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哪些行为应被认定为股东抽逃出资的行为
2023-11-04 00:13:22 责编:小采
文档

股东抽逃出资行为及责任:股东抽逃出资行为包括虚增利润、虚构债权债务、关联交易转出出资等。根据最高法院规定,相关行为损害公司权益可请求认定抽逃出资。责任包括改正、罚款、补偿、刑事追究等。起诉权在公司代表人、其他股东和债权人手中。股东需返还出资、承担违约责任,债权人可追究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

法律分析

一、哪些行为应被认定为股东抽逃出资的行为

应被认定为股东抽逃出资的行为如下:

1.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分配虚增利润;

2.虚构债权债务关系或利用关联交易转出出资;

3.其他未经法定程序抽回出资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二条规定,公司成立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相关股东的行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损害公司权益为由,请求认定该股东抽逃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

(二)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

(三)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

(四)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

二、股东抽逃出资要承担怎样的责任

股东抽逃出资要承担以下的责任:

1.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2.公司债务不能清偿时,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3.符合刑法规定,构成抽逃出资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股东抽逃出资谁起诉

股东抽逃出资的,可以由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司的其他足额出资的股东或者公司的债权人来起诉。抽逃出资的股东,要对公司承担返还出资的责任,要向公司的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公司的债权人也可以要求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的债务担责。

结语

股东抽逃出资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公司和其他股东造成了损失。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股东抽逃出资的行为包括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构债权债务关系或利用关联交易转出出资等。对于股东抽逃出资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责任。股东应承担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罚款、补偿债务以及可能的刑事责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他股东或债权人可以起诉股东抽逃出资行为,要求股东返还出资、承担违约责任和债务责任。对于保护公司利益和股东权益,维护法律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一十二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