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违法违规建房是否可以被强制拆除?
2023-10-15 20:00:28 责编:小采
文档

违法违规建房可以强拆,但政府在拆除前需要遵循程序性规定,如通知相对人自行拆除并在当地张贴公告。违章建筑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未经批准、无证建造且政府已制止、相关法律出台前已建成的建筑、无知违法建造、政府违法不给办证、政府默许、通过受让取得他人违章建筑、棚户区和政府违法吊销证照造成的违章建筑。

法律分析

一、违法违规建房可以强拆吗?

违法违规建房可以强拆,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责成相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即使强制拆除违法建筑,政府也要严格遵循程序性规定,拆除之前应当先通知相对人自行拆除,在当地张贴公告且不得在夜间拆除。

二、违章建筑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未经批准、无证建造且政府已出面制止,确属违章建筑的;

(2)相关法律出台前已建成的建筑物,不存在合法或者违法之说,法律出台后未办证,相关政府部门也未要求办证;

(3)确实无证、客观上属于违章建筑,但在建造过程中当事人主观上不知道是违法;

(4)当事人建成的建筑物系违章建筑,但政府亦违法,不给办证甚至连答复都不给;

(5)当事人建成的建筑物系违章建筑,但是政府默许;

(6)通过受让取得他人的违章建筑;

(7)棚户区;

(8)政府拆迁征收时违法吊销当事人证照造成事实上的违章建筑。

三、违章建筑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未经批准、无证建造且政府已出面制止,确属违章建筑的;

(2)相关法律出台前已建成的建筑物,不存在合法或者违法之说,法律出台后未办证,相关政府部门也未要求办证;

(3)确实无证、客观上属于违章建筑,但在建造过程中当事人主观上不知道是违法;

(4)当事人建成的建筑物系违章建筑,但政府亦违法,不给办证甚至连答复都不给;

(5)当事人建成的建筑物系违章建筑,但是政府默许;

(6)通过受让取得他人的违章建筑;

(7)棚户区;

(8)政府拆迁征收时违法吊销当事人证照造成事实上的违章筑。

结语

依法,对于违法违规建房,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停止建设或限期拆除。如当事人不遵守决定,县级以上政府可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然而,政府在强拆违法建筑时,亦需遵循程序规定,通知相对人自行拆除,并在当地公告后进行拆除,不得在夜间进行。对于违章建筑,其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未经批准、无证建造,政府出面制止后仍存在,或政府违法不给办证等情况。对于这些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五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第七章 附 则 第七十条 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二章 行政赔偿 第三节 赔偿程序 第十三条 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决定,应当充分听取赔偿请求人的意见,并可以与赔偿请求人就赔偿方式、赔偿项目和赔偿数额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规定进行协商。

赔偿义务机关决定赔偿的,应当制作赔偿决定书,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送达赔偿请求人。

赔偿义务机关决定不予赔偿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书面通知赔偿请求人,并说明不予赔偿的理由。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