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要怎样区分诬告陷害罪和诽谤罪?
2023-10-03 12:51:50 责编:小OO
文档

根据《刑法》第243条的规定,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诬告陷害的行为人假借司法机关的权力,使被害人受到错误的刑事追究,以达到使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的目的,行为人在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同时,也妨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诬告陷害行为的主要特点是捏造他人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作虚假告发。因此,构成本罪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其一,具有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即无中生有,虚构犯罪事实。这里所讲的事实,必须是他人的犯罪事实,是能够或者足以引起刑事追究的犯罪事实,如捏造他人贪污、受贿等符合该罪犯罪构成的情节。如果行为人所捏造的不是他人的犯罪事实,而是他人的有关道德、人格、名誉的事实,不构成本罪。另外,如果行为人检举的基本犯罪事实存在,只是在告发时有所夸大,不属诬告,而只是检举失实。其二,具有向有关机关作虚假告发的行为。有关机关,从司法实践来看,主要指司法机关,但行为人向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被诬告者所在单位部门、新闻媒介及其他有可能使被诬告者受到司法机关追究的机关、组织告发的,也可以构成本罪。其三,诬告陷害行为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即具体的被害人,包括普通的自然人,也包括犯罪嫌疑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告发的方式可以是书信、面谈、电话等。对于本罪来说,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就能够成立本罪的既遂,至于被诬告人是否因其告发受到错误的刑事追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但可以在量刑时予以考虑。最后,构成诬告陷害罪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情节严重,一般是指对他人的人格、名誉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等危害较大的,诬告者犯罪动机十分卑劣的等。

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以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行为的主要特点是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捏造,是指无中生有,凭空编造虚假事实。散布,是指在社会上公开扩散捏造的内容,使众人知道。散布的方式可以是言语,也可以是文字。

诬告陷害罪和诽谤罪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1)主体相同。诬告陷害罪和诽谤罪的主体均为一般主体。

(2)侵犯的客体不同。诬告罪侵犯的客体不仅有公民的人身权,而且还扰乱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而诽谤罪侵犯的客体只是公民的人身权。

(3)客观方面不同。诽谤罪在客观方面具有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的行为。虚构的事实可以是犯罪事实,还可以是其他不构成犯罪的事实。诬告陷害罪在客观方面不仅要求捏造犯罪事实,而且还必须有向司法机关作虚假告发的行为。

(4)目的不同。在主观方面,二者均属故意,但各自的目的不同,诬告陷害罪行为人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诽谤罪行为人的目的是为了损害他人人格,败坏他人名誉。

(5)处罚不同。犯诽谤罪情节严重的,按照《刑法》第246条的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以外,告诉的才处理。犯诬告陷害罪,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21号)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