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寒露如何养生,寒露养生原则
2023-11-08 22:14:22 责编:小OO
文档

  导读:“寒露”之后,天气渐转寒,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说明寒露的到来意味着进入深秋模式,是天气变化的主要季节。我们要面对的是昼夜温差还有秋燥等等,因此要学会养生哦。那么,寒露如何养生?寒露养生原则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寒露如何养生

  寒露起居:早睡早起

  节气变换,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可以顺应收藏,早起则可以顺应阳气的舒达。现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一定作用。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

  寒露着装:不忘添袜

  由于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且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足部受凉,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容易乘虚而入,轻则伤风感冒,重则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因此,寒露节气应尽量少穿凉鞋、不露脚踝,体弱及平素畏寒怕冷之人应当注意穿上能覆盖踝关节的袜子以护阳保暖,以免寒从足底生。此外,建议晚上用热水泡脚,素体怕冷之人更可用艾叶、花椒、当归等药材煮水沐足,能起到很好的温经通络、除病延年的效果。此时节也不宜“秋冻”,应注意防寒保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头面部保暖,以防病情加重。

  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令人产生凄凉之感,人们在寒露节气易出现情绪不稳以及伤感、忧郁的心情。此时,穿颜色艳丽的衣服,可以防止悲秋。

  红色:能够刺激身体兴奋、产生温暖感,增加心率及脑电波的活动;

  橙色:能让人产生活力,诱发食欲,是暖色系中的代表色彩;

  黄色:能给人以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印象。

  寒露饮食:多润少冷

  进入寒露节气后,秋病也进入高发期,尤其以肠胃病多见。胃部偏寒的人要注意饮食温和,忌食生冷,注意胃部保暖,不暴饮暴食,避免增加胃的负担。此时,饮食宜“收”,少吃辛辣发散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肉桂、花椒等。可适量多吃甘润的食物,如胡萝卜、莲藕、银耳、蜂蜜、芝麻等。此外,寒露节气多食酸有助于收敛肺气,如橘子、柠檬、石榴等,既能护肺,又可增强肝脏功能。每日早餐宜吃温热的粥食,可添加大枣、山药等润燥食材,加强健脾暖胃、益气养阴、润燥养肺的作用。

  寒露运动:别太早

  寒露前后,加强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和抵抗力,为冬季到来做好准备,预防感冒。但是运动一定不要“赶早”,这是因为晨起气温太低,身体素质较弱者容易感受寒邪。同时,不论何种运动,都不宜过量,以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为宜。应避免大汗淋漓,以保持阴液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否则会伤阴损阳。若遇到阴雨天气时,可选择在室内运动,不可冒雨涉水,以免感受寒湿。此外,柔和的拉伸运动最适合多风的秋季,体质较差的人也可在室内开展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或瑜伽等运动。

  寒露养生原则

  1、金秋:燥邪当令

  自古秋为金秋,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中医认为,这个节气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

  2、寒冷:穿以保暖

  寒露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是一条很好的养身之道。“一场秋雨一场凉”,要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黏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凉意浓要多穿些衣服。

  3、预防:食以润燥

  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过量饮食。少吃辣味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热饮以及热软食物。不吃霉变和不洁食物,避免感染肠道传染病。中秋之后,容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肤涩等“秋燥病”,应多吃水果,常喝开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等,满足肌体的需要,提高抗燥能力。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寒露如何养生,寒露养生原则”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