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四季养生之法
2024-02-19 00:53:54 责编:小OO
文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四时养生指按照时令节气的规律进行调整:。1. 春季养阳:顺应阳气升发,宜食辛甘发散的食物,不宜食酸涩食物。2. 夏季养阴:顺应阳盛于外,饮食宜清淡,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3. 秋季养肺:顺应万物收敛之特点,宜吃酸味食物,少吃辛辣食物,以滋阴润肺为佳。4. 冬季养肾:顺应阳气闭藏,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原则,应减少食盐摄入量,增加苦味。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平常,但是中医养生却有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该如何进行。下面我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希望对你有用!

  四季养生口诀

  1、四时养生小口诀

  晨起一杯温开水,舒舒服服通肠胃;

  上午冰糖炖雪梨,幸福永伴不费力;

中午来碗绿豆汤,清热解毒保健康;

  清凉西瓜桌上摆,暑意立消心情棒。

  2、五行相生相克口诀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

  书中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面板,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百话注解:

  春天3个月,草木发芽,天地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缓步而行,披散头发,舒展形体,使意志顺应春生之气而舒畅条达,而不要损害、克伐它。要顺应春天的生养法则,违背这个法则,就要伤及肝气,生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3个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相交,植物开花结果。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心气。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供给秋天收养的精力就少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秋天3个月,是万物成实的季节。此时天高气爽,西风渐起,地气清肃明朗,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闻鸡起床,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意志不外越,从而使得肺气清平。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方法,如果与之相违背,肺气则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变生腹泻完谷不化的疾病,供给冬季闭藏的精气就少了。

  冬季3个月,是万物潜伏的季节。此时水结成冰,地冻开裂,这时节,人们不要扰乱阳气,要早睡晚起,早晨等待太阳升起后而起床,使精神内守伏藏而不外露,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态,还要避免寒气侵袭,保持温暖,但不要过热而致面板开泄出汗,以致阳气频繁耗伤。这是与冬气相适应的保养藏蓄的道理,若违背这一原则,就会伤及肾气,到了春天,就会得痿厥一类的疾病,供给春季发生的精气也就少了。

  白话翻译出来的部分,相信大家也知道了《皇帝内经》一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主张的养生观念,身体以养为主,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意思就是主张疾病的预防。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说的预防大于治疗的意思。

  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中医重视人体环境

  人患感冒,发烧咳嗽了要到医院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到医院查体温也好,测血压也好,化验血液也好,按西医的思路就一定要找到致病因子,即到底是什么细菌和病毒使人患病,这恐怕是现代医院首先要查的。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研究出了7000多种抗生素,但是今天在临床上依然在使用的抗生素不过几十种。大量的抗生素都被淘汰了,现代医学面临困惑。而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呢?中医治病靠的是草根、树皮,现在用的药方大多是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方子。两千年前的中药方还有效,中医解决的是人体的内在环境,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养生要顺应四时

  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中医认为要研究四季与养生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环境。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根据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要顺应四时,如果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规律养生,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医把许多致病因素、异常气候等叫做虚邪贼风,这些都会导致人生病。所以,夏天空调开得太凉,冬天暖气烧得过热,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为,中医认为冬天气血是潜藏的,如果太热,令气血耗散,冬不藏精,春天就要得温病。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医认为,人的气血执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而五脏又对应四季。春季易肝阴不足,产生春困;到了夏季,汗出得多,容易胸闷、气短;到了秋季,易感燥邪而干咳、少痰;到了冬季,气血应该潜藏于内。所以说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直接相关,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在每一年、每一季注重养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季进补,春宜养肝

