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医养生讲脾胃虚弱
2024-03-06 02:00:12 责编:小OO
文档

脾胃虚弱的快速调理方法:

1. 药物:根据具体病症进行中药调理,如六君子汤加减、四君子合剂等,也可使用党参、茯苓、山药、白术、焦神曲、陈皮等中药水煎服。

2. 理疗:通过艾灸足三里、胃俞、脾俞等穴位来健脾养胃,用针灸关内、中脘、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来改善脾胃虚弱,拔罐、推拿按摩等方法也可调理。

3. 饮食:尽量避免损耗脾胃的食物,食用小米粥、山药、红枣、粳米等对脾胃功能有好处的食物。因患者体质不同,需听从医生指导。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辨证脾虚的方法以及具体调理思路

中医辨证脾虚

  脾是中医脏象学中的五脏之一,它与现代解剖学所指的“脾脏”不是同一概念。中医诊断“脾虚”,是以脾的生理功能减退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为依据。因此,在了解“脾虚”之前,先要了解脾有哪些生理功能。

  中医的“脾”有三大生理功能。一是“运化”;二是“升清”;三是“统血”。

  中医学认为,人出生后,依赖脾的“运化”功能,与胃一起摄取饮食中的营养,化生气血,充养肌体,维持生命活动。历代中医非常重视脾的“运化”功能,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尤其是对体虚者的调养,或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或延缓中老年衰老。对于患者而言,脾的“运化”功能正常,疾病的预后良好。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表现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肌肉丰满、强劲有力、脉搏充盈。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减退,会出现以下两类症状:一是对食物消化功能减退,表现为没有饥饿感,食欲减退,食量减少,食后脘腹胀满,尤其在劳累后,腹胀明显加重。消化功能减退,必然使营养吸收减少,其结果是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全身无力,舌色淡白,脉搏无力。其次,脾对水液的“运化”功能减退,可见大便稀薄不成形,劳累后下肢浮肿,入睡后口角流涎,舌胖大,舌边有齿痕等。

  脾的第二个功能是“升清”。何谓“升清”?“升”就是向上输送之意;“清”是指体内的营养物质。脾的升清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把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头部,保持头部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升清功能正常的人,表现为精神振作,思维敏捷,耳聪目明,不易疲劳。升清功能减退,头部供养不足,就会出现精神疲倦,脑力不济,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目眩,或饭后困倦欲睡,或一时性两耳如塞,或入睡后两目闭合不全等。二是清气有“托举”脏腑组织的功能。人体的脏腑及其他组织器官之所以能够维系在体内相对固定的位置,与脾的升清功能有关。当这一功能减退,会出现“清气下陷”的症状,如内脏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清气下陷”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症状,如饭后就想大便,喝冷饮或稍食油腻即泄泻,疲劳时尿液浑浊等。说明“清气下陷”使部分营养物质通过大小便流失。

  脾的第三个功能是“统血”。“统血”是指脾能使血液稳定地在血管内流动而不溢于脉外,这是脾的“控制、固摄”功能。当脾的统血功能减退,就容易发生出血,如皮下出血而见青紫瘀斑点,或消化道出血而见呕血(咖啡色呕吐物)、便血(柏油样大便),或妇女月经过多或淋沥不尽。

  综上所述,当脾的三大功能减退,出现上述各类症状,均可诊断为“脾虚”。但每个人的表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造成脾虚的原因很多,一般多由饮食失调,久病重病,身心过度疲劳,或好逸恶劳,缺少运动等原因所致。经调查统计,脾虚多见于小儿和中老年人。

  现代研究证实,脾虚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对外防御能力减退而经常感冒、腹泻,对内防突变能力减退而易患癌症。与脾虚有关的疾病有消化不良、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慢性结肠炎、小儿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轻度脾虚可通过饮食调养纠正,宜常吃红枣、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糯米粥、小米粥、牛肉汁、蜂王浆、麦芽糖等健脾食品。

  治疗脾虚的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归脾丸等。

  此外,平时饮食宜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或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一般以次日没有疲劳感为宜。

3脾虚的类型

  脾虚的类型:

  1、脾气虚

  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

  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

  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

  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脾虚的症状:

  1、舌苔有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

  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2、食欲下降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数人在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3、早起不适

  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4、湿气重

  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体虚是身体脾胃功能减弱衰退导致的。体虚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的能力减低,营养不能消耗掉于是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5、如厕宿便异常

  如果出现宿便形状软烂、黏腻即为脾湿的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现象。

  脾虚治疗方法:

  1、附片狗肉汤

  材料:附片,狗肉,盐适量。

  做法:将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时,然后加进狗肉,煮熟放盐食。

  功效: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煮时用开水,严禁冷水,否则会中毒。睡前服,服后不能吹着冷风和接触冷水。

  2、山楂苡仁粥

  材料: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山楂5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薏苡仁、粳米洗净,放于砂锅中,加水1000毫升,烧开后,加入山楂,小火慢熬成粥,再加白糖适量。分两次空腹服用。

  功效:健脾止泻、消食化积。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者。

  3、山药苡仁粥

  材料: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证。

  4、参苓粥

  材料:人参(或党参),白茯苓,生姜,粳米。

  做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4根治脾虚的中药方

  根治脾虚的中药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

  【处方】黄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耆 泽泻 人参各1.5克 白术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汤洗七次)大麦蘖面 橘皮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虚风上扰,致成痰厥头痛,证见头痛如裂,目眩头晕,胸脘烦闷,恶心呕吐,痰唾稠粘,气短懒言,四肢厥冷,不得安卧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带热服。

  【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白术补脾胃,养元气;干姜、苍术、半夏、茯苓、泽泻祛寒湿,化痰饮;天麻定虚风,止眩晕;神曲、大麦蘖面、陈皮理脾胃,助消化;黄柏以制苍术之爆,并能降内伏之虚火。配合成方,共奏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的功效。

  【摘录】《脾胃论》卷下

  白茯苓陈皮丸

  【别名】缓中丸

  【处方】白茯苓1两,陈皮1两,干生姜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六脉俱弦而指下虚。食少而渴不止,心下痞、腹中或痛,或窄狭如绳束之急,小便不利,大便不调,精神短少。

  【用法用量】缓中丸(《卫生宝鉴》卷五)。

  如脉弦或腹中急甚,加甘草3钱(炙);秋减姜1半。

  【摘录】《洁古家珍》

  脾虚的食疗

  一、脾气虚

  【临床表现】

  主症: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

  副症:面色萎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肌肉消瘦或四肢浮肿。

  舌脉: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药膳】参苓粥

  组成:人参(或党参),白茯苓,生姜,粳米。

  方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二、脾阳虚

  【临床表现】

  主症:腰膝冷痛,经久泄泻,面浮肢肿。

  副症:面色恍白,形寒肢冷,下腹冷痛,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或小便下利,或腹胀如鼓。

