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宿城返乡农民工青睐家门口就业
2023-10-15 20:06:14 责编:小采
文档

春节刚过,宿城经济开发区各企业便忙碌起来,蜂拥而至的返乡农民工,看好宿迁本地企业未来的发展,纷纷前来应聘,希望在家门口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笔者在位于宿城经济开发区南区的宿迁恒力工业园看到,前来应聘的人一茬接一茬,大多是附近的农民。他们有的忙着写简历,将自己最辉煌的经历呈现给厂方;有的直接和厂方代表交谈,展示自己的特长……笔者了解后发现,前来应聘的很多是返乡农民工,他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宿迁本地,越来越青睐家乡的企业。

来自恒力工业园所在地宿城区项里街道的黄亚洲告诉笔者,他从学校毕业以后,一直在苏州工作。这次回来过年,看到家门口竟有这样的大企业,感觉比他原来所在的工厂还好。黄亚洲高兴地说:“我想凭我在苏州纺织厂的工作经验,在家乡同样可以找到用武之地。”黄亚洲对应聘充满了信心。

该区南蔡乡长庄村的女青年汪露过去也在外地务工,她告诉笔者她是在别人推荐下来应聘的,“我们村有好几个姐妹在这里上班,几个月就拿好几千块钱回家,都说不错,我决定来应聘”。刘艳同样成竹在胸,因为她早已是一名熟练的挡车工了。

“由于企业生产任务紧,产品要求高,我们对熟练工优先录用。”在招聘现场,宿迁恒力工业园德顺织造厂厂长吴国良正在和有相关生产经验的应聘人员交谈,几句专业术语基本上就可以将招聘事宜“搞定”。

据吴国良介绍,宿迁恒力工业园计划总投资40亿元,规划建成集织造、纺丝、印染和新型纺织品研发于一体的纺织品产业重要基地。明年底建成后,将成为宿迁市规模最大的化纤纺织企业,不仅将全面提升宿迁地区纺织产业的规模和档次,还将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全部工程的逐步建成,将来能让8000多名宿迁本地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除了开发区的大企业大量吸引返乡农民工就业外,星罗棋布的“三来一加”小企业,同样成为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好去处。

家住该区龙河镇朱王村四组的王军,从20多岁开始就外出务工。近年来,随着家乡经济快速发展,王军也回到龙河,在镇里的“三来一加”项目―――华瑞塑业找到了一份新工作。王军高兴地说:“以前在外面打工,每个月也就赚1000多块钱,现在回到家乡就业,钱不少挣,还能照顾家庭,还是在家好。”目前,该镇已经形成了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工艺制作、塑料制品、电子产品、建筑建材、食品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特色产业,13个专业村,大大小小的“三来一加”工业项目158个,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

今年,该区拿出500万元设立“三来一加”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扶持“三来一加”专业村、创业大户或“三来一加”项目企业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以及为“三来一加”企业发展提供免费信息、培训、信贷等支持和服务,推动“三来一加”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的返乡农民工在“三来一加”企业找到了工作。

与此同时,该区结合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引导相对分、散、小的“三来一加”企业向乡镇工业集中区集聚,全力推进“三来一加”提档升级,使“三来一加”工程从“小打小敲”、不上台面,逐步成长为乡镇工业主战场、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主渠道。

该区中扬镇近年来全面加快了工业集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工业集中区的承载水平,并针对大量务工农民返乡的实际,全力以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三来一加”企业进区发展,有的“三来一加”项目企业还在园区内找到了配套。目前,除原有11家“三来一加”项目企业全部进驻外,还吸引了包括明华服饰、中津电子等8家规模企业进驻投产,1000多名当地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据了解,截至2009年底,该区“三来一加”项目企业累计已达1528个,消化吸纳返乡农民工5.6万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