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独生子女补贴领取方法
2023-10-19 14:30:23 责编:小OO
文档

独生子女补贴政策概述:1、父母凭光荣证领取补贴,按月或按年发放,最高可达2000元/年,至孩子18岁。2、农村独生子女享受高考加分或现金补贴,补贴金额在1000-3000元不等。部分地区考上二本大学还可获得3000-5000元补助。补贴由户籍所在地发放,可直接领取或凭户口簿至村委或居委领取。

法律分析

独生子女补贴最新政策如下:

1、政策奖励补贴,独生子女的父母可以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凭证去领补贴,补贴可以按月领也可以按年,有些地区是一次洗发放。一般补贴金额都不会低于2000元每年,最多发放到孩子长成大18岁;

2、教育补助,对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还可以享受高考加分或者现金补贴政策,高考加分政策各地承认度不一,但是补贴金额一般在1000-3000元。另外有些地区规定,孩子如果考上二本大学,可以领取3000-5000元的补助金。

独生子女补贴由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发放,可以直接去户籍所在地领取,也可以持户口簿到村委或者居委领取。

拓展延伸

独生子女补贴申请流程

独生子女补贴的申请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申请人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如身份证明、户口本、独生子女证等。其次,填写申请表格,提供个人信息和家庭情况等必要资料。接下来,将填好的申请表格和所需材料一同递交至相关部门或社区办事处。然后,等待审核,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资格审查和核实。一旦申请通过,申请人将收到补贴的通知,并按照要求提供银行账户等信息。最后,根据通知要求,前往指定的银行或社区领取独生子女补贴。申请人应注意遵守相关规定和时间要求,确保申请顺利进行。请注意,具体的申请流程可能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咨询当地相关部门或法律专业人士以获取最新和准确的信息。

结语

独生子女补贴政策为独生子女家庭提供了实质性的经济支持和教育优惠。根据最新政策,父母可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领取补贴,金额一般不低于2000元每年,最长发放到孩子18岁。此外,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还可享受高考加分或现金补贴,金额在1000-3000元之间。补贴由户籍所在地发放,申请流程包括准备材料、填写申请表格、递交申请、等待审核和领取补贴等步骤。具体流程可能因地区而异,建议咨询当地相关部门获取准确信息。独生子女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改善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三十一条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给予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奖励的措施中由其所在单位落实的,有关单位应当执行。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按照规定应当享受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奖励扶助的,继续享受相关奖励扶助,并在老年人福利、养老服务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先和照顾。

第三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发展经济,给予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优惠;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以工代赈、扶贫项目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