  舌脉: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迟弱,或脉微细。

  【药膳】附片狗肉汤

  组成:附片,狗肉,盐适量。

  方法:将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时,然后加进狗肉,煮熟放盐食

  功效: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煮时用开水,严禁冷水,否则会中毒。睡前服,服后不能吹着冷风和接触冷水。

  三、中气下陷

  【临床表现】

  精神倦怠,少气懒言,纳谷不香,面色白,腹胀便溏。重则见男子遗精、女子带下等症。

  【药膳】绿豆糯米猪肠

  组成:绿豆60g,糯米30g,猪大肠300g。

  方法:先将猪大肠彻底清洗净,绿豆、糯米用水浸泡半小时,然后把绿豆、糯米放人猪大肠内并加水适量,肠两端用线扎紧,放沙锅内加水煮2小时左右即可。隔日服1次,连服7~8日为1疗程。

  功效:补中益气,清热解毒,通便止痢。适用于湿热下痢,便血,痔疮初起,脱肛等症。

  4、脾不统血

  【临床表现】

  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常伴见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

  【药膳】山药苡仁粥

  组成: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

  方法: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证。

5脾虚的自我判断方法

  脾虚的自我判断方法

  1、摸鼻尖

  先摸额头,感觉身体的正常温度,再摸鼻尖,如果觉得鼻尖凉,那就可能是脾虚了。

  2、看嘴唇颜色

  唇色淡白的,属于血虚,脾阳虚。

  3、口水多

  舌淡,有白腻苔。属于脾虚有湿、湿浊上泛。就是清的不能生化,浊的上来。于是口水就多。此症用健脾化湿的方法可以治疗。

  脾虚的人如何选择食物

  宜食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灿米、锅巴(焦锅)、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证豆、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忌食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笕莱、茭白、葛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批把、梨、西瓜、绿豆腐、肢麦等。其中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有鸭肉、猪甲鱼肉、牡颇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有养山檀、萝卜、香菜等。

  脾虚食疗参考方

  1、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于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2、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大枣

  性温,味曾,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两干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甲养脾”的记载。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搪、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健脾也可用山药、白术、意米、土豆、白扁豆、红薯等,通常是长在地里深处的都可以健脾。用它们熬粥、婉肉、单煮均可,如果放一点荷叶,效果会更好。

  4、厥麻薏米养生粥

  厥麻还有个响亮的名称,又叫“人参果”。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补气益血的功效。而薏米(薏仁米)的除湿功能已为大家熟知。

  烹制方法:先将厥麻、薏米浸泡1小时,山药洗净切片,大米和红枣适量。将水烧开后,放入食材。再次开锅后,换成小火,熬制30分钟。

  厥麻还可以与肉类一起烹调,比如厥麻炖羊肉,有温中暖下,健脾养胃的功效。适合病后贫血、脾肾阳虚的人食用。对于脾虚的人,不妨多吃一些厥麻。

中医辨证脾虚的方法以及具体调理思路

中医辨证脾虚

  脾是中医脏象学中的五脏之一,它与现代解剖学所指的“脾脏”不是同一概念。中医诊断“脾虚”,是以脾的生理功能减退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为依据。因此,在了解“脾虚”之前,先要了解脾有哪些生理功能。

  中医的“脾”有三大生理功能。一是“运化”;二是“升清”;三是“统血”。

  中医学认为,人出生后,依赖脾的“运化”功能,与胃一起摄取饮食中的营养,化生气血,充养肌体,维持生命活动。历代中医非常重视脾的“运化”功能,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尤其是对体虚者的调养,或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或延缓中老年衰老。对于患者而言,脾的“运化”功能正常,疾病的预后良好。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表现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肌肉丰满、强劲有力、脉搏充盈。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减退,会出现以下两类症状:一是对食物消化功能减退,表现为没有饥饿感,食欲减退,食量减少,食后脘腹胀满,尤其在劳累后,腹胀明显加重。消化功能减退,必然使营养吸收减少,其结果是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全身无力,舌色淡白,脉搏无力。其次,脾对水液的“运化”功能减退,可见大便稀薄不成形,劳累后下肢浮肿,入睡后口角流涎,舌胖大,舌边有齿痕等。

  脾的第二个功能是“升清”。何谓“升清”?“升”就是向上输送之意;“清”是指体内的营养物质。脾的升清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把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头部,保持头部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升清功能正常的人,表现为精神振作,思维敏捷,耳聪目明,不易疲劳。升清功能减退,头部供养不足,就会出现精神疲倦,脑力不济,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目眩,或饭后困倦欲睡,或一时性两耳如塞,或入睡后两目闭合不全等。二是清气有“托举”脏腑组织的功能。人体的脏腑及其他组织器官之所以能够维系在体内相对固定的位置,与脾的升清功能有关。当这一功能减退,会出现“清气下陷”的症状,如内脏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清气下陷”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症状,如饭后就想大便,喝冷饮或稍食油腻即泄泻,疲劳时尿液浑浊等。说明“清气下陷”使部分营养物质通过大小便流失。

  脾的第三个功能是“统血”。“统血”是指脾能使血液稳定地在血管内流动而不溢于脉外,这是脾的“控制、固摄”功能。当脾的统血功能减退,就容易发生出血,如皮下出血而见青紫瘀斑点,或消化道出血而见呕血(咖啡色呕吐物)、便血(柏油样大便),或妇女月经过多或淋沥不尽。

  综上所述,当脾的三大功能减退,出现上述各类症状,均可诊断为“脾虚”。但每个人的表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造成脾虚的原因很多,一般多由饮食失调,久病重病,身心过度疲劳,或好逸恶劳,缺少运动等原因所致。经调查统计,脾虚多见于小儿和中老年人。

  现代研究证实,脾虚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对外防御能力减退而经常感冒、腹泻,对内防突变能力减退而易患癌症。与脾虚有关的疾病有消化不良、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慢性结肠炎、小儿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轻度脾虚可通过饮食调养纠正,宜常吃红枣、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糯米粥、小米粥、牛肉汁、蜂王浆、麦芽糖等健脾食品。

  治疗脾虚的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归脾丸等。

  此外,平时饮食宜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或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一般以次日没有疲劳感为宜。

3脾虚的类型

  脾虚的类型:

  1、脾气虚

  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

  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

  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

  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脾虚的症状:

  1、舌苔有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

  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2、食欲下降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数人在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3、早起不适