  春天时,气血从内向外调动,此时应该注意养肝,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女性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乌鸡白凤丸更多地是使用在女性身上。可是春天时气血达表,无论男女都会出现肝血不足的状况。如果男士每天早上吃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也消失了;到了夏天,天气闷热,阳气不足,会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此时中老年朋友应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里面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有助于滋养心气;而秋天应吃点秋梨膏,梨有润肺、止咳作用,可入肺经,它可以有助于气血从外向内走;到了冬天时,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应注重补肾,过了更年期的女性,可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中青年女性还应补血,可吃一点阿胶、大枣、冰糖、核桃仁做成的膏。吃了这些富有营养的东西,通过在身体内的充分运化,就能达到四季养生的目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执行与五脏是直接相关的。春天时,气血从里往外流,里面的气血相对不足。这时,很多人会有肝气、肝血不足的情况,常常感到失眠、春困。这时,我们应注意养肝。无论男女,最好服用些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疗效经过上百年的实践检验。女性以肝为先天,养血为主,服用此药自然不在话下。但不要以为这只是妇科圣药,男性也会在春天存在肝血相对不足的情况。有此证之男士,可每天早上适量服用。到了夏天,人的气血都到外面去了。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你往往会感到气短、胸闷,这是因为夏气影响了你的心气。我建议多喝点生脉饮人参100克,麦冬200克,五味子100克,尤其是中老年人。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的方药。其中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总体效果有助滋养心气,抵御暑热。秋天则是气血由外往里走的季节。秋气与肺气相通。这时,可吃点秋梨膏精选白梨,配合其他润肺生津的药物,加蜂蜜、红枣等佐料制成。梨有润肺、止渴作用,可入肺经,有助气血速降,帮助人们把气血吸纳回体内。冬天户外大雪飘飘,人体气血都藏起来了,正是补养的好时机。冬天重在补肾,男性以精气为主,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女性更年期前重在补血,可服用阿胶、大枣、核桃仁,用冰糖把三者做成膏剂服用;更年期后,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中医称这种养生方法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身体功能正常情况下的滋补方法。若是感冒了,或患了其他病,则应先治疗原发疾病。

1.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

2.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篇

3.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4.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

5.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6.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吃什么

7.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智慧

中医四季养生法和保健疗法,还有什么方法是你不知道的?

中医讲究因时制宜,保持健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是古代中医总结的 "防病治病 "的做法。"上医治未病 "的做法就在这里了!春季养肝春季养肝,一年四季都健康,历代养生专家都很重视春季养肝。"春通于肝,天人相应",从五行的角度看,在四季中,春天属木;在人体的五脏中,肝也属木;因此,春气通肝,养肝很有必要,肝旺,才能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喝点菊花茶菊花能散风清热,有养肝的功效,能清肝热,除烦躁。菊花和桑葚一起泡茶喝,桑葚具有养血补肝、润肺的功效,能收到养肝润肺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菊花会使肝木失去滋养,反而伤肝,所以一个月以上不要喝菊花茶。此时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复苏,植被发芽,昆虫警觉,大自然充满生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时的养生原则是 "三月春风宜夜眠早起,放松心神,庭院散步,顺应春之气"。也就是说,在春天的三个月里,要顺应春天身体时钟的节奏,晚睡早起,心胸开阔,乐观向上,早晨起床后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缓慢而灵活的活动,不作剧烈运动,不作劳累,保持身体充满生机与旺盛。中医认为,春季气候的特点是 "乍暖还寒,阳气未生",此时的饮食原则为 "减酸赐甘养脾气",宜用辛温之品以避春季之气。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中医四季养生

四季 养生

1.春季 养生 ——春应肝而 养生

春季是历代 养生 家都非常重视的季节。《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所以,春季尤其要注意调养肝。春季养肝首要一条是调理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生气。此外,春天阳气升,春天的药膳调养,要以平补为原则,不能一味使用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人体正气。

(1)情志宜平和 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情志,春季肝阳易动,人易急躁发怒,因此要驾驭和好自己的情绪,预防体内气机升降失常,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所以,春季应保持心情舒畅,顺应肝调达之性,才能达到祛病强身的保健目的。首先,人们应克制情绪,以免伤肝。

(2)饮食宜清淡 春季 养生 饮食宜清淡,应选择既利阳气升发又清淡可口的食物,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蜂蜜等,还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和野菜,如春笋、菠菜、韭菜等,以利体内积热的散发。春季还应控制饮酒。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

(3)运动要科学 春天,冰雪消融,万木吐绿,是生发的季节。人们应早睡早起,适当锻炼。春天时,树林、江河、湖边的阳气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锻炼犹如一剂活血驱邪药,有利于吐故纳新,是痰湿体质人的良药。人们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或漫步于芳草小径,或疾行于河畔林间,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将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对 健康 十分有利。

2.夏季 养生 ——夏应心而养长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很多人在夏季易疲劳、出汗、心烦、食欲不振、昏昏欲睡,甚至会中暑、腹泻。因此,夏季要注意保养,尤其注意在以下五个方面要把握好。

(1)注意精神放松。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所以,放松而安静的心境是夏季保健的前提条件。切忌遇事要冷静,心情要平和,安和宁静的心情有助于防止心火内生,解除烦躁。

