液学会的迈克?劳厄说:“人的平均寿命是心跳30亿次,若能减慢心跳次数,则可延长寿命。”

7、有晨勃,更年轻着男性血管越年轻。研究表明,每周夫妻生活不到1次的男性,ED的发病率将上升2倍,而每周夫妻生活3次以上,ED减少4倍。

8、睡眠多,脸不老

长期睡眠不足会加快面部衰老,因为眼周肌肉可在睡眠中眼球快速转动时得到锻炼,而睡眠不足,眼周肌肉就会发生萎缩,留下黑眼圈。

9、训练大脑,年轻15岁

做做“脑筋急转弯”等大脑训练题,可以让45岁的人获得30岁人的大脑活力和记忆能力。
抗衰老的食物

花生酱

或许花生酱不是人人都爱吃,不过,因为富含维生素E,所以它强大的抗氧化功能不容忽视,常吃能帮助抵抗岁月的侵袭。

此外,花生酱还被誉为最佳能量食品,在体育运动比赛前2小时,运动员如果能吃上一片涂有2茶匙花生酱的面包,其所含的“好的”单式非饱和脂肪酸就能帮他持续地保持饱腹感,并向身体提供缓慢释放的碳水化合物,使之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状态。

花生酱的功效还不仅限于此,最新医学研究表明,花生酱与其他坚果(如核桃、榛子)一起食用,就能使*大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性。

咖啡

如果你正为夫妻生活感觉日渐消退而苦恼的话,不妨试一试咖啡的效果。
当然,咖啡在提高人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预防早老性痴呆和帕金森症方面,作用也不容忽视。

除此之外,它还能提高止痛片40%的效力。对咖啡因的反应因人而异,每个人应找出自己喝咖啡的最高限量。但一般来说,一天喝3杯为宜。

咖啡易使人体钙流失,但如果喝添加了牛奶或伴侣的咖啡,就能有效防止钙的流失。咖啡对皮肤也有害,因此,喝一杯咖啡之后,应喝1—2杯水。

大杏仁

过去,人们经常把食物的脂肪含量与体重增加画上等号,而大杏仁刚好能证明这一误区。

研究显示,在每天的膳食中加一把大杏仁不仅不会使体重增加,相反,还能帮助减肥。

这是因为,首先,食用大杏仁等坚果会让人产生明显的饱腹感,饭前吃一小把,可减少对于其他高热食品的摄入;其次,大杏仁所含的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脂肪吸收率,食用大杏仁并不会摄入营养标签上标明的那么多热量,所以不会导致体重增加。

另外,一些研究还表明,每周食用大杏仁5次以上的人,身体质量指数(BMI)在所有成年人中最低。

大杏仁确实是一种容易填饱肚子的轻松小食品。一把大杏仁(约23粒),大约28克,含有160卡路里,同时富含类黄酮抗氧化剂,同时也是维生素E和矿物质镁的极好来源。可以将它当作一种健康的零食,尤其适合在餐前食用。

燕麦片

燕麦颗粒浑身是宝,几乎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强力营养成分,比如植物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膳食纤维、矿物质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它能为你的骨骼和牙齿补钙,并使你整天精神饱满。

尤其是当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时,更应该在早餐时选择燕麦片,因为美国临床营养学家的研究证实,不分男女,只要每天吃一碗燕麦糊或燕麦粥,就能将高胆固醇水平降低10%以上,并使心肌梗塞病的发病率降低20%。

倘若你选择的是内含水果、胡核仁、葡萄干、牛奶等混合的麦片糊,则能使心肌梗塞病的发病率降低50%。

在国外,燕麦片被誉为最受青睐的健康食品,燕麦片多在早餐食用。

什么是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生命发生发展规律,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基础理论、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学,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学的介绍

中医养生学,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加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中医养生学的综述

第六章 环境与养生

环境与养生,中心是人类,环境即指围绕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本章主要探讨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阐明与环境有关的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指导人们选择和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使其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协调一致,从而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保护人体健康。

养生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养生环境的基本概念

所谓养生环境,是指空气、水源、阳光、土壤、植被、住宅、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外部条件。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机的统一整体。正如恩格斯所盲。“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釆的’。人与环境,象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环境创造了人类,人类依存于环境,受其影响,不断与之相适应,人类又通过自身的生产活动不断改造环境,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意义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保证工作学习的正常进行,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有利于民族的繁衍兴旺。反之,如果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不仅损害人类健康,还会产生远期潜在危害,威胁子孙后代.孟子指出;“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说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居住环境对保障人类健康和改变居民体质的意义。

环境科学认为,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着,但在一定阶段,能量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生物种群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信息的传递通畅,这种平衡状态叫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外界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尤其人为因素都可对它发生影响,甚至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平衡,是其内部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或者说环境对污染物有一种自净能力.但这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内污染物过多,超过其自净能力,调节不再起作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就会受到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能造成生态系统的危机,导致人类的灾难。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疾病70%-90%与环境有关.人类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建立和保持同外在环境的和谐关系。

环境的分类

环境的分类方法很多,本章介绍常用的两种.

