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挪用资金罪的犯罪构成是哪些
2023-10-19 13:22:04 责编:小采
文档

《刑法》关于职务侵占与挪用资金两个罪名的规定

【职务侵占罪】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贪污罪)

【挪用资金罪】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挪用公款罪)

从刑法规定的具体内容看,这两个罪名存在交叉的多个方面:

1、主体都是公司的员工;

2、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

3、对公司的资金实施截留、控制和支配;

4、侵犯了公司的财产所有权;

5、主观方面都是故意。

二、职务侵占罪与挪用资金罪的异同

1、量刑上的差别

职务侵占罪的量刑,分为两档,一为5年以下,一为5年以上,5年以上采取是上不封顶的量刑幅度,理论上讲,这个罪虽然不适用死刑和无期徒刑,但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可以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即可能突破10年以上有期徒刑。

而挪用资金罪的量刑,也分为两档,3年以下和3年—10年,即最高刑是10年有期徒刑。因此,如果涉案金额特别巨大,以挪用资金罪定罪量刑是比较划算的。从这个角度上讲,职务侵占罪是比挪用资金罪重的罪名。

2、决定这两个罪不同量刑幅度的直接原因在于主观方面,也即行为人主观上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目的是要将公司的资金直接占为已有,不再归还。其侵犯的是公司的财产所有权。

而挪用资金罪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只是“挪用”,挪用完后,主观上仍要归还公司的。其侵犯的是公司对该资金的支配、使用、收益权,但不涉及所有权。

如果由于经营不好,致使一定时期内无力归还的,就形成了与职务侵占犯罪同样的占有资金的形态,此时,需要对不能归还的客观原因进行甄别,如果主观上想归还,只是由于经营不善而无力还款的,就应当不构成职务侵占罪,而仍然属于挪用资金罪。

对于如何判断行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参照最高法已经颁布的几个司法解释进行比照推定,如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议纪要》规定,对于行为人携带挪用公款潜逃的;挪用公款后采取虚假发票平账、销毁有关账目等手段使所挪用的公款已难以在单位财务账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截取单位收入不入账,非法占有,使所占有的公款难以在单位账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有证据证明有能力归还所挪用的公款而拒不归还,并隐瞒挪用的公款去向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对此,可以参照该规定来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职务侵占罪“非法占为己有”的主观目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