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工伤诉讼费用及构成
2023-10-03 20:45:36 责编:小OO
文档

工伤案件属于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免费,法院起诉受理费10元。工伤打官司时间因情况不同而异,一审一般3-6个月,二审3个月,再审2年内提出。执行程序6个月内执结。发生工伤认定争议,可向上级部门行政复议,厂方拒付待遇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需在发现权利被侵害后60天内进行。

法律分析

工伤案件属于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仲裁时是免费的,向法院起诉时受理费为十元。

工伤打官司要多久

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民法院收到起诉状,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在七日立案;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简易程序三个月,普通程序六个月作出一审判决,二审一般三个月作出判决。

1、第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一个审判员独任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结案。

2、第二审程序

二审立案: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第一审人民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案卷材料后五日内立案。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时发现上诉案件材料不全的,应当在两日内通知第一审人民法院,第一审人民法院在接到通知后五日内补齐。

审限:按第二审程序审理对民事判决上诉的案件,期限为三个月,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审理对民事裁定上诉的案件,期限为三十日

3、审判监督程序

申诉期: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

4、执行程序

申诉期: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一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

执限: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执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还需延长的,层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发生工伤认定争议怎么办

在作了工伤认定或伤残鉴定后,如果工伤者对工伤认定或伤残鉴定结果不服,应当在接到认定或鉴定的15天内,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行政复议。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为最终结论。

在作了工伤认定或伤残鉴定后,如果厂方拒不支付工伤者应有的待遇,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发生工伤认定争议需注意什么问题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必须在工伤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的60天内进行,即在你发现你拿不到你该拿到的那些待遇起的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结语

工伤案件是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仲裁免费,向法院起诉受理费为十元。工伤打官司的时间因情况而异。一审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一般需要三个月结案,二审一般需要三个月作出判决。申请再审的期限为判决、裁定生效后两年内。执行案件一般需要六个月执结,特殊情况可延长三个月。工伤认定争议可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行政复议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必须在发现权益被侵害后的60天内进行。

法律依据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二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六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四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