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职务侵占罪法定刑的立法缺陷及修改建议
2023-09-29 06:01:38 责编:小OO
文档

一、数额笼统,上不封顶。职务侵占罪是典型的数额犯。数额既是定罪的依据也是量刑的依据。但对数额的划分只有两个档次:一是“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二是“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没有对数额特别巨大作出规定,不能适应现实生活中的司法需要。首先是预防犯罪功能难以有效发挥。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如超过数额巨大的起点后,由于上不封顶,对之后是否继续侵占,无论再侵占数额多少,即使达百万元、千万元,刑罚最高也只能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由于没有更高法定刑的威慑,极易导致行为人破罐破摔,继续大肆侵占本单位财物,从立法环节起不到刑罚应有的预防功能。其次是案发后受法定刑的局限,被告人退赃积极性不高。行为人的犯罪数额一旦达到数额巨大,即使全部退赃,最低也只能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如行为人在既无法定减轻处罚情节,又缺乏酌定减轻处罚情节的情况下,容易使数额在10万元以上至几十万元间的被告人,即使有退赃能力也往往选择拒不退赃。而职务侵占罪的社会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本单位财物的侵占上,但是由于立法上的原因,在价值取向上,难以起到促人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的引导作用。而司法受立法局限,难以削弱此类社会危害性。

二、法定刑偏低,罚不当其罪。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的法定刑相比较,前者明显轻于后者。一般而言,侵占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明显轻于盗窃、诈骗等罪,但职务侵占罪还存在行为亵渎职务廉洁性的一面,并且有利用职务之便的有利条件,其犯罪成功率高于盗窃、诈骗等犯罪,相对应的其社会危害程度也要重于侵占罪,而接近或相当于盗窃、诈骗的社会危害程度。同样,与贪污罪相比,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在客观方面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只是在犯罪主体上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如果同样是非法侵占本单位50万元现金,且情节特别严重的,国家工作人员最高法定刑为死刑,而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则最高只能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刑罚悬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期,特别是民法典平等保护原则的制定,对职务侵占罪的刑事打击力度不足的缺陷日益明显。

三、缺乏罚金刑,打击方法单一。同样是侵财型犯罪,盗窃、诈骗罪均有罚金刑,而职务侵占罪没有设置罚金刑,无疑会让被告人在经济上占了便宜。综上,笔者建议,对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可作如下修正: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以非法占用为目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用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犯前款罪行,致该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破产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同时,刑法总则中,也可作出相应规定,“对侵财型犯罪,凡全额退赃,并两倍以上缴纳罚金,且有悔罪表现的,可酌情减轻处罚”。刑法条文: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一百八十三条第一款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