(2)注意饮食清淡。 在饮食安排上,要力求清淡、可口,多食新鲜蔬菜、时令水果等,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多食用绿豆、苦瓜、黄瓜、芹菜、西瓜、西红柿藕、莲子、丝瓜、冬瓜等。解渴应多饮开水,此外,将绿豆、菊花、金银花等煮汤或泡茶喝,既可适时补充因出汗消耗的水分,又可清热解毒,安躁除烦。

(3)注意居室凉爽。 夏天的致病因素固然首先来自“暑”所以最好多居凉爽通风之处。居住的房间早晚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应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适当开空调风扇,但要避免过凉。

(4)注意适当锻炼。 夏练三伏能使身体更好地获得“顺四时,适寒暑”的能力。但夏季炎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夏季锻炼的时间应选择在早晚气温凉爽时进行,在有花有草,有水有树,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湿润清爽的开放场所进行。

(5)注意睡眠充足。 夏夜炎热,难以入睡,或半夜易醒。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律,即早睡早起,按时入睡;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及时补充睡眠。夏季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活动,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3.秋季 养生 ——秋应肺而养收

预防秋燥是重要的秋季保健原则。

(1)谨慎起居。 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舒达阳气。但起床时不宜过猛过急,可适当再赖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筋骨对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2)滋阴润肺。 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的食欲普遍增强,加上秋季食物品种丰富,故应管住嘴,以免伤及肠胃。秋燥易伤津液,秋季以肺脏当令,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原则。《素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而多数蔬菜、水果等有滋阴润燥、清热通便之效。少食辛辣煎炸食品,以免助燥伤阴。另外还应“增酸”,多食芝麻、核桃、蜂蜜、莲子、百合、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如柑、山楂等酸味食品;对于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年轻人可以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少吃偏热的食物,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做调节。比如水鸭、鱼虾、藕、大白菜、萝卜、蘑菇等。

(3)预防秋燥。 空气中的湿度小,气候干燥,易使人出现皮肤紧绷、干裂、脱屑、毛发脱落、口唇干裂、咽痛、便秘等症状。因此,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适当补充体内水分,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以养阴润燥。饮用时要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原则。为防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口唇干裂者可涂润唇膏。

(4)动静适宜。 秋季天高气爽,空气清新,坚持适当的 体育 运动,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冷刺激的防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所以要注意三防:一防受凉感冒。锻炼时要适时增减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二防运损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三防运动过度。秋季人体的阴精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损耗津液。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做操等,使周微微汗出即可。

(5)调达情志。 一般来说,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烦躁或悲愁伤感,所以秋季 养生 更要注意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以温顺的心态看待一切事物。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多外出观赏风景,听一些轻松愉快的乐曲,可使忧愁顿消,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增强抗病能力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春捂秋冻”。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这时要加强防寒锻炼。气温下降时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斩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4.冬季 养生 ——冬应肾而养藏

冬三月,水冰地坼,天寒地冻。冬天围绕一个什么字呢?藏!

(1)冬季的着装尤其要注意,切不可因着装单薄而受凉,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木枯草衰,万物凋零、阴雪纷纷,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乐。其时节改变情绪,调摄身心的基本方法就是运动。冬季进行健身运动不宜起的过早,以免扰乱阳气。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还应选择顺应冬季的运动项目,运动之后能使身体出些许微汗为宜。这样既可达到避寒取暖的目的,也可保持心情愉快,使精、气、神得以内收。

(2)饮食方面,从冬天来讲,要养肾,冬天应肾,养肾的东西都要咸如肾,用一些咸的、干温热的东西来养肾。冬天大家都知道吃狗肉,羊肉,暖性的,有一点肉,有一点咸味。要根据季节吃这个东西。这是藏。有的人阳气天生就不足,特别怕冷,特别是女性,到冬天手脚冷,应该是养血,养了血以后,弄一些利心脉的,到四肢去,这样更容易养血了。所以中医里面,用当归,是温的,苦甘温的东西,用当归来养血,是温的,当归生姜羊肉汤,都是温养的。

(3)“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天气虽然寒冷,但是仍应坚持健身运动。冬季进行健身运动对肌体一年的 健康 都大有益处。人们在冬季多闭户不出,动的少,精神也萎靡,食欲也增加,结果会长出一身赘肉,而活力却大为降低。坚持冬练,增强中枢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气候环境之间取得平衡,以适应寒冷的刺激,增强造血功能和坑病能力。冬季运动有助于预防大脑衰老。 体育 运动可以使人体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从而使脑血管中的血流量增加,提高脑细胞的供氧量,减轻大脑疲劳。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