  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4、湿气重

  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身体肥胖的人,90%都是体质虚弱者。体虚是身体脾胃功能减弱衰退导致的。体虚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的能力减低,营养不能消耗掉于是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5、如厕宿便异常

  如果出现宿便形状软烂、黏腻即为脾湿的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现象。

  脾虚治疗方法:

  1、附片狗肉汤

  材料:附片,狗肉,盐适量。

  做法:将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时,然后加进狗肉,煮熟放盐食。

  功效: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煮时用开水,严禁冷水,否则会中毒。睡前服,服后不能吹着冷风和接触冷水。

  2、山楂苡仁粥

  材料: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山楂5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薏苡仁、粳米洗净,放于砂锅中,加水1000毫升,烧开后,加入山楂,小火慢熬成粥,再加白糖适量。分两次空腹服用。

  功效:健脾止泻、消食化积。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者。

  3、山药苡仁粥

  材料: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证。

  4、参苓粥

  材料:人参(或党参),白茯苓,生姜,粳米。

  做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4根治脾虚的中药方

  根治脾虚的中药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

  【处方】黄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耆 泽泻 人参各1.5克 白术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汤洗七次)大麦蘖面 橘皮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虚风上扰,致成痰厥头痛,证见头痛如裂,目眩头晕,胸脘烦闷,恶心呕吐,痰唾稠粘,气短懒言,四肢厥冷,不得安卧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带热服。

  【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白术补脾胃,养元气;干姜、苍术、半夏、茯苓、泽泻祛寒湿,化痰饮;天麻定虚风,止眩晕;神曲、大麦蘖面、陈皮理脾胃,助消化;黄柏以制苍术之爆,并能降内伏之虚火。配合成方,共奏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的功效。

  【摘录】《脾胃论》卷下

  白茯苓陈皮丸

  【别名】缓中丸

  【处方】白茯苓1两,陈皮1两,干生姜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六脉俱弦而指下虚。食少而渴不止,心下痞、腹中或痛,或窄狭如绳束之急,小便不利,大便不调,精神短少。

  【用法用量】缓中丸(《卫生宝鉴》卷五)。

  如脉弦或腹中急甚,加甘草3钱(炙);秋减姜1半。

  【摘录】《洁古家珍》

  脾虚的食疗

  一、脾气虚

  【临床表现】

  主症: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

  副症:面色萎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肌肉消瘦或四肢浮肿。

  舌脉: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药膳】参苓粥

  组成:人参(或党参),白茯苓,生姜,粳米。

  方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二、脾阳虚

  【临床表现】

  主症:腰膝冷痛,经久泄泻,面浮肢肿。

  副症:面色恍白,形寒肢冷,下腹冷痛,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或小便下利,或腹胀如鼓。

  舌脉: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迟弱,或脉微细。

  【药膳】附片狗肉汤

  组成:附片,狗肉,盐适量。

  方法:将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时,然后加进狗肉,煮熟放盐食

  功效: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煮时用开水,严禁冷水,否则会中毒。睡前服,服后不能吹着冷风和接触冷水。

  三、中气下陷

  【临床表现】

  精神倦怠,少气懒言,纳谷不香,面色白,腹胀便溏。重则见男子遗精、女子带下等症。

  【药膳】绿豆糯米猪肠

  组成:绿豆60g,糯米30g,猪大肠300g。

  方法:先将猪大肠彻底清洗净,绿豆、糯米用水浸泡半小时,然后把绿豆、糯米放人猪大肠内并加水适量,肠两端用线扎紧,放沙锅内加水煮2小时左右即可。隔日服1次,连服7~8日为1疗程。

  功效:补中益气,清热解毒,通便止痢。适用于湿热下痢,便血,痔疮初起,脱肛等症。

  4、脾不统血

  【临床表现】

  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常伴见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

  【药膳】山药苡仁粥

  组成: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

  方法: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等证。

5脾虚的自我判断方法

  脾虚的自我判断方法

  1、摸鼻尖

  先摸额头,感觉身体的正常温度,再摸鼻尖,如果觉得鼻尖凉,那就可能是脾虚了。

  2、看嘴唇颜色

  唇色淡白的,属于血虚,脾阳虚。

  3、口水多

  舌淡,有白腻苔。属于脾虚有湿、湿浊上泛。就是清的不能生化,浊的上来。于是口水就多。此症用健脾化湿的方法可以治疗。

  脾虚的人如何选择食物

  宜食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灿米、锅巴(焦锅)、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证豆、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忌食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笕莱、茭白、葛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批把、梨、西瓜、绿豆腐、肢麦等。其中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有鸭肉、猪甲鱼肉、牡颇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有养山檀、萝卜、香菜等。

  脾虚食疗参考方

  1、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于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2、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大枣

  性温,味曾,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两干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甲养脾”的记载。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搪、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健脾也可用山药、白术、意米、土豆、白扁豆、红薯等,通常是长在地里深处的都可以健脾。用它们熬粥、婉肉、单煮均可,如果放一点荷叶,效果会更好。

  4、厥麻薏米养生粥

  厥麻还有个响亮的名称,又叫“人参果”。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补气益血的功效。而薏米(薏仁米)的除湿功能已为大家熟知。

  烹制方法:先将厥麻、薏米浸泡1小时,山药洗净切片,大米和红枣适量。将水烧开后,放入食材。再次开锅后,换成小火,熬制30分钟。

  厥麻还可以与肉类一起烹调,比如厥麻炖羊肉,有温中暖下,健脾养胃的功效。适合病后贫血、脾肾阳虚的人食用。对于脾虚的人,不妨多吃一些厥麻。

中医养生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经过夏秋季节,人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如果急于大量进食补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形成“虚不受补”。那么怎么调理脾胃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调理脾胃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脾胃不好的症状

  脾胃血气浑浊导致黑眼圈

  胃经是气血充沛的一条经络,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经的起始点,比较容易沉淀浊物,所以熬夜的人常会有黑眼圈,这正是血气浑浊的体现。

  中医调理:尽可能缓解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宜熬夜;少看刺激的电影、电视;调节饮食,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如蛋类、鱼类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脾气亏虚导致嘴唇无光泽

  如果一个人脾气健运,则口唇红润有光泽、肌肤弹性良好;反之脾气亏虚,则口唇淡白无光泽,甚至萎黄,而且常脱皮。

  中医调理:脾气亏虚者可以把午饭时间提前到11时,因为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能力最强。而脾脏最弱的时间是19~23时,可于晚饭1小时后吃1个水果,以帮助健脾。

  因胃热腹泻多虚寒导致便秘

  胃热者,食物残渣下行缓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肠时已变得很干,从而导致便秘,而与此相对的,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为脾胃虚寒所致。

