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适合什么人养生呢
2024-02-29 06:48:39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十四经络适合人群有哪些

适合所有人群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指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并形成理论的,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它不仅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

中医养生十四经络适合人群有哪些

适合所有人群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指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并形成理论的,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它不仅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

中医养生十四经络适合人群有哪些

适合所有人群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指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并形成理论的,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它不仅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

中医解读:不同体质的人养生方案大全

那么不同的人有哪些不同的呢?

平和

平和体质是正常的体质。这类人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唇色红润,不容易疲劳,精力充沛,睡眠、食欲良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平时患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较强。

体质不同的调养方法

饮食有节

饮食应有节制,不要过饥过饱,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生活应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不宜食后即睡。作息应有规律,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坚持

根据年龄和性别,参加适度的。如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保健方案

的人,肌肉松软。和别人爬同样层数的楼,气虚的人就气喘吁吁的。这种类型的人,讲话的声音低弱,老是感到自己上气不接下气,气不够用,容易出汗,只要体力劳动的强度大就容易累,防御能力下降,所以容易感冒。

食宜益气健脾

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

药膳指导:

黄芪童子鸡:取童子鸡1只洗净,用纱布袋包好生黄芪9克,取一根细线,一端扎紧纱布袋口,置于锅内,另一端则绑在锅柄上。在锅中加姜、葱及适量水煮汤,待童子鸡煮熟后,拿出黄芪包。加入盐、黄酒调味,即可食用。可益气补虚。

药膳调养

山药粥:将山药30克和粳米180克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煮熟即成。此粥可在每日晚饭时食用。此粥具有补中益气、益肺固精、强身健体的作用。

起居勿过劳

起居宜有规律,夏季午间应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激烈时出汗受风。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正气。

宜柔缓

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或做长久憋气的动作。

阳虚体质保健方案

阳虚体质的人,肌肉不健壮,常常感到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欢安静,吃或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而量多。性格多沉静、内向。

食宜温阳

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药膳指导: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克,生姜30克,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500克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本品为汉代张仲景名方,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合冬日食用。

女性健康

韭菜炒胡桃仁:胡桃仁50克开水浸泡去皮,沥干备用;韭菜200克摘洗干净,切成寸段备用;麻油倒入炒锅,烧至七成热时,加入胡桃仁,炸至焦黄,再加入韭菜、食盐,翻炒至熟。本品有助阳,温暖腰膝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冷痛。

起居要保暖

居住环境应空气流通,秋冬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平时注意足下、背部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防止出汗过多,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运动避风寒

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冬天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雾、大雪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

保健方案

的人体形多瘦长,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脸上冒火,面颊潮红或偏红,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热,常感到,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性情急躁,外向好动,舌质偏红,苔少。

食宜滋阴

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

药膳指导:

莲子百合煲瘦肉:用莲子(去芯)20克、百合20克、猪瘦肉100克,加水适量同煲,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每日1次。有清心润肺、益气安神之功效。适用于阴虚质见干咳、失眠、心烦、心悸等症者食用。

蜂蜜蒸百合:将百合120克,蜂蜜30克,拌合均匀,蒸令其熟软。时含数片,后嚼食。本药膳功能补肺、润燥、清热,适用于肺热烦闷,或燥热咳嗽、咽喉干痛等症。

起居忌熬夜

起居应有规律,居住环境宜安静,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

运动勿大汗

适合做,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宜洗桑拿。

保健方案

的人,面色偏暗,嘴唇颜色偏暗,舌下的静脉瘀紫。皮肤比较粗糙,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皮肤瘀青。眼睛里的红丝很多,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

食宜行气活血

多食山楂、醋、玫瑰花、金橘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

药膳指导:

山楂红糖汤:山楂10枚,冲洗干净,去核打碎,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红糖进食。可活血散瘀。

黑豆川芎粥:川芎10克用纱布包裹,和黑豆25克、粳米50克一起水煎煮熟,加适量红糖。分次温服,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起居勿安逸

作息时间宜有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可早睡早起多锻炼,不可过于安逸,以免气机郁滞而致血行不畅。

运动促血行

可进行一些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如各种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血瘀质的人在运动时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脉搏显著加快等不适症状,应停止运动,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痰湿体质保健方案

痰湿体质的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容易出汗,且多黏腻。经常感到肢体酸困沉重、不轻松。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嘴里常有黏黏的或甜腻的感觉,嗓子老有痰,舌苔较厚。性格比较温和。

食宜清淡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可多食海带、冬瓜等。

药膳指导:

山药冬瓜汤:山药50克,冬瓜150克至锅中慢火煲,调味后即可饮用。本品可健脾,益气,利湿。

赤豆汤:将活1尾(约800克)去鳞、鳃、内脏;将赤小豆50克、陈皮10克、辣椒6克、草果6克填入鱼腹,放入盆内,加适量料酒、生姜、葱段、胡椒,食盐少许,上笼蒸熟即成。本品健脾除湿化痰,用于痰湿体质症见疲乏、食欲不振、腹泻、胸闷眩晕者。

起居忌潮湿

居住环境宜干燥而不宜潮湿,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在湿冷的气候条件下,应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不要过于安逸。

运动宜渐进

因形体肥胖,易于困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练武术以及适合自己的各种舞蹈。

湿热体质保健方案

湿热体质的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总是潮湿多汗,脾气比较急躁。

食忌辛温滋腻

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少食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胡椒、花椒等甘温滋腻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

药膳指导:

泥鳅炖豆腐:泥鳅500克去腮及内脏,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再加豆腐250克,食盐适量,炖至熟烂即成。可清利湿热。

绿豆藕:粗壮肥藕1节,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绿豆50克,用清水浸泡后取出,装入藕孔内,放入锅中,加清水炖至熟透,调以食盐进食,可清热解毒,明目止渴。

起居避暑湿

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不要熬夜、过于劳累。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

运动强度宜大

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锻炼。

气郁体质保健方案

气郁体质的人,体形偏瘦的较多,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容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容易受到惊吓,常感到 *** 及两胁部胀痛,常有胸闷的感觉,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咽喉部经常有堵塞感或,容易失眠。

食宜疏肝理气

多食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

药膳指导:

橘皮粥:橘皮50克,研细末备用;粳米100克,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粥将成时,加入橘皮,再煮即成。本品理气运脾,用于脘满,不思饮食。

菊花鸡肝汤:银耳15克洗净撕成小片,清水浸泡待用;菊花10克、茉莉花24朵温水洗净;鸡肝100克洗净切薄片备用;将水烧沸,先入料酒、姜汁、食盐,随即下入银耳及鸡肝,烧沸,打去浮沫,待鸡肝熟,调味,再入菊花、茉莉花稍沸即可。佐餐食用可疏肝清热,健脾宁心。

起居宜动不宜静

气郁体质的人不要总待在家里,应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如跑步、登山、游泳、武术等;居住环境应安静,防止嘈杂的环境影响心情;保持有规律的睡眠,睡前避免饮茶、咖啡和可可等具有提神醒脑作用的饮料。

宜参加群体运动

可坚持较大量的运动锻炼,多参加群众性的项目,如打球、跳舞、下棋等,以便更多地融入社会。

特禀体质保健方案

特禀体质就是一类体质特殊的人群。其中,的人,有的即使不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有的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常因过敏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皮肤常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

食宜益气固表

饮食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食荞麦(含致敏物质荞麦萤光素)、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虾、蟹、茄子、酒、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药膳指导:

固表粥

乌梅15克、黄芪20克、当归12克放砂锅中加水煎开,再用小火慢煎成浓汁,取出药汁后,再加水煎开后取汁,用汁煮粳米100克成粥,加冰糖趁热食用。可养血消风,扶正固表。

葱白红枣鸡肉粥

粳米100克、红枣10枚(去核)、连骨鸡肉100克分别洗净;姜切片;香菜、葱切末。锅内加水适量,放入鸡肉、姜片大火煮开,然后放入粳米、红枣熬45分钟左右,最后加入葱白、香菜,调味服用。可用于见鼻塞、喷嚏、流清涕。

起居避免过敏原

居室宜通风良好。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可防止对尘螨过敏。室内装修后不宜立即搬进居住,应打开窗户,让油漆、甲醛等化学物质气味挥发干净后再搬进新居。室外花粉较多时,要减少室外活动时间,可防止对。不宜养宠物,以免对动物皮毛过敏。起居应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加强

积极参加各种,。天气寒冷时锻炼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

    中医解读:不同体质的人养生方案大全

    那么不同的人有哪些不同的呢?

