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端午节挂菖蒲的来历,端午节挂菖蒲挂多少
2023-11-08 19:19:45 责编:小OO
文档

  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挂菖蒲,这已经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风俗了,下面大家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端午节挂菖蒲的来历,端午节挂菖蒲挂多少。

  

  端午节挂菖蒲的来历

  端午节在门口插菖蒲即是民间传说的驱赶邪佞壁障之功效,实际上也有防病的作用。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菖蒲是代表端午节气的花,端午节有家家户户门上插菖蒲、艾叶之俗,可以辟邪驱痛。利用它直线的叶片,表现出初夏的清凉感觉。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赶邪佞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蒲束扎的蒲龙。《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相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与采药、采艾蒲等相联系的有蹋百草、斗百草等游戏,是古人往野外游艺之遗俗。后来发展成为插花等装饰艺术。

  端午节挂菖蒲挂多少

  在民间一般把艾叶和菖蒲一起挂在门口上,其实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植物散发的浓香的味道,能够驱散蚊蝇等害虫。挂艾叶一般图个吉利,要选择双数,也就是要挂6~8支艾叶属于最吉利的数字。切记不要选单数,这样就非常不吉利了。

  一般是挂在门的两旁或者是门的中央也可以,其他地方就不要挂了。一般是挂在门的两旁,这样就像门神一样起到了辟邪驱毒的效果。端午节挂上了艾叶,不要在第2天就取下来这样起不到作用,一般要到六月初六晒龙衣这一天取下来。当然这是民间的习俗,要入乡随俗。

  挂艾叶是我国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们要发扬和继承。至少增加了端午节的欢乐气氛。挂艾叶切记三长两短,一定要选择长度差不多的艾叶枝条,用绳子捆起来,倒挂在门两旁。就像挂了两把利剑在门两旁一样。

  挂艾叶也有一些禁忌的事情,那就是家里有孕妇或者婴儿不要挂艾叶。毕竟艾叶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这种浓香的味道会刺激孕妇或者婴儿的呼吸道系统,或者说时间长了艾叶上的绒毛进入呼吸道系统。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