  中医调理:便秘者可尝试推腹法,即一只手放在左侧肺部下缘,另一只手压在上面,用力均匀地按摩,此法可促进胃肠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下行。而腹泻者可温灸中脘穴(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掌心按住膝盖,中指末端向外一横指处)、关元穴(脐下3寸处)等穴位,同时每天饮用1杯生姜大枣红糖水来改善症状。

  脾胃有热导致鼻翼发红

  如果一个人鼻翼发红,常说明脾胃有热。

  中医调理:脾胃有热者可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钟,每天2~3次,同时配合按摩胃经的内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缝之间)效果更佳。

  脾胃虚弱导致肌肉松弛

  如果一个人肌肉松弛、没有弹性,或肌肉少而肥肉多,多因脾胃虚弱所致。

  中医调理:脾胃虚弱者可经常运动脚趾和按摩小腿。

  调理脾胃的养生方法

  中医虚弱主要分三型:气虚、脾阳虚、胃阴虚。气虚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等症状。脾阳虚主要表现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大便稀等症状。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症状。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保胃”的前提。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常见健脾养胃的食物,如粳米、薏苡仁、白扁豆、大枣,虚弱者可以经常食用。虚弱的患者还可以选用简便实用的药膳。

  平时可以多吃点补脾的食物。山药具有健脾益肾的作用,可适当多吃。健脾的食物还有莲子、红枣、桂圆、薏仁等,平时可以用来熬粥,是调理的好方法。

  胡萝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有健脾益中气之功效。

  芡实茯苓粥: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前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芡实茯苓粥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莲子白果粥:莲子30克、白果15克、胡椒5克、糯米100克。将莲子肉、白果、胡椒捣碎,和糯米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粥,当早餐食用。莲子益肾补脾、白果益气补虚、胡椒温中暖胃,因此,此粥有“暖,止虚寒”的作用,适合因多食生冷、虚寒导致的、腹痛症状。

  此外,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

  调理脾胃的食物

  1、山药

  山药是很好的养脾胃的食物,它药性平和,营养丰富,容易消化也容易吸收,滋补而不腻,具有固精、补脾、补肾、养阴的功效。吃法很简单,洗净后直接蒸熟,剥去外皮即可食用。或者大家可以山药苡仁粥。

  2、大蒜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大蒜会刺激胃,不是养脾胃的食物,其实,少量的吃大蒜是不会刺激胃的,反而能起到开胃健脾的功效,独头蒜为最佳。

  3、莲子

  莲子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功效,老年人如果脾虚经常拉肚子的话就可以吃莲子,莲子里有心,莲子心很苦,如果吃莲子是为健脾的话,可以把莲子心去掉。

  4、芡实

  芡实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芡实也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加玉米、莲子、山药、大枣,煮成粥来喝,容易入口又养脾胃。

中医养生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经过夏秋季节,人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如果急于大量进食补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形成“虚不受补”。那么怎么调理脾胃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调理脾胃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脾胃不好的症状

  脾胃血气浑浊导致黑眼圈

  胃经是气血充沛的一条经络,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经的起始点,比较容易沉淀浊物,所以熬夜的人常会有黑眼圈,这正是血气浑浊的体现。

  中医调理:尽可能缓解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宜熬夜;少看刺激的电影、电视;调节饮食,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如蛋类、鱼类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脾气亏虚导致嘴唇无光泽

  如果一个人脾气健运,则口唇红润有光泽、肌肤弹性良好;反之脾气亏虚,则口唇淡白无光泽,甚至萎黄,而且常脱皮。

  中医调理:脾气亏虚者可以把午饭时间提前到11时,因为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能力最强。而脾脏最弱的时间是19~23时,可于晚饭1小时后吃1个水果,以帮助健脾。

  因胃热腹泻多虚寒导致便秘

  胃热者,食物残渣下行缓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肠时已变得很干,从而导致便秘,而与此相对的,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为脾胃虚寒所致。

  中医调理:便秘者可尝试推腹法,即一只手放在左侧肺部下缘,另一只手压在上面,用力均匀地按摩,此法可促进胃肠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下行。而腹泻者可温灸中脘穴(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掌心按住膝盖,中指末端向外一横指处)、关元穴(脐下3寸处)等穴位,同时每天饮用1杯生姜大枣红糖水来改善症状。

  脾胃有热导致鼻翼发红

  如果一个人鼻翼发红,常说明脾胃有热。

  中医调理:脾胃有热者可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钟,每天2~3次,同时配合按摩胃经的内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缝之间)效果更佳。

  脾胃虚弱导致肌肉松弛

  如果一个人肌肉松弛、没有弹性,或肌肉少而肥肉多,多因脾胃虚弱所致。

  中医调理:脾胃虚弱者可经常运动脚趾和按摩小腿。

  调理脾胃的养生方法

  中医虚弱主要分三型:气虚、脾阳虚、胃阴虚。气虚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等症状。脾阳虚主要表现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大便稀等症状。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症状。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保胃”的前提。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常见健脾养胃的食物,如粳米、薏苡仁、白扁豆、大枣,虚弱者可以经常食用。虚弱的患者还可以选用简便实用的药膳。

  平时可以多吃点补脾的食物。山药具有健脾益肾的作用,可适当多吃。健脾的食物还有莲子、红枣、桂圆、薏仁等,平时可以用来熬粥,是调理的好方法。

  胡萝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有健脾益中气之功效。

  芡实茯苓粥: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前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芡实茯苓粥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莲子白果粥:莲子30克、白果15克、胡椒5克、糯米100克。将莲子肉、白果、胡椒捣碎,和糯米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粥,当早餐食用。莲子益肾补脾、白果益气补虚、胡椒温中暖胃,因此,此粥有“暖,止虚寒”的作用,适合因多食生冷、虚寒导致的、腹痛症状。

  此外,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

  调理脾胃的食物

  1、山药

  山药是很好的养脾胃的食物,它药性平和,营养丰富,容易消化也容易吸收,滋补而不腻,具有固精、补脾、补肾、养阴的功效。吃法很简单,洗净后直接蒸熟,剥去外皮即可食用。或者大家可以山药苡仁粥。

  2、大蒜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大蒜会刺激胃,不是养脾胃的食物,其实,少量的吃大蒜是不会刺激胃的,反而能起到开胃健脾的功效,独头蒜为最佳。

  3、莲子

  莲子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功效,老年人如果脾虚经常拉肚子的话就可以吃莲子,莲子里有心,莲子心很苦,如果吃莲子是为健脾的话,可以把莲子心去掉。

  4、芡实

  芡实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芡实也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加玉米、莲子、山药、大枣,煮成粥来喝,容易入口又养脾胃。