    平和

    平和体质是正常的体质。这类人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唇色红润,不容易疲劳,精力充沛,睡眠、食欲良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平时患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较强。

    体质不同的调养方法

    饮食有节

    饮食应有节制,不要过饥过饱,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生活应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不宜食后即睡。作息应有规律,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坚持

    根据年龄和性别,参加适度的。如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保健方案

    的人,肌肉松软。和别人爬同样层数的楼,气虚的人就气喘吁吁的。这种类型的人,讲话的声音低弱,老是感到自己上气不接下气,气不够用,容易出汗,只要体力劳动的强度大就容易累,防御能力下降,所以容易感冒。

    食宜益气健脾

    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

    药膳指导:

    黄芪童子鸡:取童子鸡1只洗净,用纱布袋包好生黄芪9克,取一根细线,一端扎紧纱布袋口,置于锅内,另一端则绑在锅柄上。在锅中加姜、葱及适量水煮汤,待童子鸡煮熟后,拿出黄芪包。加入盐、黄酒调味,即可食用。可益气补虚。

    药膳调养

    山药粥:将山药30克和粳米180克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煮熟即成。此粥可在每日晚饭时食用。此粥具有补中益气、益肺固精、强身健体的作用。

    起居勿过劳

    起居宜有规律,夏季午间应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平时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激烈时出汗受风。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正气。

    宜柔缓

    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或做长久憋气的动作。

    阳虚体质保健方案

    阳虚体质的人,肌肉不健壮,常常感到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欢安静,吃或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而量多。性格多沉静、内向。

    食宜温阳

    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药膳指导: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克,生姜30克,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500克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本品为汉代张仲景名方,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合冬日食用。

    女性健康

    韭菜炒胡桃仁:胡桃仁50克开水浸泡去皮,沥干备用;韭菜200克摘洗干净,切成寸段备用;麻油倒入炒锅,烧至七成热时,加入胡桃仁,炸至焦黄,再加入韭菜、食盐,翻炒至熟。本品有助阳,温暖腰膝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冷痛。

    起居要保暖

    居住环境应空气流通,秋冬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平时注意足下、背部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防止出汗过多,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运动避风寒

    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冬天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雾、大雪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

    保健方案

    的人体形多瘦长,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脸上冒火,面颊潮红或偏红,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热,常感到,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性情急躁,外向好动,舌质偏红,苔少。

    食宜滋阴

    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

    药膳指导:

    莲子百合煲瘦肉:用莲子(去芯)20克、百合20克、猪瘦肉100克,加水适量同煲,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每日1次。有清心润肺、益气安神之功效。适用于阴虚质见干咳、失眠、心烦、心悸等症者食用。

    蜂蜜蒸百合:将百合120克,蜂蜜30克,拌合均匀,蒸令其熟软。时含数片,后嚼食。本药膳功能补肺、润燥、清热,适用于肺热烦闷,或燥热咳嗽、咽喉干痛等症。

    起居忌熬夜

    起居应有规律,居住环境宜安静,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

    运动勿大汗

    适合做,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宜洗桑拿。

    保健方案

    的人,面色偏暗,嘴唇颜色偏暗,舌下的静脉瘀紫。皮肤比较粗糙,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皮肤瘀青。眼睛里的红丝很多,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

    食宜行气活血

    多食山楂、醋、玫瑰花、金橘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

    药膳指导:

    山楂红糖汤:山楂10枚,冲洗干净,去核打碎,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红糖进食。可活血散瘀。

    黑豆川芎粥:川芎10克用纱布包裹,和黑豆25克、粳米50克一起水煎煮熟,加适量红糖。分次温服,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起居勿安逸

    作息时间宜有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可早睡早起多锻炼,不可过于安逸,以免气机郁滞而致血行不畅。

    运动促血行

    可进行一些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如各种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血瘀质的人在运动时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脉搏显著加快等不适症状,应停止运动,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痰湿体质保健方案

    痰湿体质的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容易出汗,且多黏腻。经常感到肢体酸困沉重、不轻松。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嘴里常有黏黏的或甜腻的感觉,嗓子老有痰,舌苔较厚。性格比较温和。

    食宜清淡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可多食海带、冬瓜等。

    药膳指导:

    山药冬瓜汤:山药50克,冬瓜150克至锅中慢火煲,调味后即可饮用。本品可健脾,益气,利湿。

    赤豆汤:将活1尾(约800克)去鳞、鳃、内脏;将赤小豆50克、陈皮10克、辣椒6克、草果6克填入鱼腹,放入盆内,加适量料酒、生姜、葱段、胡椒,食盐少许,上笼蒸熟即成。本品健脾除湿化痰,用于痰湿体质症见疲乏、食欲不振、腹泻、胸闷眩晕者。

    起居忌潮湿

    居住环境宜干燥而不宜潮湿,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在湿冷的气候条件下,应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不要过于安逸。

    运动宜渐进

    因形体肥胖,易于困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练武术以及适合自己的各种舞蹈。

    湿热体质保健方案

    湿热体质的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总是潮湿多汗,脾气比较急躁。

    食忌辛温滋腻

    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少食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胡椒、花椒等甘温滋腻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

    药膳指导:

    泥鳅炖豆腐:泥鳅500克去腮及内脏,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再加豆腐250克,食盐适量,炖至熟烂即成。可清利湿热。

    绿豆藕:粗壮肥藕1节,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绿豆50克,用清水浸泡后取出,装入藕孔内,放入锅中,加清水炖至熟透,调以食盐进食,可清热解毒,明目止渴。

    起居避暑湿

    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不要熬夜、过于劳累。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

    运动强度宜大

    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锻炼。

    气郁体质保健方案

    气郁体质的人,体形偏瘦的较多,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容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容易受到惊吓,常感到 *** 及两胁部胀痛,常有胸闷的感觉,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咽喉部经常有堵塞感或,容易失眠。

    食宜疏肝理气

    多食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

    药膳指导:

    橘皮粥:橘皮50克,研细末备用;粳米100克,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粥将成时,加入橘皮,再煮即成。本品理气运脾,用于脘满,不思饮食。

    菊花鸡肝汤:银耳15克洗净撕成小片,清水浸泡待用;菊花10克、茉莉花24朵温水洗净;鸡肝100克洗净切薄片备用;将水烧沸,先入料酒、姜汁、食盐,随即下入银耳及鸡肝,烧沸,打去浮沫,待鸡肝熟,调味,再入菊花、茉莉花稍沸即可。佐餐食用可疏肝清热,健脾宁心。

    起居宜动不宜静

    气郁体质的人不要总待在家里,应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如跑步、登山、游泳、武术等;居住环境应安静,防止嘈杂的环境影响心情;保持有规律的睡眠,睡前避免饮茶、咖啡和可可等具有提神醒脑作用的饮料。

    宜参加群体运动

    可坚持较大量的运动锻炼,多参加群众性的项目,如打球、跳舞、下棋等,以便更多地融入社会。

    特禀体质保健方案

    特禀体质就是一类体质特殊的人群。其中,的人,有的即使不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有的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常因过敏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皮肤常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

    食宜益气固表

    饮食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食荞麦(含致敏物质荞麦萤光素)、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虾、蟹、茄子、酒、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药膳指导:

    固表粥

    乌梅15克、黄芪20克、当归12克放砂锅中加水煎开,再用小火慢煎成浓汁,取出药汁后,再加水煎开后取汁,用汁煮粳米100克成粥,加冰糖趁热食用。可养血消风,扶正固表。

    葱白红枣鸡肉粥

    粳米100克、红枣10枚(去核)、连骨鸡肉100克分别洗净;姜切片;香菜、葱切末。锅内加水适量,放入鸡肉、姜片大火煮开,然后放入粳米、红枣熬45分钟左右,最后加入葱白、香菜,调味服用。可用于见鼻塞、喷嚏、流清涕。

    起居避免过敏原

    居室宜通风良好。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可防止对尘螨过敏。室内装修后不宜立即搬进居住,应打开窗户,让油漆、甲醛等化学物质气味挥发干净后再搬进新居。室外花粉较多时,要减少室外活动时间,可防止对。不宜养宠物,以免对动物皮毛过敏。起居应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加强

    积极参加各种,。天气寒冷时锻炼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

      如今人们崇尚中医养生,你知道哪些中医养生的小技巧吗?

      中医养生首先辨清体质,再对症施治。

      在当今社会,大部分人营养过剩,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致神不守内扰乱脏腑,耗血伤精,或招致疾病,或使人早衰,正是中医所讲气阴两虚、阴虚火旺。如肺病、冠心病、肾病、慢性肝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胃病、手术后及癌症患者等多为阴虚型,亚健康人群多为气虚型,其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咽喉干涩、鼻腔偏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而不畅,舌苔偏少、面色潮红、眼睛干涩、睡眠质量差等。

      按摩面部,又称浴面,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十数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搽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搽10余次。

      经常浴面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浴面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法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阴阳平衡的健康观。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地、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

      饭后站立半个小时。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于工作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合理调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饭后至少站立半小时,可以免去脂肪淤积在小肚子上的烦恼,还省去事后弥补。

      如今人们崇尚中医养生,你知道哪些中医养生的小技巧吗?

