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社保暂停必须每个月20号前吗
2023-09-26 21:36:51 责编:小OO
文档

一、社保每月最晚几号缴纳
1、社保每月最晚20号缴纳。采用网上申报及自助缴费,社保局会在每个月的19号锁定对应公司社保台账。社保局在锁定公司台账之后,就会在20号统一从各个公司社保专户里扣去各个员工的社保费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二、农村社保卡和职工社保卡有什么区别吗
1、发卡机构不同:农村社保卡是农保卡,农村社会保障公民卡由发卡机构生成,写入发卡机构的基本信息、用户数字证书、个人基本信息,由相关管理部门写入个人社会保险信息、劳动民政信息以及对应的各种密钥等;公司社保卡是社会保障卡,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规划,由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
2、功能不同:农村社会保障公民卡为最终农村社会保障对象个体所持有,以个人为管理对象,将养老、医疗、生育等社会保险信息和劳动、民政等相关信息存放其中;公司社保卡作为比较广泛,持卡人不仅可以凭卡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还可以在网上办理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等;
3、卡类不同:农村社会保障卡选用16K字节或以上的双界面JAVA卡,遵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标准规定;而社会保障卡采用全国统一标准,社会保障号码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采用公民身份证号码制定。

社保一般在员工辞职后就生效,不过有个时效性。如果你是8月15号前辞职的,如果人事部停办社保的小姐不粗心的话,应该在15号前给你停掉,这样,你实际上交社保交到7月份。8月份就不会给你再交了。如果你是8月15号后辞职的,那8月份的已经交掉了,9月份就不会给你交。我刚举的一个例子。一般社保缴费为15号,15号交当月的社保,过了这个时间就交了。停保其实很快的,在网上一键就可以停掉。单位停社保最迟每月25-30日左右停。因为每月单位交社保都是在月初或者是每月的20号左右,在国税的系统,上报公司的社保,上报完后,银行系统进行扣费,如果单位要停社保,就要在银行扣完费后,可以停社保了,如果你这个月不申报,国税系统会在25-30日左右,自动替你公司申报社保,然后进行扣费。社保缴费截止日期是每个月十九号。每月十九日前社保分为单位社保和个人社保。对于单位社保来说,采用网上申报及自助缴费,正常情况下,社保局会在每个月的十九号锁定对应公司社保台账。也就是以十九为分界点。十九号前交纳当月的社保费,十九号之后只能下个月的社保。一般社保局在锁定公司台账之后就会在二十号统一从各个公司社保专户里扣去各个员工的社保费用。


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