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有关常看望老人的法律法规(对老人的探视是如何规定的)
2023-10-03 02:49:03 责编:小OO
文档

1.对老人的探视是如何规定的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今日起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该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4条规定探亲假期分为以下几种:

(1)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30天。

(2)未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20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2年给假一次,45天。

(3)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20天。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4)凡实行休假制度的职工(例如学校的教职工),应该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较短,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

2.法律规定的定期看望老人是多久看望一次

【1】】法律条文尚没有具体规定不和父母,长辈共同生活的子女,小辈,多长时间看望父母,长辈一次。

子女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经常看望自己的父母,自己的长辈。

在经济上赡养父母,还有长辈,也是子女,小辈,责无旁贷的法定义务。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八条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3.法律上对儿女经常回家探望老人也有相关规定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由《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可知,常回家看看,不再停留在道德要求的层面,它已经是法律的要求。作为子女,一定要认真对待和履行法律规定的这项义务;作为单位,一定要依法保障家有老人的子女探亲休假的权利;而作为老年人,遇到顽固不化、忽视自己的子女,也可以凭借此法条规定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不违法,视为不当。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以上明确规定了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但对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超过三个月完全不与老人联系,此应该视为不当,老人可以请求),履行方式可经看望,也可以是问候,而问候,可以是一个电话、一封信、一张贺卡等等。

5.探望老人是否该立法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其中法律规定“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引发了人们的争议。与此同时,江苏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对一起赡养案件公开开庭审理,判处被告人马某、朱某除承担原告储某一定的经济补偿外,还需至少每两个月到老人居住处看望问候一次。

这起对“常回家看看”诉请的判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施行后的国内首例判决。探望老人是否该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人们持有不同的看法。

常回家看看本属于精神赡养范畴,但是现在按照法律强制执行,是否有“僭越”之嫌,据此法律专家指出,新法没有明文规定,但是也不能否认精神赡养的可诉性,同时,本次法律的修订,并不是强制性的法律规定,属于倡导性的规范。即便如此,探望从小将自己辛苦养育大的父母,是需要法律来作出规定的吗?难道不是自己就应该意识的到的应尽的义务吗?如果需要法律来介入到本该温馨、温暖的家庭生活中来,那试问家人之间还剩有多少亲情呢?。

6.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常回家看看的时间标准是多久不回家看老人是犯法

这位知友, 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所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提出,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就是“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规定。

但“常回家看看”,没有具体的时间标准。法律只是泛泛的提醒公民而已,但这就足以了。这就是社会的进步,法律人性化的表现。制定该法规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也是无法执行的,因为该法规中还缺少回家“看望”的标准细则:回家多长时间为一次“看望”?看望的过程需要由哪些行为组成,需要多长时间?说什么话、具有什么表情、做什么动作?……否则,有人回家对着父母喊了声“你好”掉头就走算不算一次“看望”?这些都是实际问题啊! 该内容由 张胜云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