      中医养生首先辨清体质,再对症施治。

      在当今社会,大部分人营养过剩,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致神不守内扰乱脏腑,耗血伤精,或招致疾病,或使人早衰,正是中医所讲气阴两虚、阴虚火旺。如肺病、冠心病、肾病、慢性肝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胃病、手术后及癌症患者等多为阴虚型,亚健康人群多为气虚型,其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咽喉干涩、鼻腔偏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而不畅,舌苔偏少、面色潮红、眼睛干涩、睡眠质量差等。

      按摩面部,又称浴面,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十数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搽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搽10余次。

      经常浴面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浴面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法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阴阳平衡的健康观。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地、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

      饭后站立半个小时。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于工作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合理调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饭后至少站立半小时,可以免去脂肪淤积在小肚子上的烦恼,还省去事后弥补。

      如今人们崇尚中医养生,你知道哪些中医养生的小技巧吗?

      中医养生首先辨清体质,再对症施治。

      在当今社会,大部分人营养过剩,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致神不守内扰乱脏腑,耗血伤精,或招致疾病,或使人早衰,正是中医所讲气阴两虚、阴虚火旺。如肺病、冠心病、肾病、慢性肝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胃病、手术后及癌症患者等多为阴虚型,亚健康人群多为气虚型,其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咽喉干涩、鼻腔偏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而不畅,舌苔偏少、面色潮红、眼睛干涩、睡眠质量差等。

      按摩面部,又称浴面,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十数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搽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搽10余次。

      经常浴面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浴面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法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阴阳平衡的健康观。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地、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

      饭后站立半个小时。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于工作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合理调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饭后至少站立半小时,可以免去脂肪淤积在小肚子上的烦恼,还省去事后弥补。

      到底什么是中医养生?为什么现代医学无法替代它

      很多人问我,能否通过现代医学的方式来进行 养生 保健。作为一个中医师,我可以十分遗憾的告诉大家,目前我们医学包括现代医学所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医学目前他所研究的重要的目标还是一些重大的疾病,包括一些大的慢性病,所以亚 健康 状态怎么样去调养,仍然还没有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内。因此有好多人发现,当有病的时候,当把身体交给医院和医生的时候,才发现有的时候已经晚了,其实自己在你 健康 刚要出现问题的时候,只有你自己才知道。所以有人说求医不如求己,我自己要平时关爱好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最清楚身体哪里不舒服,医生倒不一定那么清楚,所以说有的人就开始改变自己的思维方法,通过日常的生活保健,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来发现自己 健康 出现问题的蛛丝马迹,采用一些方法来改善 健康 。

      那么除了咱们现代医学之外,大家还能想得到的就是咱们现在正在流行的 健康 体检,每年通过 健康 体检,是不是就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也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 健康 体检也很难发现你的身体状况处在紊乱状态,还没有器质性病变的那一段时间,他是没办法发现身体的问题的。当你身体的各项指标出现一些异常的时候,往往也是比较难的时候。并且 健康 体检不能够对你的身体状况提出非常切实可行的保健措施。

      那么其他的还有没有比较成熟的 养生 保健体系?我们大家想到除了咱们中国,比如说国外有没有?我们知道国外也有许多和中医非常相似的传统医学,统称为叫做替代医学,但是它是否符合咱们中国人的生活的特点,是否符合咱们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有没有效果,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在这里总结了一下,要想找到靠谱的保护我们 健康 的方法,最好的随手能够拿来的就是的中医 养生 学,因此我们说中医 养生 学是咱们呵护 健康 的首选。

      我从这三个方面来给大家解读,咱们为什么要选择中医 养生 学,呵护我们的 健康 。首先我们说中医 养生 学它传承的 历史 十分的久远,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黄帝内经里边有这样的说法,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来去,说上古的人那些懂得 养生 的他能够活到100多岁,所以说源缘非常久远,那么中医 养生 学它的理论体系的成熟也很早。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成熟标志性的一本着作就是黄帝内经。

      其实我们现在一说黄帝内经,都知道那是中医必读的中医的经典,其实黄帝内经里边大量的篇幅谈的是 养生 ,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有关 养生 的内容,包括 养生 的原则, 养生 的具体的方法等等。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医 养生 体系成熟以后,一直到现在,到咱们目前,历代都有许许多多的与 养生 有关的书籍,所以说里边蕴含的知识量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从历代的 养生 书籍里边汲取许许多多的前人的 养生 经验和智慧。古代的 养生 家大部分都属于知识分子,他们可以把他们 养生 对 养生 的理解, 养生 实践的这样一种过程比较准确的记录下来。因此一直到现在,中医 养生 的许多方法仍然在呵护着中国人的 健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医 养生 它的传承 历史 非常的久远。

      第二个方面,我们说中医的 养生 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系统,它的体系是非常完整的,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方法也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调节情绪,调节心理,我们有精神 养生 法,调节我们的身体状况,我们有传统各种各样的传统的*和 体育 养生 法,平时我们的饮食怎么去睡觉,怎么去吃饭,我们有饮食 养生 法,睡眠 养生 法,咱们的业余爱好有琴棋书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医 养生 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另外中医 养生 它适用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当一个人处于 健康 状态的时候,没有病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中医 养生 的方法来维护 健康 ,或者是增进我们的 健康 ,防止它不让它生病。

      当我们的身体出了状况有病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中医 养生 的方法协助辅助治疗疾病,让我们康复的更快一点。那么有了病之后治好了,我们可以通过 养生 的方法来防止疾病的复发。因此我们说中医 养生 可以说是适合于没有病的、有病的、有病之后的所有的人,它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

      那么选择中医 养生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医 养生 有十分鲜明的特色,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解读。首先中医 养生 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或者是说 养生 和中医它有着共同的思想理念,理论基础和共同的体系。比如说整体观念,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要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要把人他患的病和他自己的状况,他身心的状况,以及他和外界的自然环境 社会 环境联系起来,来分析疾病。在 养生 方面也是要重视人和自然以及 社会 环境的协调以及身心之间的协调,所以在 养生 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两个原则叫顺应自然,身心并调,这是整体观念。

      另外中医它讲阴阳,气血,同样我们的 养生 仍然也是以阴阳的平衡,气血的充足和畅通,为咱们调整和 养生 的一个主要的目标,所以说中医 养生 它是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的,中医 养生 离不开中医的理论。第二个特征就是中医 养生 它是以和谐适度为宗旨的。中医认为 养生 方法很多,但一定要注意协调,然后不要过量。古人曾经有这样的说法,说 养生 以不伤为本,你不要为了 养生 ,然后你做剧烈的运动,把自己的身体伤了。同样许许多多的 养生 方法都要遵循这样一个适度的原则。那么说到这里,咱们可以把中国人对于生命的感觉和西方人的理念做一个对比,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做生命在于运动,这是西方的一个主导的理念,按照中医的理解,生命应该怎么样?生命是在于平衡,因此运动也一定要掌握一个适度的原则,过激的运动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的状况。

      比如说很早以前,孔子在论语里边就有这样一句话,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在射箭的时候,我们比赛不应该以你那个箭能不能射穿箭靶,应该看到它能不能射中靶心就行了。为什么?因为能不能射穿箭靶,那是人的力气的问题,能不能射中这个箭靶的中心,那是人的技巧问题,我们要比的就是这个技巧,而不应该强调的是力度,这样一种理念,至今对于中国的运动 体育 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医 养生 学的第三个特色是以预防疾病为中心的。我们都知道 养生 的目的是为了 健康 长寿,影响寿命的关键因素,除了意外之外,那就是各种各样的疾病,怎么样不生病,怎么样生病了以后能恢复的快一点,这都是我们 养生 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 养生 它创立了这样一个治未病的预防医学体系,没有病的时候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措施维护 健康 ,让它不生病。有病的时候,我们要想尽各种方法让这个病不发生重大的变化,不传变不恶化。疾病之后,我们要尽量地采取一些方法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所以叫做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未病的预防医学体系。在这样一个思想的指导下,历代的医家和 养生 家就创造和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措施都是围绕着防病抗衰为核心,比如说华佗来创建的五禽戏,另外咱们流行的太极拳,八段锦等等,这些传统的 养生 的*,其实都是为了增强体质,防病抗衰、中医养 养生 学的。