(一)按环境的形成划分

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古典中医的介绍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

中医美容

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唐*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

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什么是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生命发生发展规律,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基础理论、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学,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学的介绍

中医养生学,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加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中医养生学的综述

第六章 环境与养生

环境与养生,中心是人类,环境即指围绕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本章主要探讨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阐明与环境有关的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指导人们选择和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使其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协调一致,从而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保护人体健康。

养生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养生环境的基本概念

所谓养生环境,是指空气、水源、阳光、土壤、植被、住宅、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外部条件。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机的统一整体。正如恩格斯所盲。“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釆的’。人与环境,象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环境创造了人类,人类依存于环境,受其影响,不断与之相适应,人类又通过自身的生产活动不断改造环境,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意义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保证工作学习的正常进行,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有利于民族的繁衍兴旺。反之,如果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不仅损害人类健康,还会产生远期潜在危害,威胁子孙后代.孟子指出;“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说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居住环境对保障人类健康和改变居民体质的意义。

环境科学认为,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着,但在一定阶段,能量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生物种群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信息的传递通畅,这种平衡状态叫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外界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尤其人为因素都可对它发生影响,甚至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平衡,是其内部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或者说环境对污染物有一种自净能力.但这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内污染物过多,超过其自净能力,调节不再起作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就会受到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能造成生态系统的危机,导致人类的灾难。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疾病70%-90%与环境有关.人类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建立和保持同外在环境的和谐关系。

环境的分类

环境的分类方法很多,本章介绍常用的两种.

(一)按环境的形成划分

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古典中医的介绍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

中医美容

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唐*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

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什么是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生命发生发展规律,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基础理论、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学,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学的介绍

中医养生学,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加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中医养生学的综述

第六章 环境与养生

环境与养生,中心是人类,环境即指围绕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本章主要探讨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阐明与环境有关的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指导人们选择和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使其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协调一致,从而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保护人体健康。

养生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养生环境的基本概念

所谓养生环境,是指空气、水源、阳光、土壤、植被、住宅、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外部条件。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机的统一整体。正如恩格斯所盲。“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釆的’。人与环境,象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环境创造了人类,人类依存于环境,受其影响,不断与之相适应,人类又通过自身的生产活动不断改造环境,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意义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保证工作学习的正常进行,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有利于民族的繁衍兴旺。反之,如果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不仅损害人类健康,还会产生远期潜在危害,威胁子孙后代.孟子指出;“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说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居住环境对保障人类健康和改变居民体质的意义。

环境科学认为,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着,但在一定阶段,能量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生物种群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信息的传递通畅,这种平衡状态叫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外界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尤其人为因素都可对它发生影响,甚至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平衡,是其内部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或者说环境对污染物有一种自净能力.但这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内污染物过多,超过其自净能力,调节不再起作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就会受到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能造成生态系统的危机,导致人类的灾难。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疾病70%-90%与环境有关.人类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建立和保持同外在环境的和谐关系。

环境的分类

环境的分类方法很多,本章介绍常用的两种.

(一)按环境的形成划分

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古典中医的介绍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

中医美容

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唐*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

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怎么找中医养生群

如果您想找中医养生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在微信、QQ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相关关键词,如“中医养生”,“中医保健”,“中医理疗”等。

    加入一些中医养生或健康类的公众号,这些公众号通常会不定期发布一些养生知识和技巧,也有可能会推荐一些中医养生群,供大家交流和学习。

    向身边的朋友、家人、同事等打听,是否有了解中医养生群的信息,他们可能会帮助您找到合适的群组。

    参加国医明师学社的课程,该课程包含优质社群服务和课程永久观看,学生可以与其他学员和老师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在加入中医养生群之前,要注意群组的质量和成员的素质,避免加入低质量的群组,影响您的健康和学习效果。

怎么找中医养生群

如果您想找中医养生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在微信、QQ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相关关键词,如“中医养生”,“中医保健”,“中医理疗”等。

    加入一些中医养生或健康类的公众号,这些公众号通常会不定期发布一些养生知识和技巧,也有可能会推荐一些中医养生群,供大家交流和学习。

    向身边的朋友、家人、同事等打听,是否有了解中医养生群的信息,他们可能会帮助您找到合适的群组。

    参加国医明师学社的课程,该课程包含优质社群服务和课程永久观看,学生可以与其他学员和老师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在加入中医养生群之前,要注意群组的质量和成员的素质,避免加入低质量的群组,影响您的健康和学习效果。

怎么找中医养生群

如果您想找中医养生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在微信、QQ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相关关键词,如“中医养生”,“中医保健”,“中医理疗”等。

    加入一些中医养生或健康类的公众号,这些公众号通常会不定期发布一些养生知识和技巧,也有可能会推荐一些中医养生群,供大家交流和学习。

    向身边的朋友、家人、同事等打听,是否有了解中医养生群的信息,他们可能会帮助您找到合适的群组。

    参加国医明师学社的课程,该课程包含优质社群服务和课程永久观看,学生可以与其他学员和老师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在加入中医养生群之前,要注意群组的质量和成员的素质,避免加入低质量的群组,影响您的健康和学习效果。

怎么找中医养生群

如果您想找中医养生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在微信、QQ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相关关键词,如“中医养生”,“中医保健”,“中医理疗”等。

    加入一些中医养生或健康类的公众号,这些公众号通常会不定期发布一些养生知识和技巧,也有可能会推荐一些中医养生群,供大家交流和学习。

    向身边的朋友、家人、同事等打听,是否有了解中医养生群的信息,他们可能会帮助您找到合适的群组。

    参加国医明师学社的课程,该课程包含优质社群服务和课程永久观看,学生可以与其他学员和老师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在加入中医养生群之前,要注意群组的质量和成员的素质,避免加入低质量的群组,影响您的健康和学习效果。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