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行业探析: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
2023-10-16 17:02:26 责编:小采
文档

“2011年市场行情不好,不需要那么多工人,所以相比往年和2011年初,招人没有那么困难了。”《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浙江多地采访时,不少中小企业主如是表示。

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转移速度加快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近年来持续面临“用工荒”。记者调研发现,因为宏观经济形势下行,企业用人需求减少,普通劳动力用工紧张得到略微缓解,但是用工结构性短缺问题依旧明显。

相关专家认为,这种用工形势缓解“假象”背后是沿海地区中小企业不容乐观的生存形势,高人工成本已经与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难等因素一起使企业“不堪重负”。“十二五”期间就业问题将依旧突出,职业教育“缺位”等原因致使用工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明显,“就业难”和“用工荒”将长期并存。

“普工荒”略缓技术人才缺口大

“现在招人虽然还是不容易,但比往年和2011年初好多了。”杭州拉菲雨司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奎枫说,2011年初招工自己还要拿块牌子到劳动力市场去转悠,年中开始倒有不少工人自己找上门来或者通过老乡介绍过来。

湖北黄梅县人王炎菊位于杭州乔司街道的羽绒衣家庭作坊目前有30多个工人,在她看来,目前用人情况不算紧张,最主要的原因是羽绒行业行情不好。“天气热直接减少了羽绒衣需求,总体经济形势也不好,我们拿到的单子很少,跟了我几年的老员工就够用了。”

据了解,2011年浙江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形势基本平稳。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11月,宁波11.96万家企业提供了岗位213.32万个,求职人数104.8万人,供求比基本为2∶1。同时,高学历、技术工相对短缺。在宁波,作为一线工人主力军的外来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和无技术特长的劳动力均占了7成以上。

从事清洁用品出口的嘉兴捷顺旅游制品有限公司现有员工800多人,管理部经理杨晓华说,公司员工相对比较稳定,流动率大约在10%左右。相对来说比较欠缺的是技术类人才“我们企业技术工人工资在3000元以上,从不欠薪,并为员工交纳五险,还包吃中饭,即使这样,熟练工还是不好招。自己培养出来的还很容易被其它企业高薪‘挖走’。”

嘉兴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副队长商克龚说,技术要求稍微高一点的企业都存在技术工人缺口。为了找人,企业与企业不惜互相抬价抢人或者“挖人”,涨工资的“口头承诺”纷纷开出来,甚至导致一系列的劳动纠纷。

据商克龚介绍,在“技工荒”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用工方式:“包流工”,即把一个流水线包下来,成立一个较为固定的团队,成员都是超级熟练工,哪里缺人就到哪里去。

企业困难致用工减少工人不安全感加剧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浙江“用工荒”局面呈现略有缓解状态,一方面是受近年来“招工难”影响,浙江企业工资大幅增长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中小企业订单减少、产量下降的影响,企业被迫裁员或者不再招工。

温州中小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说,相较于2010年,2011年温州企业工资平均提高了15%至25%,普通小工月薪都在2000元以上。杭州宇中高虹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员工陈兵已经在临安工作十来年了,妻子和孩子都在这里生活。陈兵在公司里主要负责排气工作,2010年月工资大概为3000元,2011年提高到3500元。

同时,因为受到经济形势影响,部分企业减产、停产,这直接导致了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周德文说,目前温州企业中20%已经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状态。嘉兴市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周家浩也说,嘉兴食品企业一共有720多家,目前起码有20%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

“我们2011年七八月份开始就没再招工,9月份的时候还裁了70多个工人。”温州金蜻鱼鞋业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吴明耀说,2011年鞋业形势不好,订单比2010年足足减少了三分之一,即使有订单也不敢接,原材料都要用现金付款,鞋款又怕拿不回来。

同样位于余杭区乔司街道的沈宝琴的锁订加工厂已经处于半停产状态,原先10多个工人只留下了3个。

记者在温州多家鞋厂走访时发现,一半以上鞋厂已经放假。“往年是老板拖着员工不放假,现在很多鞋厂早就放假了,剩下的基本是外贸鞋厂,怕鞋子要返工,一下子招不到人,就把工人留着。”温州豪特鞋业有限公司车间主任陈上军说。

部分企业生存状况恶化、生产情况不稳定加剧了员工的不安全感。见到温州正得利鞋业有限公司员工余樟生的时候,他正忙着打电话为自己找“下家”。“昨天生产线还在转,老板突然跳楼了,转眼就人去楼空。温州很多企业都在倒闭或者停产,找了下一家也不知道能做几天,心里挺着急的。”他说。

来自贵州毕节的王英平刚刚因为原先工作的鞋厂放假,来到温州玉百合鞋业有限公司做分码工。在她看来,现在的工作是做一天算一天,也不知道企业什么时候会倒,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因为没有订单赚不到钱。而员工的不安全感可能导致用工人员回流或分流。在温州双屿镇一带鞋厂工作的殷立平、万亮武、何勇、刘永萍等多位工人表示,回家过完年,就不一定过来了。“这边生意淡、订单少,收入跟2010年相比下降了不少。而且生活成本这么高,过完节想去其它省份看看。”何勇说。

“用工荒”“就业难”将长期并存

相关专家认为,对于沿海地区,随着企业形势好转,“用工荒”又会冒头。就全国范围来说,“十二五”期间就业问题将依旧突出,用工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明显,而企业完成转型升级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就业难”和“用工荒”将长期并存。

2011年12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的就业总量压力将继续加大,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任务艰巨繁重。

“在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将会是个长期趋势。”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社会学家杨建华分析,随着城市生活成本上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逐步改善,产业工人“回流”会更加明显。同时,因为职业教育“缺位”,浙江省内劳动力平均年龄为43岁,相较于省外劳动力32岁的平均年龄,已经出现老龄化趋势,产业工人“后继乏力”。

专家同时分析认为,沿海地区通过大幅提高工资吸引工人的持续性将减弱。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室主任周冠鑫说,浙江中小企业在第三季度增长颓势已经显现,无论生产效益、速度等各项指标都在回落。浙江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处产业链低端,利润空间将继续被压缩,这意味着工资继续提升可能性很小。

记者采访了解到,人工成本高已经成为大部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负担。浙江省长城建筑有限公司嘉兴金都夏宫项目负责人叶学平说:“2011年和2010年比工资支出上涨了20%到30%,同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2011年七八月份的时候,嘉兴几个工程同时上马,工人本来就短缺,相互之间加价涨工资。目前工人支出大概占到工程造价的30%,比2010年上涨了10%,光人工成本已经让企业不堪重负。”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