中医养生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经过夏秋季节,人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如果急于大量进食补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形成“虚不受补”。那么怎么调理脾胃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调理脾胃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脾胃不好的症状

  脾胃血气浑浊导致黑眼圈

  胃经是气血充沛的一条经络,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经的起始点,比较容易沉淀浊物,所以熬夜的人常会有黑眼圈,这正是血气浑浊的体现。

  中医调理:尽可能缓解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宜熬夜;少看刺激的电影、电视;调节饮食,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如蛋类、鱼类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脾气亏虚导致嘴唇无光泽

  如果一个人脾气健运,则口唇红润有光泽、肌肤弹性良好;反之脾气亏虚,则口唇淡白无光泽,甚至萎黄,而且常脱皮。

  中医调理:脾气亏虚者可以把午饭时间提前到11时,因为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能力最强。而脾脏最弱的时间是19~23时,可于晚饭1小时后吃1个水果,以帮助健脾。

  因胃热腹泻多虚寒导致便秘

  胃热者,食物残渣下行缓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肠时已变得很干,从而导致便秘,而与此相对的,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为脾胃虚寒所致。

  中医调理:便秘者可尝试推腹法,即一只手放在左侧肺部下缘,另一只手压在上面,用力均匀地按摩,此法可促进胃肠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下行。而腹泻者可温灸中脘穴(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掌心按住膝盖,中指末端向外一横指处)、关元穴(脐下3寸处)等穴位,同时每天饮用1杯生姜大枣红糖水来改善症状。

  脾胃有热导致鼻翼发红

  如果一个人鼻翼发红,常说明脾胃有热。

  中医调理:脾胃有热者可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钟,每天2~3次,同时配合按摩胃经的内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缝之间)效果更佳。

  脾胃虚弱导致肌肉松弛

  如果一个人肌肉松弛、没有弹性,或肌肉少而肥肉多,多因脾胃虚弱所致。

  中医调理:脾胃虚弱者可经常运动脚趾和按摩小腿。

  调理脾胃的养生方法

  中医虚弱主要分三型:气虚、脾阳虚、胃阴虚。气虚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等症状。脾阳虚主要表现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大便稀等症状。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症状。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保胃”的前提。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常见健脾养胃的食物,如粳米、薏苡仁、白扁豆、大枣,虚弱者可以经常食用。虚弱的患者还可以选用简便实用的药膳。

  平时可以多吃点补脾的食物。山药具有健脾益肾的作用,可适当多吃。健脾的食物还有莲子、红枣、桂圆、薏仁等,平时可以用来熬粥,是调理的好方法。

  胡萝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有健脾益中气之功效。

  芡实茯苓粥: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前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芡实茯苓粥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莲子白果粥:莲子30克、白果15克、胡椒5克、糯米100克。将莲子肉、白果、胡椒捣碎,和糯米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粥,当早餐食用。莲子益肾补脾、白果益气补虚、胡椒温中暖胃,因此,此粥有“暖,止虚寒”的作用,适合因多食生冷、虚寒导致的、腹痛症状。

  此外,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

  调理脾胃的食物

  1、山药

  山药是很好的养脾胃的食物,它药性平和,营养丰富,容易消化也容易吸收,滋补而不腻,具有固精、补脾、补肾、养阴的功效。吃法很简单,洗净后直接蒸熟,剥去外皮即可食用。或者大家可以山药苡仁粥。

  2、大蒜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大蒜会刺激胃,不是养脾胃的食物,其实,少量的吃大蒜是不会刺激胃的,反而能起到开胃健脾的功效,独头蒜为最佳。

  3、莲子

  莲子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功效,老年人如果脾虚经常拉肚子的话就可以吃莲子,莲子里有心,莲子心很苦,如果吃莲子是为健脾的话,可以把莲子心去掉。

  4、芡实

  芡实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芡实也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加玉米、莲子、山药、大枣,煮成粥来喝,容易入口又养脾胃。

中医怎样调理脾胃

出现脾胃虚弱的患者进行中医调理,首先可以选择中成药口服,如参苓白术胶囊、人参归脾丸、香砂养胃丸、四君子颗粒、小建中颗粒、理中丸等。若使用中成药效果欠佳,可以选择中药汤剂调理,根据患者自身的症状体征,四诊合参,辩证施治,以健脾养胃为治疗*,给予相应的中药汤剂口服,如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砂仁、佛手、香橼等。也可配合进行针灸治疗,选择内关、中脘、上脘、足三里、天枢等穴位,行补法,留针30分钟

中医有哪些方法能够帮助调理脾胃?

一、做好保暖

当寒气入侵的时候,就容易跟脾胃变得更加虚弱,也就容易让气血不足而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所以在平时需要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脾胃比较虚弱的人。做好保暖措施能够避免手脚出现冰冷,也能够防止身体因为受寒而出现疾病。

二、进行体育锻炼

适当的进行运动对身体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运动能够促进的身体循环,还能够让身体的血液通畅,而气血不足的人如果经常运动不仅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能够让身体的血液循环流畅。

三、科学饮食

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食物能够帮助调理脾胃,如各种粗粮杂豆,经常食用这些粗粮能够让自己的脾胃得到调理,特别是对于一些体虚乏力、气血亏虚的人。

除此之外,在中医上的一些中药材也能够起到调理脾胃虚弱的效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佘世锋曾接受采访表示,脾胃虚弱的人在平时熬煮鸡汤的时候加上一些中药材,如党参、黄芪、白术等,这些中药材有健脾益气的效果,加入这些中药材后熬出来的鸡汤不仅美味,还能够帮助调理脾胃。而如果在脾胃虚弱的同时还伴随着口干舌苔少的现象时,就可以加入一些太子参,芦根等,这些都是能够起到滋阴清热,帮助调理脾胃。

中医治疗脾胃虚弱主要是利用中药草的药用价值,适合调理脾胃虚弱的药材有红枣、薏米、粳米以及扁豆等,选择的药材要有补肾健脾的作用,可以补脾益气以及促进消化的情况,但是脾胃虚弱的朋友应该要注意饮食清淡,而且可以适当的按摩腹部,这样可以促进肠胃的消化,加强身体的代谢。

中医怎样调理脾胃

出现脾胃虚弱的患者进行中医调理,首先可以选择中成药口服,如参苓白术胶囊、人参归脾丸、香砂养胃丸、四君子颗粒、小建中颗粒、理中丸等。若使用中成药效果欠佳,可以选择中药汤剂调理,根据患者自身的症状体征,四诊合参,辩证施治,以健脾养胃为治疗*,给予相应的中药汤剂口服,如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砂仁、佛手、香橼等。也可配合进行针灸治疗,选择内关、中脘、上脘、足三里、天枢等穴位,行补法,留针30分钟

中医有哪些方法能够帮助调理脾胃?