      第四个鲜明的特点是,以综合的调理为原则, 养生 它不是一个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说 养生 要贯穿于我们的衣食住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人理念不一样,说 养生 说 体育 锻炼,就是形体锻炼为主。中医的 养生 它一定是综合的,不是靠一招一式去取胜的,而是综合调理,这是咱们中医 养生 的有这样鲜明的特点。正是因为中医 养生 有这么多的特色,所以说我们在考虑到防病保健呵护 健康 的时候,首选中医 养生 的方法。

      到底什么是中医养生?为什么现代医学无法替代它

      很多人问我,能否通过现代医学的方式来进行 养生 保健。作为一个中医师,我可以十分遗憾的告诉大家,目前我们医学包括现代医学所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医学目前他所研究的重要的目标还是一些重大的疾病,包括一些大的慢性病,所以亚 健康 状态怎么样去调养,仍然还没有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内。因此有好多人发现,当有病的时候,当把身体交给医院和医生的时候,才发现有的时候已经晚了,其实自己在你 健康 刚要出现问题的时候,只有你自己才知道。所以有人说求医不如求己,我自己要平时关爱好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最清楚身体哪里不舒服,医生倒不一定那么清楚,所以说有的人就开始改变自己的思维方法,通过日常的生活保健,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来发现自己 健康 出现问题的蛛丝马迹,采用一些方法来改善 健康 。

      那么除了咱们现代医学之外,大家还能想得到的就是咱们现在正在流行的 健康 体检,每年通过 健康 体检,是不是就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也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 健康 体检也很难发现你的身体状况处在紊乱状态,还没有器质性病变的那一段时间,他是没办法发现身体的问题的。当你身体的各项指标出现一些异常的时候,往往也是比较难的时候。并且 健康 体检不能够对你的身体状况提出非常切实可行的保健措施。

      那么其他的还有没有比较成熟的 养生 保健体系?我们大家想到除了咱们中国,比如说国外有没有?我们知道国外也有许多和中医非常相似的传统医学,统称为叫做替代医学,但是它是否符合咱们中国人的生活的特点,是否符合咱们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有没有效果,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在这里总结了一下,要想找到靠谱的保护我们 健康 的方法,最好的随手能够拿来的就是的中医 养生 学,因此我们说中医 养生 学是咱们呵护 健康 的首选。

      我从这三个方面来给大家解读,咱们为什么要选择中医 养生 学,呵护我们的 健康 。首先我们说中医 养生 学它传承的 历史 十分的久远,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黄帝内经里边有这样的说法,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来去,说上古的人那些懂得 养生 的他能够活到100多岁,所以说源缘非常久远,那么中医 养生 学它的理论体系的成熟也很早。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成熟标志性的一本着作就是黄帝内经。

      其实我们现在一说黄帝内经,都知道那是中医必读的中医的经典,其实黄帝内经里边大量的篇幅谈的是 养生 ,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有关 养生 的内容,包括 养生 的原则, 养生 的具体的方法等等。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医 养生 体系成熟以后,一直到现在,到咱们目前,历代都有许许多多的与 养生 有关的书籍,所以说里边蕴含的知识量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从历代的 养生 书籍里边汲取许许多多的前人的 养生 经验和智慧。古代的 养生 家大部分都属于知识分子,他们可以把他们 养生 对 养生 的理解, 养生 实践的这样一种过程比较准确的记录下来。因此一直到现在,中医 养生 的许多方法仍然在呵护着中国人的 健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医 养生 它的传承 历史 非常的久远。

      第二个方面,我们说中医的 养生 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系统,它的体系是非常完整的,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方法也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调节情绪,调节心理,我们有精神 养生 法,调节我们的身体状况,我们有传统各种各样的传统的*和 体育 养生 法,平时我们的饮食怎么去睡觉,怎么去吃饭,我们有饮食 养生 法,睡眠 养生 法,咱们的业余爱好有琴棋书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医 养生 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另外中医 养生 它适用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当一个人处于 健康 状态的时候,没有病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中医 养生 的方法来维护 健康 ,或者是增进我们的 健康 ,防止它不让它生病。

      当我们的身体出了状况有病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中医 养生 的方法协助辅助治疗疾病,让我们康复的更快一点。那么有了病之后治好了,我们可以通过 养生 的方法来防止疾病的复发。因此我们说中医 养生 可以说是适合于没有病的、有病的、有病之后的所有的人,它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

      那么选择中医 养生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医 养生 有十分鲜明的特色,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解读。首先中医 养生 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或者是说 养生 和中医它有着共同的思想理念,理论基础和共同的体系。比如说整体观念,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要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要把人他患的病和他自己的状况,他身心的状况,以及他和外界的自然环境 社会 环境联系起来,来分析疾病。在 养生 方面也是要重视人和自然以及 社会 环境的协调以及身心之间的协调,所以在 养生 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两个原则叫顺应自然,身心并调,这是整体观念。

      另外中医它讲阴阳,气血,同样我们的 养生 仍然也是以阴阳的平衡,气血的充足和畅通,为咱们调整和 养生 的一个主要的目标,所以说中医 养生 它是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的,中医 养生 离不开中医的理论。第二个特征就是中医 养生 它是以和谐适度为宗旨的。中医认为 养生 方法很多,但一定要注意协调,然后不要过量。古人曾经有这样的说法,说 养生 以不伤为本,你不要为了 养生 ,然后你做剧烈的运动,把自己的身体伤了。同样许许多多的 养生 方法都要遵循这样一个适度的原则。那么说到这里,咱们可以把中国人对于生命的感觉和西方人的理念做一个对比,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做生命在于运动,这是西方的一个主导的理念,按照中医的理解,生命应该怎么样?生命是在于平衡,因此运动也一定要掌握一个适度的原则,过激的运动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的状况。

      比如说很早以前,孔子在论语里边就有这样一句话,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在射箭的时候,我们比赛不应该以你那个箭能不能射穿箭靶,应该看到它能不能射中靶心就行了。为什么?因为能不能射穿箭靶,那是人的力气的问题,能不能射中这个箭靶的中心,那是人的技巧问题,我们要比的就是这个技巧,而不应该强调的是力度,这样一种理念,至今对于中国的运动 体育 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医 养生 学的第三个特色是以预防疾病为中心的。我们都知道 养生 的目的是为了 健康 长寿,影响寿命的关键因素,除了意外之外,那就是各种各样的疾病,怎么样不生病,怎么样生病了以后能恢复的快一点,这都是我们 养生 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 养生 它创立了这样一个治未病的预防医学体系,没有病的时候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措施维护 健康 ,让它不生病。有病的时候,我们要想尽各种方法让这个病不发生重大的变化,不传变不恶化。疾病之后,我们要尽量地采取一些方法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所以叫做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未病的预防医学体系。在这样一个思想的指导下,历代的医家和 养生 家就创造和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措施都是围绕着防病抗衰为核心,比如说华佗来创建的五禽戏,另外咱们流行的太极拳,八段锦等等,这些传统的 养生 的*,其实都是为了增强体质,防病抗衰、中医养 养生 学的。

      第四个鲜明的特点是,以综合的调理为原则, 养生 它不是一个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说 养生 要贯穿于我们的衣食住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人理念不一样,说 养生 说 体育 锻炼,就是形体锻炼为主。中医的 养生 它一定是综合的,不是靠一招一式去取胜的,而是综合调理,这是咱们中医 养生 的有这样鲜明的特点。正是因为中医 养生 有这么多的特色,所以说我们在考虑到防病保健呵护 健康 的时候,首选中医 养生 的方法。

      到底什么是中医养生?为什么现代医学无法替代它

      很多人问我,能否通过现代医学的方式来进行 养生 保健。作为一个中医师,我可以十分遗憾的告诉大家,目前我们医学包括现代医学所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医学目前他所研究的重要的目标还是一些重大的疾病,包括一些大的慢性病,所以亚 健康 状态怎么样去调养,仍然还没有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内。因此有好多人发现,当有病的时候,当把身体交给医院和医生的时候,才发现有的时候已经晚了,其实自己在你 健康 刚要出现问题的时候,只有你自己才知道。所以有人说求医不如求己,我自己要平时关爱好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最清楚身体哪里不舒服,医生倒不一定那么清楚,所以说有的人就开始改变自己的思维方法,通过日常的生活保健,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来发现自己 健康 出现问题的蛛丝马迹,采用一些方法来改善 健康 。

      那么除了咱们现代医学之外,大家还能想得到的就是咱们现在正在流行的 健康 体检,每年通过 健康 体检,是不是就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也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 健康 体检也很难发现你的身体状况处在紊乱状态,还没有器质性病变的那一段时间,他是没办法发现身体的问题的。当你身体的各项指标出现一些异常的时候,往往也是比较难的时候。并且 健康 体检不能够对你的身体状况提出非常切实可行的保健措施。

