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主播刷礼物能否起诉追回?
2023-09-27 12:32:58 责编:小OO
文档

主播欺诈时,成年人刷礼物可起诉追回,否则视为赠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能力人刷礼物,法定代理人可起诉要回;限制能力人需符合年龄、智力适应性要求。

法律分析

给主播刷礼物是否可以起诉追回,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具体如下:

1、如果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刷的礼物一般不可以要回,因为刷礼物的行为会视为赠与,但是如果主播有欺诈的行为,可以起诉;

2、如果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刷的礼物,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起诉要回。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除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一切民事行为均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给主播刷礼物显然不属于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拓展延伸

主播刷礼物被诈骗,如何维权?

当主播刷礼物被诈骗时,维权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主播应尽快收集相关证据,包括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以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其次,主播可以向平台投诉举报诈骗行为,并提供详细的证据和描述。同时,寻求平台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可能会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果平台无法解决问题,主播可以考虑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己的权益和维权途径。此外,主播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直播间公开披露被诈骗的情况,引起关注并获得更多支持。维权过程可能会复杂,但坚持下去,保护自己的权益是值得的。

结语

当主播刷礼物被诈骗时,维权是至关重要的。主播应积极收集证据并向平台投诉,寻求其支持和帮助。如平台无法解决问题,可考虑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维权途径。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公开披露情况,引起关注并获得更多支持。维权可能复杂,但坚持下去,保护自己的权益是值得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九百九十六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九百九十七条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害其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

第九百九十九条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体的姓名、名称、肖像、个人信息等;使用不合理侵害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条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