一、做好保暖

当寒气入侵的时候,就容易跟脾胃变得更加虚弱,也就容易让气血不足而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所以在平时需要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脾胃比较虚弱的人。做好保暖措施能够避免手脚出现冰冷,也能够防止身体因为受寒而出现疾病。

二、进行体育锻炼

适当的进行运动对身体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运动能够促进的身体循环,还能够让身体的血液通畅,而气血不足的人如果经常运动不仅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能够让身体的血液循环流畅。

三、科学饮食

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食物能够帮助调理脾胃,如各种粗粮杂豆,经常食用这些粗粮能够让自己的脾胃得到调理,特别是对于一些体虚乏力、气血亏虚的人。

除此之外,在中医上的一些中药材也能够起到调理脾胃虚弱的效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佘世锋曾接受采访表示,脾胃虚弱的人在平时熬煮鸡汤的时候加上一些中药材,如党参、黄芪、白术等,这些中药材有健脾益气的效果,加入这些中药材后熬出来的鸡汤不仅美味,还能够帮助调理脾胃。而如果在脾胃虚弱的同时还伴随着口干舌苔少的现象时,就可以加入一些太子参,芦根等,这些都是能够起到滋阴清热,帮助调理脾胃。

中医治疗脾胃虚弱主要是利用中药草的药用价值,适合调理脾胃虚弱的药材有红枣、薏米、粳米以及扁豆等,选择的药材要有补肾健脾的作用,可以补脾益气以及促进消化的情况,但是脾胃虚弱的朋友应该要注意饮食清淡,而且可以适当的按摩腹部,这样可以促进肠胃的消化,加强身体的代谢。

中医怎样调理脾胃

出现脾胃虚弱的患者进行中医调理,首先可以选择中成药口服,如参苓白术胶囊、人参归脾丸、香砂养胃丸、四君子颗粒、小建中颗粒、理中丸等。若使用中成药效果欠佳,可以选择中药汤剂调理,根据患者自身的症状体征,四诊合参,辩证施治,以健脾养胃为治疗*,给予相应的中药汤剂口服,如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砂仁、佛手、香橼等。也可配合进行针灸治疗,选择内关、中脘、上脘、足三里、天枢等穴位,行补法,留针30分钟

中医有哪些方法能够帮助调理脾胃?

一、做好保暖

当寒气入侵的时候,就容易跟脾胃变得更加虚弱,也就容易让气血不足而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所以在平时需要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脾胃比较虚弱的人。做好保暖措施能够避免手脚出现冰冷,也能够防止身体因为受寒而出现疾病。

二、进行体育锻炼

适当的进行运动对身体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运动能够促进的身体循环,还能够让身体的血液通畅,而气血不足的人如果经常运动不仅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能够让身体的血液循环流畅。

三、科学饮食

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食物能够帮助调理脾胃,如各种粗粮杂豆,经常食用这些粗粮能够让自己的脾胃得到调理,特别是对于一些体虚乏力、气血亏虚的人。

除此之外,在中医上的一些中药材也能够起到调理脾胃虚弱的效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佘世锋曾接受采访表示,脾胃虚弱的人在平时熬煮鸡汤的时候加上一些中药材,如党参、黄芪、白术等,这些中药材有健脾益气的效果,加入这些中药材后熬出来的鸡汤不仅美味,还能够帮助调理脾胃。而如果在脾胃虚弱的同时还伴随着口干舌苔少的现象时,就可以加入一些太子参,芦根等,这些都是能够起到滋阴清热,帮助调理脾胃。

中医治疗脾胃虚弱主要是利用中药草的药用价值,适合调理脾胃虚弱的药材有红枣、薏米、粳米以及扁豆等,选择的药材要有补肾健脾的作用,可以补脾益气以及促进消化的情况,但是脾胃虚弱的朋友应该要注意饮食清淡,而且可以适当的按摩腹部,这样可以促进肠胃的消化,加强身体的代谢。

中医脾胃养生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饮食不节、过食肥腻、忧思过度、偏食偏嗜、饥饱不均等都可能伤及脾胃。那么脾胃不好怎么调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脾胃养生的 方法 ,供您参考!

  中医脾胃养生的方法

饮水择时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适当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量。可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癌力。

多甘多暖

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比如山药、小米、南瓜等食物,都具有很好的补益脾胃的作用,且可以提高免疫力。

定时定量

即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使胃保持有规律的活动。每餐还应保持食量适度。

温度适宜

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否则,过烫过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之后,都会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易引发胃病。

细嚼慢咽

对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脾虚者适宜吃的食品

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 健。”可以说凡虚弱之人,粳米皆宜,尤脾虚之人,最宜食之。

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锅巴

又称锅焦。性平。《本草纲目拾遗》中说它“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凡脾虚不运、饮食不香,或食不消化,或脾虚久泻者最宜食用。古方中亦常用之,如小儿常用健脾消食的“锅焦丸”,治老人脾泄的“玉露霜”。《梁侯瀛集验良方》中用以治疗“老幼脾虚久泻不愈”就是用锅巴同莲子肉为末加白糖调服,颇 有效果。

鲫鱼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唐本草》早有“鲫鱼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记载。《本草经疏》还说:“鲫鱼,甘温能益脾生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白鲞

为大黄鱼或者小黄鱼的干制品。有健脾、开胃、补虚、消食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它“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本草汇言》中还说:“黄鱼有养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减,不能进厚味者。以白鲞水煮烂食之,健利肠胃,为肠虚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诚药食中之良品也。”可见脾胃 虚弱者食之颇宜。

鲈鱼

性平,味甘,能补益脾胃。《本草经疏》说得好:“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脾虚则水气泛滥,益脾胃则诸症自除。”脾胃虚弱者宜常食之。

大枣

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中养脾”的记载。明•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樱桃

性温,味甘,能补脾益气。《名医别录》中就说:“樱桃主调中,益脾气。”《滇南本草》亦云:“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凡脾气虚弱者宜食。

芡实

性平,味甘涩,入脾、肾经,有补脾益气、固肾涩精的作用。尤其是脾虚而大便泄泻,或脾虚妇人带下者,食之最宜。

菱角

熟者甘平,鲜者甘凉,煮熟服食,有健脾益气的作用。《本草衍义》中曾说:“煮熟取仁食之,代粮。”用老菱制取淀粉叫菱粉,也有补脾作用。《唐本草》云:“菱,作粉极白润宜人。”《纲目拾遗》亦载:“菱粉补脾胃,强脚膝,健力益气。”脾胃气虚者食之为佳。