      那么其他的还有没有比较成熟的 养生 保健体系?我们大家想到除了咱们中国,比如说国外有没有?我们知道国外也有许多和中医非常相似的传统医学,统称为叫做替代医学,但是它是否符合咱们中国人的生活的特点,是否符合咱们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有没有效果,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在这里总结了一下,要想找到靠谱的保护我们 健康 的方法,最好的随手能够拿来的就是的中医 养生 学,因此我们说中医 养生 学是咱们呵护 健康 的首选。

      我从这三个方面来给大家解读,咱们为什么要选择中医 养生 学,呵护我们的 健康 。首先我们说中医 养生 学它传承的 历史 十分的久远,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黄帝内经里边有这样的说法,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来去,说上古的人那些懂得 养生 的他能够活到100多岁,所以说源缘非常久远,那么中医 养生 学它的理论体系的成熟也很早。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成熟标志性的一本着作就是黄帝内经。

      其实我们现在一说黄帝内经,都知道那是中医必读的中医的经典,其实黄帝内经里边大量的篇幅谈的是 养生 ,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有关 养生 的内容,包括 养生 的原则, 养生 的具体的方法等等。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医 养生 体系成熟以后,一直到现在,到咱们目前,历代都有许许多多的与 养生 有关的书籍,所以说里边蕴含的知识量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从历代的 养生 书籍里边汲取许许多多的前人的 养生 经验和智慧。古代的 养生 家大部分都属于知识分子,他们可以把他们 养生 对 养生 的理解, 养生 实践的这样一种过程比较准确的记录下来。因此一直到现在,中医 养生 的许多方法仍然在呵护着中国人的 健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医 养生 它的传承 历史 非常的久远。

      第二个方面,我们说中医的 养生 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系统,它的体系是非常完整的,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方法也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调节情绪,调节心理,我们有精神 养生 法,调节我们的身体状况,我们有传统各种各样的传统的*和 体育 养生 法,平时我们的饮食怎么去睡觉,怎么去吃饭,我们有饮食 养生 法,睡眠 养生 法,咱们的业余爱好有琴棋书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医 养生 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另外中医 养生 它适用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当一个人处于 健康 状态的时候,没有病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中医 养生 的方法来维护 健康 ,或者是增进我们的 健康 ,防止它不让它生病。

      当我们的身体出了状况有病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中医 养生 的方法协助辅助治疗疾病,让我们康复的更快一点。那么有了病之后治好了,我们可以通过 养生 的方法来防止疾病的复发。因此我们说中医 养生 可以说是适合于没有病的、有病的、有病之后的所有的人,它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

      那么选择中医 养生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医 养生 有十分鲜明的特色,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解读。首先中医 养生 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或者是说 养生 和中医它有着共同的思想理念,理论基础和共同的体系。比如说整体观念,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要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要把人他患的病和他自己的状况,他身心的状况,以及他和外界的自然环境 社会 环境联系起来,来分析疾病。在 养生 方面也是要重视人和自然以及 社会 环境的协调以及身心之间的协调,所以在 养生 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两个原则叫顺应自然,身心并调,这是整体观念。

      另外中医它讲阴阳,气血,同样我们的 养生 仍然也是以阴阳的平衡,气血的充足和畅通,为咱们调整和 养生 的一个主要的目标,所以说中医 养生 它是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的,中医 养生 离不开中医的理论。第二个特征就是中医 养生 它是以和谐适度为宗旨的。中医认为 养生 方法很多,但一定要注意协调,然后不要过量。古人曾经有这样的说法,说 养生 以不伤为本,你不要为了 养生 ,然后你做剧烈的运动,把自己的身体伤了。同样许许多多的 养生 方法都要遵循这样一个适度的原则。那么说到这里,咱们可以把中国人对于生命的感觉和西方人的理念做一个对比,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做生命在于运动,这是西方的一个主导的理念,按照中医的理解,生命应该怎么样?生命是在于平衡,因此运动也一定要掌握一个适度的原则,过激的运动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的状况。

      比如说很早以前,孔子在论语里边就有这样一句话,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在射箭的时候,我们比赛不应该以你那个箭能不能射穿箭靶,应该看到它能不能射中靶心就行了。为什么?因为能不能射穿箭靶,那是人的力气的问题,能不能射中这个箭靶的中心,那是人的技巧问题,我们要比的就是这个技巧,而不应该强调的是力度,这样一种理念,至今对于中国的运动 体育 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医 养生 学的第三个特色是以预防疾病为中心的。我们都知道 养生 的目的是为了 健康 长寿,影响寿命的关键因素,除了意外之外,那就是各种各样的疾病,怎么样不生病,怎么样生病了以后能恢复的快一点,这都是我们 养生 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 养生 它创立了这样一个治未病的预防医学体系,没有病的时候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措施维护 健康 ,让它不生病。有病的时候,我们要想尽各种方法让这个病不发生重大的变化,不传变不恶化。疾病之后,我们要尽量地采取一些方法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所以叫做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未病的预防医学体系。在这样一个思想的指导下,历代的医家和 养生 家就创造和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措施都是围绕着防病抗衰为核心,比如说华佗来创建的五禽戏,另外咱们流行的太极拳,八段锦等等,这些传统的 养生 的*,其实都是为了增强体质,防病抗衰、中医养 养生 学的。

      第四个鲜明的特点是,以综合的调理为原则, 养生 它不是一个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说 养生 要贯穿于我们的衣食住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人理念不一样,说 养生 说 体育 锻炼,就是形体锻炼为主。中医的 养生 它一定是综合的,不是靠一招一式去取胜的,而是综合调理,这是咱们中医 养生 的有这样鲜明的特点。正是因为中医 养生 有这么多的特色,所以说我们在考虑到防病保健呵护 健康 的时候,首选中医 养生 的方法。

      哪些人群需要进补养生?

      从生活实际上讲,古代的中国,由于以往农业社会,劳力支出较多,但营养补给往往不足,历经春、夏、秋三季后,体力往往已透支过多,故须趁冬藏时,将全身精气伏藏起来,用来修复五脏六腑的功能。古人观察地球磁场与气温变化,到冬至之时,应开始依循自然规律,将阴液保存、阳气长养出来,如此身体的阴、阳气才能够周全,阴、阳气顺后,就不致有阴气内伤、肾气内乱之问题产生。

      中医素有天人相应之说,指的就是人应该顺应季节而调整自己的生活。冬至为整个阴、阳气转变最重要的时间点,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是保养、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中医理论认为人应该多藏一些东西,才能保证第二年有足够的精气来驱动第二年的活动,所以冬季进补是为严冬做准备。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能较好的发挥滋补功效。

      是不是所有人都要进补呢?当然不是。

      中医讲究辩证治疗,即根据不同的体质因人而异的差异化诊治,体质不同,其对应的进补药方、剂量、食材是不一样的。比如每到冬天,有的人特别怕冷,有的人就不怕冷,这是为什么呢?最直接的原因便是体质的不同:怕冷人群多是阳虚体质,不怕冷的多是体内阳气充盛。一般来说,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以一直补到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

      有人可能又会问:为啥就中国以及周边几个国家会搞进补,而西方国家普遍没有这个风俗?无他耳,依旧是体质的原因。亚洲国家,普遍都是以植物性杂食为主的,而西方则主要以肉食高蛋白食物为主,加之文化、习俗、环境以及理念长达千年万年的不同,从根本上改变了两者的体质,就像亚洲国家的妇女生孩子要坐月子,期间不能沾冷水、不能见风、不能吃冷饮冷食以及不能担重物,而西方则普遍没有这个做法,生完孩子该吃吃,该喝喝,该游泳的游泳,难道西方的女人就不是女人?当然,如果西方人也学着亚洲人一样进补,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但是依旧是需要辩证治疗,对症下药。

      哪些人群需要进补养生?

      从生活实际上讲,古代的中国,由于以往农业社会,劳力支出较多,但营养补给往往不足,历经春、夏、秋三季后,体力往往已透支过多,故须趁冬藏时,将全身精气伏藏起来,用来修复五脏六腑的功能。古人观察地球磁场与气温变化,到冬至之时,应开始依循自然规律,将阴液保存、阳气长养出来,如此身体的阴、阳气才能够周全,阴、阳气顺后,就不致有阴气内伤、肾气内乱之问题产生。

      中医素有天人相应之说,指的就是人应该顺应季节而调整自己的生活。冬至为整个阴、阳气转变最重要的时间点,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是保养、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中医理论认为人应该多藏一些东西,才能保证第二年有足够的精气来驱动第二年的活动,所以冬季进补是为严冬做准备。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能较好的发挥滋补功效。

      是不是所有人都要进补呢?当然不是。

      中医讲究辩证治疗,即根据不同的体质因人而异的差异化诊治,体质不同,其对应的进补药方、剂量、食材是不一样的。比如每到冬天,有的人特别怕冷,有的人就不怕冷,这是为什么呢?最直接的原因便是体质的不同:怕冷人群多是阳虚体质,不怕冷的多是体内阳气充盛。一般来说,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以一直补到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

      有人可能又会问:为啥就中国以及周边几个国家会搞进补,而西方国家普遍没有这个风俗?无他耳,依旧是体质的原因。亚洲国家,普遍都是以植物性杂食为主的,而西方则主要以肉食高蛋白食物为主,加之文化、习俗、环境以及理念长达千年万年的不同,从根本上改变了两者的体质,就像亚洲国家的妇女生孩子要坐月子,期间不能沾冷水、不能见风、不能吃冷饮冷食以及不能担重物,而西方则普遍没有这个做法,生完孩子该吃吃,该喝喝,该游泳的游泳,难道西方的女人就不是女人?当然,如果西方人也学着亚洲人一样进补,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但是依旧是需要辩证治疗,对症下药。

      中医体质养生建议

      当下很多朋友都在关心体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体质?体质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怎样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当的 养生 保健方法呢?

      一、什么是体质

      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而天地在化生万物的过程中,很少会把阴阳五行之气完全均匀地分配到每一个个体。于是就出现了:有人阴偏不足,有人阳偏有余,有人湿气较盛,有人肺气素亏。凡此种种,每个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种身体特质,即是体质。

      在所有的体质类型中,阴阳平和的体质是最为理想的,但在人群中出现的机会非常少。大部分人,或此有余,或彼不足,体质中都存在着某种“偏”性。正是这种偏性,决定着我们的身体更容易罹患哪方面的病症。

      比如气虚体质者,比较容易出现腹泻、腹胀、咳嗽、喘等病症;阴虚体质者,容易出现失眠、焦虑、夜间盗汗等问题。而所谓的体质 养生 ,本质上就是要尽量纠正这种偏性,使其朝着阴阳平衡的方向来改善。

      二、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一般来说,体质由先天因素决定,受后天因素影响而成。

      比如说,父母的身体都偏于气虚,孩子体质气虚的机会就非常大;父亲体质阳热,而母亲体质气郁,那么孩子的体质或从其父,或从其母。这是先天因素对体质的决定作用。

      而后天环境,或饮食习惯等的改变,又可以对体质产生一定影响。如长期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体质会朝着寒湿方向转变;长期嗜食辛辣,容易把体质变得燥热;长期大量饮酒,容易形成湿热体质,等等。

      体质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通常很难完全改变。前面望诊一节曾提到的那位患者,舌体中间有一条纵深大裂纹,几乎要将舌体分为两半,此人的体质就是典型的气虚体质。随着治疗的持续进行,此患者的舌体逐渐变小,中间的裂纹也漫漫变浅,裂纹上也渐渐被一层薄薄的舌苔所覆盖;但与普通人相比,他的舌体仍然比较胖大,裂纹仍然比较明显。

      三、判断体质的方法

      如何辨别体质的方法,实际上,在上面脏腑辨证的内容中已经讲过了。将“气虚证”的名字,换成“气虚体质”,诸如此类,上面给出的辨证百字要诀,就成了辨体质百字要诀,道理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体质是人身之常,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不会像疾病状态时那样突出。有类于食物用来充养,因其平和以为常;药物用来治病,秉其偏甚以矫枉。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分成虚实两大类,与上面辨病性部分相同。虚性体质,主要有气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这几种类型。

      简单来说,一个人平时说话声音低微,不喜言语,懒于活动,时感疲劳乏力,反复感冒不愈,舌体偏胖大,或见齿痕,即可判定为气虚体质。

      眼睛干涩疼痛,视物不清(包括近视和老花眼),失眠多梦,女性月经量少色淡,多为血虚体质;血虚常与气虚并见,即合上面气虚体质的表现,形成气血两虚的体质。

      身体瘦小,舌体瘦小,舌红苔少,夜间睡眠时觉热、盗汗等,多属阴虚体质。

      平素畏寒喜暖、四肢冰冷、大便不成形、小便色清量多、舌色淡白、津液偏多者,属阳虚体质。

      实性体质与虚性体质相比,给人的印象是比较结实。比如同样是体质偏寒,阳虚体质人更容易出现大便溏、小便清长这类虚性症状,实寒性体质者则较少出现。最常见的实性体质包括:寒性、热性、湿性、湿热、气滞、血瘀这几种类型。

      大体来说:形寒肢冷、常年不温属寒;面赤舌红,性情急躁易怒属热;身体肥胖、大便黏腻、舌苔腻属湿;胸闷肋胀、叹气连连属气滞;口唇紫暗,舌下络脉青紫属血瘀体质。

      四、如何改善体质

      改善体质的基本原则就是纠正偏性,力求阴阳平衡。

      阳气不足则补益阳气,气滞湿盛则行气化湿。以下无疾根据既往经验,针对上述体质的朋友给出一些改善体质的建议,以供参考:

      1. 气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当的增加运动量(气属阳,阳主动,动则生阳),但不主张剧烈运动(壮火食气)。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鲜牛奶(耗阳气),慎肥甘滋腻(不利脾运);宜偏清淡饮食,宜牛羊肉,宜山药、大枣。

      常备中药:西洋参、黄芪(可以根据下一讲中药部分内容,适量选用1~10g参或芪,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常备中成药: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症状明显时,可根据方剂章内容,选用健脾或益气,晚睡前服用)。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之下肢部分(日常保健,可敲打、按揉以上三条经脉,详细位置及机理,请参照第十讲经脉原理)。

      2. 气血两虚体质 养生 建议

      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电脑前工作时间的延长,手机逐渐演变为新的人体器官,越来越多学生和上班族的体质倾向于这种类型。其原因多在于思虑伤血,血少气耗。这些朋友需要注意:

      适当增加运动。动作以自由舒展为宜,如散步、慢跑,不以量取胜,不追求高强度,避免劳累。

      避免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宜偏清淡饮食、甜食,宜牛羊肉、猪肉、鸡蛋。宜山药、大枣、桂圆。

      常备中药:党参、黄芪、熟地、当归(开水冲泡代茶饮,或煲汤服均可)。

      常备中成药:人参归脾丸(根据症状轻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3. 阴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静坐,每天20~30分钟(静则养阴)。

      忌熬夜,晚十一点以前必须睡觉(法于天地,顺乎阴阳)。

      忌辛辣食物(易耗伤阴血)。宜酸味、甜味食物(酸甘能化阴)。宜牛肉、猪肉、鸡蛋、奶、豆制品,宜山药、木耳、黑芝麻。

      常备中药:熟地、天麻(开水冲泡代茶饮,或煲汤服均可)。

      常备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根据症状轻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4. 阳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当增加运动量(动则养阳)。

      禁寒冷饮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肥甘黏腻(不利脾运)。宜牛羊肉,宜适量辛辣。宜适量饮黄酒、白酒。

      常备中药:红参、黄芪,肉桂、干姜。

      常备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可据方剂内容选用,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之下肢部分。宜腰、腹部艾灸。

      5. 寒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盛则阴消)。

      忌冷饮、冷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宜牛羊肉,宜辛辣,宜白酒。

      常备中药:干姜、肉桂。

      常备中成药:良附丸、艾附暖宫丸(根据病症,胃痛、痛经时服用)。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

      6. 热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增加运动量(令热有去处),如每周三次高强度健身运动。

      慎辛辣、羊肉(助热),慎饮酒。宜猪肉、鸭肉、奶,宜水果,宜绿茶。

      常备中药:黄连(症状较明显时,可以此药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症状明显时,可考虑午饭后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之小腿部分。

      7. 湿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度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盛则阴消)。

      忌大量饮水,忌寒冷饮食(易伤阳气),忌油腻、黏腻饮食,减少甜食。宜牛羊肉,宜辛辣,宜薏米、杂粮。

      常备中药:薏苡仁、茯苓(宜煎汤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参苓白术丸、二妙丸(湿盛常年腹泻宜前,湿热交错宜后)。

      备用经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阳明经之下肢部分。

      8. 气滞体质 养生 建议

      宜调整心态,增加户外运动,避免独处(解神之闭,行气之郁)。

      忌肥甘滋腻(加重气滞),宜食酸、辣。

      常备中药:柴胡、香附、白芍(症状较明显时,可用三药各10g,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逍遥丸、加味逍遥丸(情绪不佳,随即服此,可将不良情绪对身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备用经脉腧穴:足厥阴之太冲穴、手厥阴之内关穴(各按揉三至五分钟),足少阳经大腿段(可拍打、按揉)。

      9. 瘀血体质 养生 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气血流通,瘀血得化)。

      忌寒冷饮食(伤阳气)。宜牛羊肉。

      常备中药:当归、丹参(偏寒则用当归,偏热则用丹参,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艾附暖宫丸(气滞血瘀则宜血府逐瘀,寒瘀交错则宜艾附暖宫,随症状轻重服,女性经期忌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足少阴经之下肢部分。

      当然,无疾此处所列各种体质,只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体质类型。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朋友,是兼具以上两种或三种体质,如气虚湿盛、寒瘀体质等,可以将上述建议参合来看,不再一一列举。

      中医体质养生建议

      当下很多朋友都在关心体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体质?体质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怎样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当的 养生 保健方法呢?