莲子肉

性平,味甘涩,有补脾胃之功。明•李时珍认为:“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王楸药解》中还说;“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遗精便溏,极有良效。”所以,对脾虚之人久痢虚泻,妇女白带清稀频多者,最宜食之。

党参

性平,味甘,无毒,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本草正义》指出:“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参,无不可以潞党参当之,凡百证治之应用人参者,亦无不可以潞党参投之。”可见党参补脾胃作用与人参相同,且 运用得比人参更广泛。

太子参

又称孩儿参、童参。能补脾益气。《本草从新》说它“大补元气”。《饮片新参》认为太子参“补脾肺元气”。《陕西中草药》中还说它“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脾虚腹泻,不思饮食。”脾虚者宜常食之。

西国米

又称西谷米,西米。白净滑糯,营养丰富。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脾,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颇宜。《柑园小识》记载:“西谷米健脾运胃,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

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饭豇豆

性平,味甘,能健补脾胃,对脾胃虚弱、食少便泻,或妇女脾虚带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的记载。明•李时珍还说它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还可同粳米煮饭或煮粥食用。

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牛肉

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医林纂要》中说得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故凡久病脾虚、中气下陷、气短乏力、大便泄泻、脾虚浮肿之人,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调料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

牛肚

性平,味甘,也能补虚养脾胃。历代医家多有论说。《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记载。《本草蒙筌》亦称牛肚“健脾胃”。《本草纲目》还说它能“补中益气,养脾胃。”所以,凡脾虚之人,或病后脾胃虚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与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虚者食之亦宜。

中医脾胃养生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饮食不节、过食肥腻、忧思过度、偏食偏嗜、饥饱不均等都可能伤及脾胃。那么脾胃不好怎么调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脾胃养生的 方法 ,供您参考!

  中医脾胃养生的方法

饮水择时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适当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量。可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癌力。

多甘多暖

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比如山药、小米、南瓜等食物,都具有很好的补益脾胃的作用,且可以提高免疫力。

定时定量

即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使胃保持有规律的活动。每餐还应保持食量适度。

温度适宜

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否则,过烫过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之后,都会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易引发胃病。

细嚼慢咽

对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脾虚者适宜吃的食品

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 健。”可以说凡虚弱之人,粳米皆宜,尤脾虚之人,最宜食之。

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锅巴

又称锅焦。性平。《本草纲目拾遗》中说它“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凡脾虚不运、饮食不香,或食不消化,或脾虚久泻者最宜食用。古方中亦常用之,如小儿常用健脾消食的“锅焦丸”,治老人脾泄的“玉露霜”。《梁侯瀛集验良方》中用以治疗“老幼脾虚久泻不愈”就是用锅巴同莲子肉为末加白糖调服,颇 有效果。

鲫鱼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唐本草》早有“鲫鱼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记载。《本草经疏》还说:“鲫鱼,甘温能益脾生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白鲞

为大黄鱼或者小黄鱼的干制品。有健脾、开胃、补虚、消食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它“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本草汇言》中还说:“黄鱼有养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减,不能进厚味者。以白鲞水煮烂食之,健利肠胃,为肠虚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诚药食中之良品也。”可见脾胃 虚弱者食之颇宜。

鲈鱼

性平,味甘,能补益脾胃。《本草经疏》说得好:“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脾虚则水气泛滥,益脾胃则诸症自除。”脾胃虚弱者宜常食之。

大枣

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中养脾”的记载。明•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樱桃

性温,味甘,能补脾益气。《名医别录》中就说:“樱桃主调中,益脾气。”《滇南本草》亦云:“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凡脾气虚弱者宜食。

芡实

性平,味甘涩,入脾、肾经,有补脾益气、固肾涩精的作用。尤其是脾虚而大便泄泻,或脾虚妇人带下者,食之最宜。

菱角

熟者甘平,鲜者甘凉,煮熟服食,有健脾益气的作用。《本草衍义》中曾说:“煮熟取仁食之,代粮。”用老菱制取淀粉叫菱粉,也有补脾作用。《唐本草》云:“菱,作粉极白润宜人。”《纲目拾遗》亦载:“菱粉补脾胃,强脚膝,健力益气。”脾胃气虚者食之为佳。

莲子肉

性平,味甘涩,有补脾胃之功。明•李时珍认为:“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王楸药解》中还说;“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遗精便溏,极有良效。”所以,对脾虚之人久痢虚泻,妇女白带清稀频多者,最宜食之。

党参

性平,味甘,无毒,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本草正义》指出:“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参,无不可以潞党参当之,凡百证治之应用人参者,亦无不可以潞党参投之。”可见党参补脾胃作用与人参相同,且 运用得比人参更广泛。

太子参

又称孩儿参、童参。能补脾益气。《本草从新》说它“大补元气”。《饮片新参》认为太子参“补脾肺元气”。《陕西中草药》中还说它“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脾虚腹泻,不思饮食。”脾虚者宜常食之。

西国米

又称西谷米,西米。白净滑糯,营养丰富。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脾,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颇宜。《柑园小识》记载:“西谷米健脾运胃,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

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饭豇豆

性平,味甘,能健补脾胃,对脾胃虚弱、食少便泻,或妇女脾虚带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的记载。明•李时珍还说它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还可同粳米煮饭或煮粥食用。

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牛肉

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医林纂要》中说得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故凡久病脾虚、中气下陷、气短乏力、大便泄泻、脾虚浮肿之人,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调料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

牛肚

性平,味甘,也能补虚养脾胃。历代医家多有论说。《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记载。《本草蒙筌》亦称牛肚“健脾胃”。《本草纲目》还说它能“补中益气,养脾胃。”所以,凡脾虚之人,或病后脾胃虚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与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虚者食之亦宜。

中医调理脾胃的方法

中医五法调理脾胃虚弱

一、饮食

在饮食上,宜吃清淡食物,忌过于辛辣;饮酒宜选低度酒,少沾烈性酒;宜新鲜蔬果,忌多食油炸及熏烤类食物;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不妨多煲汤、喝粥等;家中还很有必要准备一些太极藿香正气液,胃肠有点儿不舒服就可以喝上一支。

胡萝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有健脾益中气之功效。

芡实茯苓粥: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前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芡实茯苓粥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二、情绪

中医学很早就意识到“情志伤胃”,所以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是强调“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了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养脾胃,首先先要调理好我们的心情。

三、多动脚趾增强脾胃

脾支配我们的身体四肢,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就是健脾胃。站在中医学角度,经络系统分布人体四肢,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经气运行,反作用于人体脾胃,增强脾胃功。