      一、什么是体质

      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而天地在化生万物的过程中,很少会把阴阳五行之气完全均匀地分配到每一个个体。于是就出现了:有人阴偏不足,有人阳偏有余,有人湿气较盛,有人肺气素亏。凡此种种,每个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种身体特质,即是体质。

      在所有的体质类型中,阴阳平和的体质是最为理想的,但在人群中出现的机会非常少。大部分人,或此有余,或彼不足,体质中都存在着某种“偏”性。正是这种偏性,决定着我们的身体更容易罹患哪方面的病症。

      比如气虚体质者,比较容易出现腹泻、腹胀、咳嗽、喘等病症;阴虚体质者,容易出现失眠、焦虑、夜间盗汗等问题。而所谓的体质 养生 ,本质上就是要尽量纠正这种偏性,使其朝着阴阳平衡的方向来改善。

      二、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一般来说,体质由先天因素决定,受后天因素影响而成。

      比如说,父母的身体都偏于气虚,孩子体质气虚的机会就非常大;父亲体质阳热,而母亲体质气郁,那么孩子的体质或从其父,或从其母。这是先天因素对体质的决定作用。

      而后天环境,或饮食习惯等的改变,又可以对体质产生一定影响。如长期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体质会朝着寒湿方向转变;长期嗜食辛辣,容易把体质变得燥热;长期大量饮酒,容易形成湿热体质,等等。

      体质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通常很难完全改变。前面望诊一节曾提到的那位患者,舌体中间有一条纵深大裂纹,几乎要将舌体分为两半,此人的体质就是典型的气虚体质。随着治疗的持续进行,此患者的舌体逐渐变小,中间的裂纹也漫漫变浅,裂纹上也渐渐被一层薄薄的舌苔所覆盖;但与普通人相比,他的舌体仍然比较胖大,裂纹仍然比较明显。

      三、判断体质的方法

      如何辨别体质的方法,实际上,在上面脏腑辨证的内容中已经讲过了。将“气虚证”的名字,换成“气虚体质”,诸如此类,上面给出的辨证百字要诀,就成了辨体质百字要诀,道理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体质是人身之常,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不会像疾病状态时那样突出。有类于食物用来充养,因其平和以为常;药物用来治病,秉其偏甚以矫枉。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分成虚实两大类,与上面辨病性部分相同。虚性体质,主要有气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这几种类型。

      简单来说,一个人平时说话声音低微,不喜言语,懒于活动,时感疲劳乏力,反复感冒不愈,舌体偏胖大,或见齿痕,即可判定为气虚体质。

      眼睛干涩疼痛,视物不清(包括近视和老花眼),失眠多梦,女性月经量少色淡,多为血虚体质;血虚常与气虚并见,即合上面气虚体质的表现,形成气血两虚的体质。

      身体瘦小,舌体瘦小,舌红苔少,夜间睡眠时觉热、盗汗等,多属阴虚体质。

      平素畏寒喜暖、四肢冰冷、大便不成形、小便色清量多、舌色淡白、津液偏多者,属阳虚体质。

      实性体质与虚性体质相比,给人的印象是比较结实。比如同样是体质偏寒,阳虚体质人更容易出现大便溏、小便清长这类虚性症状,实寒性体质者则较少出现。最常见的实性体质包括:寒性、热性、湿性、湿热、气滞、血瘀这几种类型。

      大体来说:形寒肢冷、常年不温属寒;面赤舌红,性情急躁易怒属热;身体肥胖、大便黏腻、舌苔腻属湿;胸闷肋胀、叹气连连属气滞;口唇紫暗,舌下络脉青紫属血瘀体质。

      四、如何改善体质

      改善体质的基本原则就是纠正偏性,力求阴阳平衡。

      阳气不足则补益阳气,气滞湿盛则行气化湿。以下无疾根据既往经验,针对上述体质的朋友给出一些改善体质的建议,以供参考:

      1. 气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当的增加运动量(气属阳,阳主动,动则生阳),但不主张剧烈运动(壮火食气)。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鲜牛奶(耗阳气),慎肥甘滋腻(不利脾运);宜偏清淡饮食,宜牛羊肉,宜山药、大枣。

      常备中药:西洋参、黄芪(可以根据下一讲中药部分内容,适量选用1~10g参或芪,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常备中成药: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症状明显时,可根据方剂章内容,选用健脾或益气,晚睡前服用)。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之下肢部分(日常保健,可敲打、按揉以上三条经脉,详细位置及机理,请参照第十讲经脉原理)。

      2. 气血两虚体质 养生 建议

      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电脑前工作时间的延长,手机逐渐演变为新的人体器官,越来越多学生和上班族的体质倾向于这种类型。其原因多在于思虑伤血,血少气耗。这些朋友需要注意:

      适当增加运动。动作以自由舒展为宜,如散步、慢跑,不以量取胜,不追求高强度,避免劳累。

      避免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宜偏清淡饮食、甜食,宜牛羊肉、猪肉、鸡蛋。宜山药、大枣、桂圆。

      常备中药:党参、黄芪、熟地、当归(开水冲泡代茶饮,或煲汤服均可)。

      常备中成药:人参归脾丸(根据症状轻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3. 阴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静坐,每天20~30分钟(静则养阴)。

      忌熬夜,晚十一点以前必须睡觉(法于天地,顺乎阴阳)。

      忌辛辣食物(易耗伤阴血)。宜酸味、甜味食物(酸甘能化阴)。宜牛肉、猪肉、鸡蛋、奶、豆制品,宜山药、木耳、黑芝麻。

      常备中药:熟地、天麻(开水冲泡代茶饮,或煲汤服均可)。

      常备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根据症状轻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4. 阳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当增加运动量(动则养阳)。

      禁寒冷饮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肥甘黏腻(不利脾运)。宜牛羊肉,宜适量辛辣。宜适量饮黄酒、白酒。

      常备中药:红参、黄芪,肉桂、干姜。

      常备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可据方剂内容选用,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之下肢部分。宜腰、腹部艾灸。

      5. 寒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盛则阴消)。

      忌冷饮、冷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宜牛羊肉,宜辛辣,宜白酒。

      常备中药:干姜、肉桂。

      常备中成药:良附丸、艾附暖宫丸(根据病症,胃痛、痛经时服用)。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

      6. 热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增加运动量(令热有去处),如每周三次高强度健身运动。

      慎辛辣、羊肉(助热),慎饮酒。宜猪肉、鸭肉、奶,宜水果,宜绿茶。

      常备中药:黄连(症状较明显时,可以此药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症状明显时,可考虑午饭后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之小腿部分。

      7. 湿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度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盛则阴消)。

      忌大量饮水,忌寒冷饮食(易伤阳气),忌油腻、黏腻饮食,减少甜食。宜牛羊肉,宜辛辣,宜薏米、杂粮。

      常备中药:薏苡仁、茯苓(宜煎汤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参苓白术丸、二妙丸(湿盛常年腹泻宜前,湿热交错宜后)。

      备用经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阳明经之下肢部分。

      8. 气滞体质 养生 建议

      宜调整心态,增加户外运动,避免独处(解神之闭,行气之郁)。

      忌肥甘滋腻(加重气滞),宜食酸、辣。

      常备中药:柴胡、香附、白芍(症状较明显时,可用三药各10g,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逍遥丸、加味逍遥丸(情绪不佳,随即服此,可将不良情绪对身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备用经脉腧穴:足厥阴之太冲穴、手厥阴之内关穴(各按揉三至五分钟),足少阳经大腿段(可拍打、按揉)。

      9. 瘀血体质 养生 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气血流通,瘀血得化)。

      忌寒冷饮食(伤阳气)。宜牛羊肉。

      常备中药:当归、丹参(偏寒则用当归,偏热则用丹参,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艾附暖宫丸(气滞血瘀则宜血府逐瘀,寒瘀交错则宜艾附暖宫,随症状轻重服,女性经期忌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足少阴经之下肢部分。

      当然,无疾此处所列各种体质,只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体质类型。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朋友,是兼具以上两种或三种体质,如气虚湿盛、寒瘀体质等,可以将上述建议参合来看,不再一一列举。

      中医体质养生建议

      当下很多朋友都在关心体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体质?体质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怎样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当的 养生 保健方法呢?

      一、什么是体质

      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而天地在化生万物的过程中,很少会把阴阳五行之气完全均匀地分配到每一个个体。于是就出现了:有人阴偏不足,有人阳偏有余,有人湿气较盛,有人肺气素亏。凡此种种,每个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种身体特质,即是体质。

      在所有的体质类型中,阴阳平和的体质是最为理想的,但在人群中出现的机会非常少。大部分人,或此有余,或彼不足,体质中都存在着某种“偏”性。正是这种偏性,决定着我们的身体更容易罹患哪方面的病症。

      比如气虚体质者,比较容易出现腹泻、腹胀、咳嗽、喘等病症;阴虚体质者,容易出现失眠、焦虑、夜间盗汗等问题。而所谓的体质 养生 ,本质上就是要尽量纠正这种偏性,使其朝着阴阳平衡的方向来改善。

      二、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一般来说,体质由先天因素决定,受后天因素影响而成。

      比如说,父母的身体都偏于气虚,孩子体质气虚的机会就非常大;父亲体质阳热,而母亲体质气郁,那么孩子的体质或从其父,或从其母。这是先天因素对体质的决定作用。

      而后天环境,或饮食习惯等的改变,又可以对体质产生一定影响。如长期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体质会朝着寒湿方向转变;长期嗜食辛辣,容易把体质变得燥热;长期大量饮酒,容易形成湿热体质,等等。

      体质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通常很难完全改变。前面望诊一节曾提到的那位患者,舌体中间有一条纵深大裂纹,几乎要将舌体分为两半,此人的体质就是典型的气虚体质。随着治疗的持续进行,此患者的舌体逐渐变小,中间的裂纹也漫漫变浅,裂纹上也渐渐被一层薄薄的舌苔所覆盖;但与普通人相比,他的舌体仍然比较胖大,裂纹仍然比较明显。

      三、判断体质的方法

      如何辨别体质的方法,实际上,在上面脏腑辨证的内容中已经讲过了。将“气虚证”的名字,换成“气虚体质”,诸如此类,上面给出的辨证百字要诀,就成了辨体质百字要诀,道理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体质是人身之常,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不会像疾病状态时那样突出。有类于食物用来充养,因其平和以为常;药物用来治病,秉其偏甚以矫枉。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分成虚实两大类,与上面辨病性部分相同。虚性体质,主要有气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这几种类型。

      简单来说,一个人平时说话声音低微,不喜言语,懒于活动,时感疲劳乏力,反复感冒不愈,舌体偏胖大,或见齿痕,即可判定为气虚体质。

      眼睛干涩疼痛,视物不清(包括近视和老花眼),失眠多梦,女性月经量少色淡,多为血虚体质;血虚常与气虚并见,即合上面气虚体质的表现,形成气血两虚的体质。

      身体瘦小,舌体瘦小,舌红苔少,夜间睡眠时觉热、盗汗等,多属阴虚体质。

      平素畏寒喜暖、四肢冰冷、大便不成形、小便色清量多、舌色淡白、津液偏多者,属阳虚体质。

      实性体质与虚性体质相比,给人的印象是比较结实。比如同样是体质偏寒,阳虚体质人更容易出现大便溏、小便清长这类虚性症状,实寒性体质者则较少出现。最常见的实性体质包括:寒性、热性、湿性、湿热、气滞、血瘀这几种类型。

      大体来说:形寒肢冷、常年不温属寒;面赤舌红,性情急躁易怒属热;身体肥胖、大便黏腻、舌苔腻属湿;胸闷肋胀、叹气连连属气滞;口唇紫暗,舌下络脉青紫属血瘀体质。

      四、如何改善体质

      改善体质的基本原则就是纠正偏性,力求阴阳平衡。

      阳气不足则补益阳气,气滞湿盛则行气化湿。以下无疾根据既往经验,针对上述体质的朋友给出一些改善体质的建议,以供参考:

      1. 气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当的增加运动量(气属阳,阳主动,动则生阳),但不主张剧烈运动(壮火食气)。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鲜牛奶(耗阳气),慎肥甘滋腻(不利脾运);宜偏清淡饮食,宜牛羊肉,宜山药、大枣。

      常备中药:西洋参、黄芪(可以根据下一讲中药部分内容,适量选用1~10g参或芪,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常备中成药: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症状明显时,可根据方剂章内容,选用健脾或益气,晚睡前服用)。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之下肢部分(日常保健,可敲打、按揉以上三条经脉,详细位置及机理,请参照第十讲经脉原理)。

      2. 气血两虚体质 养生 建议

      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电脑前工作时间的延长,手机逐渐演变为新的人体器官,越来越多学生和上班族的体质倾向于这种类型。其原因多在于思虑伤血,血少气耗。这些朋友需要注意:

      适当增加运动。动作以自由舒展为宜,如散步、慢跑,不以量取胜,不追求高强度,避免劳累。

      避免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宜偏清淡饮食、甜食,宜牛羊肉、猪肉、鸡蛋。宜山药、大枣、桂圆。

      常备中药:党参、黄芪、熟地、当归(开水冲泡代茶饮,或煲汤服均可)。

      常备中成药:人参归脾丸(根据症状轻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3. 阴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静坐,每天20~30分钟(静则养阴)。

      忌熬夜,晚十一点以前必须睡觉(法于天地,顺乎阴阳)。

      忌辛辣食物(易耗伤阴血)。宜酸味、甜味食物(酸甘能化阴)。宜牛肉、猪肉、鸡蛋、奶、豆制品,宜山药、木耳、黑芝麻。

      常备中药:熟地、天麻(开水冲泡代茶饮,或煲汤服均可)。

      常备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根据症状轻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4. 阳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当增加运动量(动则养阳)。

      禁寒冷饮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肥甘黏腻(不利脾运)。宜牛羊肉,宜适量辛辣。宜适量饮黄酒、白酒。

      常备中药:红参、黄芪,肉桂、干姜。

      常备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可据方剂内容选用,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之下肢部分。宜腰、腹部艾灸。

      5. 寒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盛则阴消)。

      忌冷饮、冷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宜牛羊肉,宜辛辣,宜白酒。

      常备中药:干姜、肉桂。

      常备中成药:良附丸、艾附暖宫丸(根据病症,胃痛、痛经时服用)。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

      6. 热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增加运动量(令热有去处),如每周三次高强度健身运动。

      慎辛辣、羊肉(助热),慎饮酒。宜猪肉、鸭肉、奶,宜水果,宜绿茶。

      常备中药:黄连(症状较明显时,可以此药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症状明显时,可考虑午饭后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之小腿部分。

      7. 湿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度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盛则阴消)。

      忌大量饮水,忌寒冷饮食(易伤阳气),忌油腻、黏腻饮食,减少甜食。宜牛羊肉,宜辛辣,宜薏米、杂粮。

      常备中药:薏苡仁、茯苓(宜煎汤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参苓白术丸、二妙丸(湿盛常年腹泻宜前,湿热交错宜后)。

      备用经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阳明经之下肢部分。

      8. 气滞体质 养生 建议

      宜调整心态,增加户外运动,避免独处(解神之闭,行气之郁)。

      忌肥甘滋腻(加重气滞),宜食酸、辣。

      常备中药:柴胡、香附、白芍(症状较明显时,可用三药各10g,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逍遥丸、加味逍遥丸(情绪不佳,随即服此,可将不良情绪对身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备用经脉腧穴:足厥阴之太冲穴、手厥阴之内关穴(各按揉三至五分钟),足少阳经大腿段(可拍打、按揉)。

      9. 瘀血体质 养生 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气血流通,瘀血得化)。

      忌寒冷饮食(伤阳气)。宜牛羊肉。

      常备中药:当归、丹参(偏寒则用当归,偏热则用丹参,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艾附暖宫丸(气滞血瘀则宜血府逐瘀,寒瘀交错则宜艾附暖宫,随症状轻重服,女性经期忌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足少阴经之下肢部分。

      当然,无疾此处所列各种体质,只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体质类型。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朋友,是兼具以上两种或三种体质,如气虚湿盛、寒瘀体质等,可以将上述建议参合来看,不再一一列举。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