一般来说脾胃功能强的人,四肢肌肉也比较发达,而对女性来说,脾胃健康的人*通常比较丰满,因为胃经的循行路线即经过乳头,脾胃功能强健,胃经经气充足,对*的发育和丰满曲线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锻炼,尤其是腿部,对小腿上的.脾经起到很好的紧松刺激作用。研究显示,多动脚趾可以养脾胃。

四、适当运动

专家认为,最好选择和缓、低强度、少量、持续坚持的运动方式,运动后身体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运动后大汗淋漓的项目并不适合,因这种运动方式耗气伤津,反而会加重气短乏力的症状,降低我们的机体免疫功能。

专家建议,易气短喘息的人首选的运动项目是打太极,因太极动作缓慢、流畅,在运动过程中同时有调息要求,如最常见的‘气沉丹田’要求练习者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使之不能上浮。实际上这些练习对动则气喘的*有裨益。

五、按摩

1、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2、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3、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可见脾胃在五脏中的重要地位。一定要好好调理好脾胃,您知道了吗?

中医调理脾胃的方法

中医五法调理脾胃虚弱

一、饮食

在饮食上,宜吃清淡食物,忌过于辛辣;饮酒宜选低度酒,少沾烈性酒;宜新鲜蔬果,忌多食油炸及熏烤类食物;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不妨多煲汤、喝粥等;家中还很有必要准备一些太极藿香正气液,胃肠有点儿不舒服就可以喝上一支。

胡萝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有健脾益中气之功效。

芡实茯苓粥: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前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芡实茯苓粥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二、情绪

中医学很早就意识到“情志伤胃”,所以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是强调“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了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养脾胃,首先先要调理好我们的心情。

三、多动脚趾增强脾胃

脾支配我们的身体四肢,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就是健脾胃。站在中医学角度,经络系统分布人体四肢,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经气运行,反作用于人体脾胃,增强脾胃功。

一般来说脾胃功能强的人,四肢肌肉也比较发达,而对女性来说,脾胃健康的人*通常比较丰满,因为胃经的循行路线即经过乳头,脾胃功能强健,胃经经气充足,对*的发育和丰满曲线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锻炼,尤其是腿部,对小腿上的.脾经起到很好的紧松刺激作用。研究显示,多动脚趾可以养脾胃。

四、适当运动

专家认为,最好选择和缓、低强度、少量、持续坚持的运动方式,运动后身体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运动后大汗淋漓的项目并不适合,因这种运动方式耗气伤津,反而会加重气短乏力的症状,降低我们的机体免疫功能。

专家建议,易气短喘息的人首选的运动项目是打太极,因太极动作缓慢、流畅,在运动过程中同时有调息要求,如最常见的‘气沉丹田’要求练习者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使之不能上浮。实际上这些练习对动则气喘的*有裨益。

五、按摩

1、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2、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3、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可见脾胃在五脏中的重要地位。一定要好好调理好脾胃,您知道了吗?

中医调理脾胃的方法

中医五法调理脾胃虚弱

一、饮食

在饮食上,宜吃清淡食物,忌过于辛辣;饮酒宜选低度酒,少沾烈性酒;宜新鲜蔬果,忌多食油炸及熏烤类食物;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不妨多煲汤、喝粥等;家中还很有必要准备一些太极藿香正气液,胃肠有点儿不舒服就可以喝上一支。

胡萝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有健脾益中气之功效。

芡实茯苓粥: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前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芡实茯苓粥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二、情绪

中医学很早就意识到“情志伤胃”,所以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是强调“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了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养脾胃,首先先要调理好我们的心情。

三、多动脚趾增强脾胃

脾支配我们的身体四肢,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就是健脾胃。站在中医学角度,经络系统分布人体四肢,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经气运行,反作用于人体脾胃,增强脾胃功。

一般来说脾胃功能强的人,四肢肌肉也比较发达,而对女性来说,脾胃健康的人*通常比较丰满,因为胃经的循行路线即经过乳头,脾胃功能强健,胃经经气充足,对*的发育和丰满曲线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锻炼,尤其是腿部,对小腿上的.脾经起到很好的紧松刺激作用。研究显示,多动脚趾可以养脾胃。

四、适当运动

专家认为,最好选择和缓、低强度、少量、持续坚持的运动方式,运动后身体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运动后大汗淋漓的项目并不适合,因这种运动方式耗气伤津,反而会加重气短乏力的症状,降低我们的机体免疫功能。

专家建议,易气短喘息的人首选的运动项目是打太极,因太极动作缓慢、流畅,在运动过程中同时有调息要求,如最常见的‘气沉丹田’要求练习者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使之不能上浮。实际上这些练习对动则气喘的*有裨益。

五、按摩

1、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2、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3、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可见脾胃在五脏中的重要地位。一定要好好调理好脾胃,您知道了吗?

中医调理脾胃的方法

中医五法调理脾胃虚弱

一、饮食

在饮食上,宜吃清淡食物,忌过于辛辣;饮酒宜选低度酒,少沾烈性酒;宜新鲜蔬果,忌多食油炸及熏烤类食物;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不妨多煲汤、喝粥等;家中还很有必要准备一些太极藿香正气液,胃肠有点儿不舒服就可以喝上一支。

胡萝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有健脾益中气之功效。

芡实茯苓粥: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前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芡实茯苓粥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二、情绪

中医学很早就意识到“情志伤胃”,所以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是强调“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了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养脾胃,首先先要调理好我们的心情。

三、多动脚趾增强脾胃

脾支配我们的身体四肢,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就是健脾胃。站在中医学角度,经络系统分布人体四肢,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经气运行,反作用于人体脾胃,增强脾胃功。

一般来说脾胃功能强的人,四肢肌肉也比较发达,而对女性来说,脾胃健康的人*通常比较丰满,因为胃经的循行路线即经过乳头,脾胃功能强健,胃经经气充足,对*的发育和丰满曲线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锻炼,尤其是腿部,对小腿上的.脾经起到很好的紧松刺激作用。研究显示,多动脚趾可以养脾胃。

四、适当运动

专家认为,最好选择和缓、低强度、少量、持续坚持的运动方式,运动后身体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运动后大汗淋漓的项目并不适合,因这种运动方式耗气伤津,反而会加重气短乏力的症状,降低我们的机体免疫功能。

专家建议,易气短喘息的人首选的运动项目是打太极,因太极动作缓慢、流畅,在运动过程中同时有调息要求,如最常见的‘气沉丹田’要求练习者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使之不能上浮。实际上这些练习对动则气喘的*有裨益。

五、按摩

1、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2、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3、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可见脾胃在五脏中的重要地位。一定要好好调理好脾胃,您知道了吗?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